第19章 先生叙述仁成文大夫的经历与遭遇
作者:兰草自芬芳   我与我的先生最新章节     
    先生身体在仁成文大夫的调理下,渐渐康复了。每每说起这件事来,先生都非常感激仁大夫。
    那天父亲收仁大夫为春发正药房坐堂医生,家里有两个不孕的妇女,她们哪里看都看不好,仁大夫说他也有治疗妇科的特长,被父亲留下了,留下了以后,她们的病尽然好了。自然相传,慢慢来找仁大夫的看病的人多了起来。仁大夫医术高明,疑难杂症,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仁大夫性格刚正,也不管别人说什么,也不看别人脸色,伟民父亲就是药房老板,他也不管别人议论什么。伟民父亲知道仁大夫慢慢的为伟民的婶调理着身体,一段时间后,婶怀孕了,这下可炸锅了,大家无不感叹,说仁大夫确有两下子。仁大夫还是不卑不亢,依然老样子。后来,找他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仁大夫看病有名了,这下有工商局的人找来了,他们问仁大夫情况,还要仁大夫办理合法证件。那天刚好仁大夫不在,他回来以后,有人告诉他,让他去工商局。父亲听了以后,也告知了仁大夫,他与仁大夫说,“工商局找你,你去吗?”仁大夫不慌不忙的说:“老板放心,我去!”仁大夫也去了几次,后来见到工商局人,工作人员问他,“你是哪里的?为什么来这里?”仁大夫答:“我是山东藤县的,我来这里为人看病,我会看病。”工商局人问什么,仁大夫答什么。仁大夫在工商局顺利的办了需要的证件,同时,还被告知:徐州市铁路医院需要医生,仁大夫可以去那里工作。这一切都很突然,但是大家也很高兴。很快,仁大夫就去铁路医院上班了。仁大夫从此离开春发正药房去了铁路医院,在那里工作了,他成了一名正式的医生。伟民父亲也很替仁大夫高兴,仁大夫在春发正药房就已经是被公认的好医生了。铁路医院之后,仁大夫一丝不苟的治疗好了伟民的病,就当时的医疗条件,如果没有仁大夫,伟民真的很难活下来。
    在铁路医院,仁大夫看病依然非常好,有一次有一个病人来了,很急,他们特地来铁路医院,找仁大夫看看他的病能不能治好?仁大夫与其它医生会诊,会诊完了以后大家面面相觑,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病人怎样?病人当时肚疼,表现不出来什么,但是仁大夫说这个病人确实不能治好了,他胆汁已经枯干,不能恢复了,可病人虽然肚子痛,但是也说笑自如,看不出来有什么特殊,仁大夫说这是病人的回光返照,他活不过夜里十二点,家人要做好准备,结果病人没有到夜里十二点就没了。这个事引起了医生们的好奇,大家征得家属的同意,给病人做了解剖,大家看了一下,病人的胆汁确实枯干了,这个结果与仁大夫说的一样,病人胆枯而亡。
    伟民还讲了一个仁大夫病例,他说一天有一个病人家人一起来找仁大夫看病,病人很特殊,头上又长出一个脑袋来,还有鼻子有眼,会说话,病人家人说到处看也看不好,别人都没见过这个怪病,后来听人说仁大夫是神医,看的好,专门来求。仁大夫不被病人所惑,他看到病人以后,认真听着病人家人的描述,前后看着病人头上所谓的另外一个“头”,上下左右观察,并让病人说话,病人说话自己感到说话声音以外还有一个说话的声音,能听见还有一个人也在说话,家人就都说病人头上这个头也在说话,仁大夫仔细听,仔细看,也不说话,他让人磨刀,要磨的锋利,最后仁大夫拿着刀,乘人不备一下子给把那个“脑袋”给削了下来,然后病人经过仁大夫的调理,回家了。这个病人我想现在医学就是病人头上长了肿瘤,肿瘤长的很大,似乎也有声音传导,但是也可以分离,仁大夫艺高胆大,给去掉了,经过调理,病人可能好了。因为当时医学条件还不先进,所以大家传的很邪乎。
    就这样,还有一些特殊的患者,都是仁大夫诊治,仁大夫在徐州医学界成了名人,他料病如神,从此后找他看病的人更多了,他后来成为了铁路医院的院长,而且娶妻生子,一切非常和顺。
    期间仁大夫为一家人看病,一家人老父亲有一儿一女,老人把女儿什么也不要的嫁给了仁大夫,仁大夫妻子也很贤惠,嫁给仁大夫以后为他生养了儿女,仁大夫一家人都很好,其乐融融。也为了感激妻子与老岳父,仁大夫教妻弟学习医术,妻弟后来也成了一名医生。只是他经常流鼻血,仁大夫为他调理,也没什么事,妻弟在姐姐、姐夫的帮助下,后来也成了家。
    仁大夫成了铁路医院的院长,他治病专业,精益求精,而且也越来越有名气,之后代表卫生局接见外宾,也研究医药科研项目,中医中药,仁大夫用的得心应手,他深知中药是祖国的魅宝,他希望好好工作,为中医医学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仁大夫每天都很繁忙,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兢兢业业,从不嫌弃每一个找他看病的人。
    伟民说,就在仁大夫大展身手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悲剧发生了。仁大夫一家人被打倒,到最后把仁大夫给整死了。他的妻儿成了孤儿寡母,后来伟民家也是,他们家是资本家,也被打倒,后来下放到村,他家就此与仁大夫家人断了联系,成了遗憾,伟民常常想仁大夫妻子会不会带孩子回山东老家?会不会离开徐州回到山东藤县?仁大夫妻弟有鼻纽症,也不知道没有了仁大夫,他的病情会不会失控?会不会不治而亡?因为仁大夫没有了,他的病就没有人给他调理了。伟民父亲也被下放回老家,回了老家以后,最后也郁郁而终,一代人说没就没了,伟民父亲只活了六十岁。
    一切都很可惜,人生惨淡,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只能今天好好地活着。
    伟民后来身体很好,他最终与我在一起了,讲起对仁成文大夫来,他很惋惜,他再也没有报恩的机会了。我想:人生终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