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欲
作者:淮西闲人   大梦神王最新章节     
    魏彦仁的脸色在黯淡的阳光下显得尤为凝重,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一丝不屈的光芒,尽管内心已被绝望的阴霾悄然笼罩。他的嘴唇紧闭,好不容易挤出的话语,如同破碎的玻璃,刺耳却坚定:“我仍然选择将这白花花的银子稳妥地存于囊中,不愿像你那般,沉溺于浮华的宴乐,醉生梦死,挥金如土!”
    他挥手示意对方离开,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的决绝,“你走吧,快走吧,别在这儿用你的诱惑动摇我的决心!我劝你,应当以善为本,引导人们向光明,而非诱导他们将辛苦挣来的银两随意挥霍,沉沦于短暂的欢愉之中!”
    魏彦仁的胸膛挺得笔直,仿佛一座不屈的山峰,任凭风吹雨打,也坚决不让步。他的声音虽微,却如洪钟大吕,响彻明媚的晴空,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自我信念的坚守和对奢华生活的鄙夷。
    孟津面对眼前的局面,只是轻轻一摇头,那动作仿佛在诉说着他对争端的不屑。他挥了挥手,如同驱赶一片无关紧要的浮云,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留下一地的寂静和纷飞的尘埃。他的步履坚定,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这场小小的冲突并未在他心中激起丝毫涟漪。
    两人的对话在空气中戛然而止,像是一曲未完的交响乐突然失去了旋律。他们的不欢而散,虽然带着一丝火药味,但毕竟只是一场口舌之争,犹如夏日雷雨后的短暂阴霾,虽烈却短暂。那些激烈的言辞,如同疾风骤雨,来得快,去得也急,瞬间便被时间的河流冲刷得无影无踪。
    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良药。几句尖锐的话语,几番针锋相对,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在彼此的记忆深处。就像河底的沙砾,经过水流的冲刷,棱角渐平,变得圆润而温和。就这样,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让时间去抚平这场小小的冲突。几个回合的唇枪舌剑,最终化作一阵清风,飘然而去,只留下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这便是生活,总有些许磕磕绊绊,却总能在无声中找到和解的出口。
    孟津今晚会去举杯畅饮吗?这个问题在空气中短暂地悬浮,仿佛带着一丝微妙的期待。然而,答案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并未踏入酒馆的门槛,那片热闹与喧嚣与他无缘。他选择了另一种夜晚的色彩,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节奏。
    孟津,这个沉浸在他人梦境中的影像猎手,他更像是一个在光影世界中穿梭的纪录片导演,捕捉着那些无意识的瞬间,编织成一部部生活的无声电影。他的眼睛,如同高清镜头,洞察梦的深处,将那些微不可见的情绪和故事,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他的工作,就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与梦者的灵魂交谈,揭示那些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但,仅仅说是纪录片导演,似乎又过于局限了孟津的才华。他并非只是记录现实,更是在创造幻象,他是光影魔术师,是梦境的大片导演!他在虚实之间游走,用想象力雕塑情感,用艺术的手法诠释生活。他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次视觉的盛宴,一次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孟津,这位梦的导演,他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他的每一次剪辑都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孟津对于贩卖他人梦境的景象,内心始终充斥着道德的纠葛。他深知,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灵魂深处的秘境,是内心世界的独特映射,是无法触及的私人领地。将这样的秘密公之于众,无疑是侵犯了人的精神隐私,是一种对灵魂的亵渎,他对此感到无比愧疚。
    然而,生活的现实犹如无情的鞭挞,让他无法忽视那诱人的利益。每售出一个梦境,就意味着生活的压力减轻一分,意味着未来的路更加宽广。他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挣扎,心中犹如翻江倒海,每一次交易都像是在良心上刻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这真的对吗?”他时常在寂静的夜晚问自己,星光在他眼中闪烁,如同那些被售卖的梦境,美丽而遥不可及。然而,每当清晨的阳光洒满窗台,他又不得不承认,那份收入是他抵挡生活风雨的唯一屏障。
    于是,他继续在这条充满矛盾的道路上前行,尽管他知道,这是对道德的背叛。他选择用金钱填补生活的窟窿,尽管他知道,这是一场心灵的赎罪。他只能这样,因为这件事,确实能带来丰厚的回报。每个铜板的落下,都在提醒他,这是个无法挣脱的现实漩涡。
    孟津似乎早已将道德的枷锁视为束缚他追求财富的绊脚石。在他眼中,金钱的光芒胜过了一切伦理的辉映,以至于他甘愿跨越那道道德的界线,投身于一场看似无害却暗藏邪恶的游戏——曝光他人的隐私。这并非单纯的揭秘,而是赤裸裸地将别人的名誉撕裂,让其在公众的审视下腐烂,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名誉屠杀。
    他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只是商业社会中的一种手段,一种以牺牲他人清白为代价的交易。他用道德的破绽作为自己的盾牌,将人性的阴暗面巧妙地包装成所谓的“智慧”。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深深地践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人性的尊严踩在脚下。
    然而,真相总是难以掩盖,每一次的揭露都是一次灵魂的拷问。那些被曝光的隐私,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短暂的璀璨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冰冷。孟津或许未曾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将自己推向了道德的深渊,那里的寒冷,足以冻结他那炽热的贪婪之心。
    孟津的行为犹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直刺人心的柔软之处。他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将人的尊严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让人的内心世界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遁形。这种肆意践踏他人隐私的行为,其恶劣程度足以让人的心灵千疮百孔,甚至可能推向绝望的深渊,直至生命的消逝,只因无法承受那无尽的羞辱和痛苦。
    然而,当孟津亲眼目睹了那因他之手而凋零的生命,那曾经鲜活的灵魂在自我否定中黯然陨落,他的心中是否闪过一丝悔悟?那曾经狂妄的笑容是否被一丝愧疚所替代?他的放纵与张扬,在面对死亡的静默时,似乎有所收敛。他开始意识到,那些他随意挥洒的言语,竟有着摧毁生命的力量。
    从那刻起,孟津的行为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那曾肆虐的狂风骤雨转为了微弱的细雨,他开始学会尊重,学会在言论的边缘留下一道底线。然而,这样的收敛,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还是对法律的畏惧,抑或是内心的真正觉醒,只有他自己知晓。但无论如何,那道曾经被他轻易跨越的界线,如今已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