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崇宁郡主
作者:山月同落   太后今天开窍了吗最新章节     
    第二日朝堂上,所有要启奏的事都说得差不多了,待到秦太后提起要给齐雅韵赐婚一事时,不出所料,群臣鸦雀无声。
    白家的白丞相站在文官之首,亦然不敢多说一句话,谁都知道,秦太后的话看似轻飘飘的,只有一句一句圣旨已经拟好,但谁也绕不过她去。白丞相闭眼,总觉得秦太后这一步很损,但也像是秦太后能做出来的事。
    早就得知此事的齐永橡今日拄着拐站在文官之列,面沉如水,垂着眼一言不发,任谁也能看出他心中的不平静,但他不出声,便是默许了此事。
    秦太后端坐高堂,手上戴着掐丝镶嵌红宝石的银制护甲,头上也戴了一副红宝石面首,今日甚至穿了一身红色的宫装,明眸皓齿,看起来艳气逼人,像是真情实感为雅韵郡主贺喜。
    光彩夺目的秦太后今日上朝时满眼都是罕见的温柔笑意,连小皇帝看着都害怕,默默地离秦太后远了一点。偏偏昨日云夏有事不在宫中,也不知为何今日早朝也没赶回来,独留小皇帝一人面对这堪称奇迹的一幕。
    秦太后的声音温和:“若是诸位爱卿没有异议,这件事便这么定下来了,日子我已经选好了,白家必要善待雅韵郡主。”
    白丞相代表白家出列一步,拱手:“娘娘圣明,白家自然会善待郡主。”
    秦寻雪摆摆手,显然不是很在意白家的态度,前头那句话不过是句场面话罢了。如今,她要说的事情才是重头戏——
    “诸位,来说说给雅韵郡主一个封号的事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哗然。前头赐婚一事未能掀起的波浪在此刻如有实质,下方立着的朝臣都小声议论了起来,显然对这件事有很大的异议。
    当朝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在册封之时便会有御赐的封号,数百年来皆是如此。偏偏给雅韵郡主封郡主的玄清帝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当年,坐观自己的皇子们为着皇位斗得如火如荼的玄清帝,在一众小辈中,却最是喜欢齐雅韵,一众小辈中,唯有齐雅韵一人,是玄清帝亲封的郡主,单独一纸圣旨封赏的郡主,还给了封地,食邑六百。
    对郡主而言,这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宠了,况且那时的齐雅韵年岁不大,正是新丧了母妃的年纪,瀚王昏聩,先王妃去世不到一年就娶了如今的王妃,正是齐雅韵在王府内举步维艰的岁月。
    玄清帝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天大的恩宠,救齐雅韵于水火之中。但奇怪的是,玄清帝并未给齐雅韵封号,甚至下了口谕,后人不得给齐雅韵封号。这是齐雅韵的心病,她嘴上说着她不在意,只要齐雅雯不封郡主,她对封号一事都是不在意的态度。但秦寻雪在一些奇怪的地方有了同理,还是想给齐雅韵一个封号。
    ……毕竟这也和她有一点关系。秦寻雪眼底闪过一点精光,她虽不愿承担薛家的罪孽,但说到底还是与她有关,秦寻雪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况且,秦寻雪露出一个得体的微笑——她又不是玄清帝的后人,就算她真的给了齐雅韵一个封号,也怪不到任何人头上。
    秦太后的话使得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玄清帝当初虽然下的只是口谕,前朝留下来的朝臣也不算多,但这件事是得到了记录的,如今站在朝堂之上的朝臣自然对此有所了解。
