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长孙无忌死的是真不冤啊!
作者:叶落潇湘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最新章节     
    【然而话说回来,长孙无忌遭到李治和武则天毒手,致其身死道消一事。
    仔细琢磨起来,其中的确存在着他咎由自取的因素。
    尽管史书记载了李治斩杀长孙无忌这一情节,给人一种长孙无忌含冤受屈之感。
    仅仅只是因为长孙无忌没有支持李治废掉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便被武则天手下诬告,然后李治直接弄死了这个舅舅。
    这样一看,那李治的手段,似乎确实是过于残忍狠戾了些。
    但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旧唐书》所载,当时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时,李治曾说出过一番颇耐人寻味的话语。
    他声称自家并无善人良善之辈,此前高阳公主谋反作乱,他迫于无奈只得将一众亲朋斩尽杀绝。
    而那桩案件就是由他舅舅亲自操办处理的。
    然而短短数年过去,如今连他这位舅舅竟也起兵反叛了?
    我是真不忍心动他啊!
    而且要是动了他,以后史书该怎么写我啊!
    结果,许敬宗怎么说的呢?
    他对李治说:“陛下,高阳公主与房遗爱二人。
    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年幼无知的孩童和柔弱女子罢了。
    他们妄图谋反,在你面前,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是注定成不了气候的。
    然而,您的舅舅长孙无忌却截然不同!
    想当年,他曾与先帝一同策划了那场玄武门之变,并辅佐先帝登上皇位。
    此后,更是担任宰相长达三十载,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民间百姓之中,皆享有崇高的威望。
    像这样一位既有声望又富有智谋、手段狠辣之人。
    如果真要起事,恐怕陛下您也是难以承受其带来的后果啊!”
    接着没等李治再说什么,许敬宗紧接着又说道:
    “至于诛杀舅舅一事,其实并非没有先例可循。
    昔日,汉文帝这位被后世传颂的明君,亦曾下令处死自己的舅舅薄昭。
    薄昭自文帝即位之初便追随左右,可谓忠心耿耿。
    然而,即便如此,当他犯下杀人之罪时,文帝依然毫不留情地处死了他。
    当时,文帝为了维护国法尊严,命令满朝文武身着丧服,痛哭流涕地将其逼死。
    尽管此事在史书上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并未有人指责文帝此举不当。
    而今,您的舅舅所犯罪行远甚于汉文帝的舅舅,其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国法纲纪。
    按律法的话,那是要诛五族的,您也别再犹豫了,当断则断,不然的话,这事情就有可能传到丞相那里去。
    到时候,皇帝你就危险了。”
    于是,李治在听完这番谗言之后,直接就对长孙无忌下手了。
    原文就是: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
    .........
    大家看看李治的这前后变化到底有多大。。
    开始的时候,李治似乎显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然而一番废话之后,真到了动手的时候,那却毫不留情。
    甚至连让长孙无忌辩驳一言的机会也不肯给,径直就将其带走,发配。
    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和果断决绝的手段,仿佛根本不是同一个人所为。
    那么,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李治,仅仅只是因为听信谗言,便对长孙无忌痛下杀手吗?
    此外,为何许敬宗会告诫李治出手必须迅速、准确且毫不迟疑呢?
    .........
    实际上,这一切的缘由都要追溯到高阳公主身上。
    众所周知,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乃是唐朝赫赫有名的“绿帽王”。
    而他的妻子高阳公主,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女儿之一,深得李世民溺爱。
    正因为如此,高阳公主养成了桀骜不驯、叛逆不羁的个性。
    在她嫁入房府,成为房遗爱妻子后不久。
    她就跟一个和尚好上了,这和尚就是唐僧的得意弟子,辩机和尚。
    两人那都不算是暗中交好,都可以说是光明正大了,丝毫不在乎房遗爱。
    而房遗爱对此还很容忍。
    直到一天,一个贼潜入辩机房内,偷走了高阳公主给辩机和尚的宫中物品后。
    此事才算是东窗事发了,这一下,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二人的奸情全面曝光,弄的人尽皆知。
    然后李世民为了平息事件,就把辩机和尚处以极刑,还是腰斩!
    高阳公主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并对唐太宗心生怨恨。
    在唐太宗驾崩之时,其他子女皆痛哭流涕、伤心欲绝。
    然而高阳公主却因心中愤恨难平,竟未流下一滴泪水。
    如此行径实在令人咋舌……up 主越称这高阳公主为初代小仙女
    他若不是仗着父亲李世民撑腰,高阳公主胆敢在房家肆意妄为?