    从秦太后说出赐婚一事后便一直一言不发的郑阁老立于堂下,他和陈阁老都站在离秦太后最近的位置,代表身份和地位。郑阁老同陈阁老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眼里都有几分了然,都对秦太后的举动有了一定的猜测。
    看起来,郑阁老抬起头,望着珠帘后的秦太后垂在地上的衣角,眼底有几分沉重,她终于要对玄清帝时期的那些旧事动手了。太快了,真的太快了,好像有什么在逼着她向前走似的,像是不在短时间内完成,就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一样。秦太后到底,想要做什么。
    无论秦太后想要做什么,这件事都是要争辩争辩的。
    郑阁老和陈阁老选择了先隔岸观火,两人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算是大齐元老级别的官员,活得跟老狐狸一样,当然不会没眼力见地去做那个出头鸟。秦太后肯定安排了自己的人,自然会有人拉开争吵的序幕。
    果不其然,礼部一位出身秦太后一派的官员上前一步,开始为此事辩护,接着便有反对此事的保守派站出来反驳,朝堂上一片混乱,谁也不服谁。
    秦寻雪只是含着笑端坐高堂,一派温和的模样。
    小皇帝悄悄侧过身,趁着下面的臣子争执不休的时候悄悄对着秦太后开口:“母后,不制止吗?让他们这么吵下去,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当今朝堂之上并非两极分化,除了正常的保皇党和太后党,其他的更多都是秦太后培养着要交到小皇帝手上的人,如今秦太后得势,这些人便是秦太后手下顶顶的忠臣,待到小皇帝手握实权之时,这些人便会转为小皇帝手下的人。到时候,看得惯的便留下,看不惯的便找个由头下放到地方去,左右也是有真才实干的,不能浪费了。
    别看现在为秦太后出头的人很多,都把他们算作是太后一党,但实际上没几个是真正属于太后的势力。当然,秦太后也不稀罕就是了。生性凉薄不是嘴上说说的,饶是再鞠躬尽瘁的臣子,对不慕权势的秦太后而言只能算是棋子。
    秦寻雪轻轻地应了一声,不知听没听进去。她嘴角噙着笑,眼里却分外冷淡:“不急,会有人结束这一切的。”
    站在武官之列的秦景盛一身紫色官袍,站在前列,默不作声地看着文官们为了封号一件事吵起来。他是从一品的将军,秦太后亲赐封号,手握实权的将军,纵然朝野上下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猜了又猜,但他的权力做不得假,故而无人敢看轻他,亦然无人敢叨扰被召入京,不知能在京中停留多久的秦将军。
    秦景盛乐得清净,他身姿挺拔,站得笔直,心里一边在想着要给阿娅带些好吃的点心回去,一边还能分出心神来想这件秦太后未曾告知他的事。
    秦太后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她这几年来行事都太过激进,无论是推行新政还是要开女子书院,都太过惊世骇俗,仿佛不计后果也要肆意妄为。有为周泽年封王一事在前,就算给雅韵郡主赐亦然算不上什么不能理解之事,只是如今替雅韵郡主讨要封号一事,算是把玄清帝的旨意翻了过来,堪称大不敬。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玄清帝是小皇帝的祖父,按尊师重长一话说来,小皇帝自然不能逆了玄清帝的旨意。纵然是秦太后做的事,但终究会被算到小皇帝头上。
    秦景盛轻笑,既然圣旨不行,那便不要圣旨了。他的小妹,倒是恶心人的一把好手。——不过话说回来,今日怎么没见着云夏?
    最后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想清楚了一切秦景盛眯着眼,堂而皇之地抬起头看向端坐高堂的秦太后,上头看戏的人若有所感,偏过头看着他,眼里全是显而易见的虚假笑意。
    秦景盛不打算拆穿她,也不打算多说什么。连再荒唐不过的封王之事秦景盛都一声不吭,替齐雅韵要一个封号的事在他眼里只能算是不痛不痒的小事。
    故而秦景盛只是冲着秦寻雪弯眼笑笑,眼里的笑意真实亲切,就像两人之间不曾存在隔阂一般。
    秦寻雪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波动,她像是丝毫没有注意到秦景盛的笑一般,依旧挂着虚伪热切的笑,转过头看着殿中的大臣们吵吵闹闹的模样。许是有几分累了,她伸出手撑着头,银制的护甲上闪着别样漂亮的光,视线再落下去一些,便能看见秦太后手腕上碧玉无瑕的玉镯,通体碧绿透彻,衬得那双手愈发修长美丽。
    秦景盛眯眼,看着那个玉镯有几分不爽,但还是老实低下头,放空神情当一个背景板。
    吵了也有好一会,秦太后手下的人自然不是吃白饭的,就算秦太后如今莫名其妙要给雅韵郡主封号的事太过无厘头,这些人依旧在古板的朝堂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同大部分不赞成给雅韵郡主封号的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也并未落于下风。
    这种吵来吵去的事,大齐的武官向来是不参与的,他们沉默寡言,纵然有长袖善歌者,亦然不会在朝堂上同文官起争执。因着黑骑卫的存在,大齐的武官对秦太后的惧怕要大于文官对秦太后的惧怕。武官不像文官那样,没有什么党派,虽然亦有汲汲营营地想要往上走的人,但因着有秦太后在上头压着,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朝野上下皆知,秦太后同秦将军之间有隔阂,说不上信任与否。当初秦太后斩杀玄德帝时,秦将军千里奔赴京都,替秦太后平定诸事,算得上铁上钉钉的功臣,但秦太后并未行任何封赏,反而在风波未定之时便下了旨意,要秦将军回边关去镇守一方。最难以置信的是秦将军毫无怨言地领了命。
    如今,站在武官之首的秦景盛并不发话,大有同意之势,旁的武官本就不愿得罪秦太后,如今见着秦景盛这副模样,自然不会有武官出头。
    秦寻雪并没有发现武官之间的暗流涌动,她放下了手,整理了自己的衣襟,许是觉得看戏看够了,她朝着旁边站着的太监略一颔首,那太监会心向前走动几步,尖细的嗓音很快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过一会朝堂之上便安静了下来。
    秦太后的声音很冷静:“不过是一句话罢了,倒是让诸位卿家吵了起来。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但封号哀家一定要给。”
    秦太后轻笑一声:“玄清帝当年只说后人不能给雅韵郡主封号,但哀家可不算是玄清帝的后人。”
    朝堂之中的人皆紧紧闭上了嘴,玄清帝和秦太后之间的恩怨没人知晓,但谁都能看出秦太后对玄清帝算不得尊敬,如今说不算玄清帝的后人,亦然是在赌气和诡辩,伦理上不对,但亲缘关系上确定如此。
    如今的陛下身上流着的又并非秦太后的血,她亦然不算是玄德帝承认的妻子,真说起来秦太后完全是靠着武力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才登上了皇后之位,然后再是太后之位。
    反对的大臣不敢说话。真要找典籍来反驳秦太后也不是找不到,但这算是秦太后不愿提起的过去之一,谁敢保证这不是秦太后的逆鳞?不会有人想要赌的,谁也不敢去触碰秦太后的逆鳞。
    小皇帝端庄地坐在秦太后身前一侧,在秦太后看不见的地方,眼里全是冷漠和算计。有时候真的很讨厌自己身上流着母后最讨厌的人的血。
    秦寻雪的声音不算太大,自然有小太监一层层向下递话。但立在堂前的几位肱骨大臣能够把她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秦太后说:“哀家会下懿旨,封雅韵郡主为崇宁郡主。”
    郑阁老闭眼,心里的大石头终究还是砸在了心上,秦太后连封号都想好了,看起来是有备而来。
    另一边的陈阁老目光沉沉,秦太后这一举动,算是越过陛下进行封赏,太后自然有权对女子封赏,但雅韵郡主情况特殊,也不知陛下是如何想的。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人都放弃劝说了秦太后,悄悄抬起眼却不敢直视小皇帝,暗暗猜测着小皇帝此刻的想法。
    这件事怎么样也是由陛下的皇祖父定下的,陛下不至于为了太后娘娘,下了玄清帝的脸面……吧?
    “母后选的封号自然是极好的,朕没什么想法。”小皇帝不出所料地声援了秦太后,想要反对的大臣无一不绝望地合上了眼,心底再一次浮现那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太后娘娘还是要快点下台的好。
    小皇帝没接收到下面大臣的哀怨,他心里笑嘻嘻地想着,今天又可以不用处理什么事就上完了早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