    恐怕早已被房遗爱给宰了。
    可仅仅只因李世民处死了她的奸夫辩机,她便恩将仇报地憎恨起李世民来。
    这般奇特的思维方式,着实令人费解。
    实际上,高阳公主内心所想无非是觉得自己身为皇室贵族之后,理应享受更多自由与特权。
    眼见自家兄弟们个个妻妾成群、风流快活,而她却只能守着一房丈夫度过余生,自然心有不甘。
    于是乎,当辩机和尚出现了。
    最后辩机和尚被斩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她不但是记恨上了李世民,也记恨上了其他兄弟。
    房玄龄离世之后,由于房遗爱乃是房玄龄的次子。
    按照当时礼制,房遗爱与父亲的爵位已经毫无关联。
    于是乎,房玄龄的爵位,便顺理成章地由其长子房遗直承袭。
    然而,此事却引发了高阳公主的一场轩然大波。
    说起这位高阳公主,自从嫁给房遗爱后,也没怎么把房遗爱当过人。
    可令人费解的是,偏偏在此事上,她对房遗爱异常在意。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还在的时候,高阳公主就去找李世民告状了。
    李世民虽然是夺位登基的,但是,他对于长子继承家业这种传统观念却是支持的。
    因此,他不仅未给予高阳公主任何支持,反而狠狠斥责了她一番。
    待到李世民驾崩,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高阳公主顿觉时机已至。
    她坚信自己的皇兄性格软弱,犹如一个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如此一来,新皇登基必定会导致天下局势发生剧变。
    此时此刻,高阳公主开始暗中策划谋反,企图趁乱推举自己的叔父荆王李元景登上皇位。
    只可惜,最终她未能得逞,甚至连一点动静都没能闹出,便被长孙无忌一举擒获。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高阳公主造反一事,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了。
    看上去,整个事件好像就是一件很搞笑的造反闹剧。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在《房玄龄传》中,对于这事情,还有一点详细的补充。
    那就是高阳公主帮房遗爱争爵位的一个事件。
    当时李世民死后,高阳公主又跑去了李治那里哭诉。
    说想要让李治把房遗直的爵位给房遗爱。
    结果李治那是被她烦的不行,于是就直接下旨要把这两兄弟扔出京城去。
    在这时候,高阳公主又来一个馊主意。
    那就是诬陷房遗直,说房遗直调戏了她,想要对他行不轨之事。
    这是要把房遗直往死里整了。
    李治虽然被烦的不行,但听到妹妹这么说,他也就让长孙无忌去处理这事情了。
    然后,长孙无忌就拖出来一个大案子,高阳公主要谋反。
    新除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
    秦州刺史、荆王李元景。
    司空、安州刺史、吴王李恪。
    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
    岚州刺史、驸马都尉柴令武,谋反。
    五州刺史,三个驸马,两个王,全部因为此事进去了。
    被牵连的人,可就更多了。
    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冲突的点。
    那就是,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在决定要造反之后,他们两人还在和房遗直闹腾。
    而且闹腾的劲头还越来越大。
    一个人要造反的时候,他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隐藏自己的目的吗?
    再说了,真要造反的话,成功了,那一个小小爵位,他们有必要在乎吗?
    若是造反不成功,那这爵位就更不需要在乎了。
    然而长孙无忌,就能从这么一个爵位之争里面,揪出一个造反案。
    并且利用这一个案子,杀了老李家这么多驸马和藩王。
    而且被杀的还都不是一般人。
    比如薛万彻,那可是从打窦建德开始,就跟着李世民的。
    一路走来,那是战功赫赫啊!
    当然,他自己是个大嘴巴,死的虽然冤枉了点,但也不是太冤。
    根据野史记载,说出那句天下若是有变,就拥护荆王当皇帝的原话,就是他以前说出来的。
    除了薛万彻之外,其他人的身份可就有意思,基本上都是和长孙无忌有点仇,甚至是大仇的。
    柴令武,这人的出身很有份量,他是平阳公主的儿子。
    就是那个白手起家,拉起几万部队,帮李渊打天下的那个平阳公主。
    按理讲,他是不应该被牵扯上的。
    但他和房遗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之前和李泰走的近,是李泰手下的人。
    而吴王李恪就更不要说了,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和长孙无忌商量过,要不要立他当太子的。
    所以吴王在长孙无忌眼中,那真的是眼中刺。
    除了以上几位被杀的之外,还有吴王一母同胞的兄弟,蜀王李愔被流放。
    李渊的侄子,江夏郡王李道宗。
    也就是薛仁贵传奇里面的大反派,实际上人家可不是什么大反派,也是战功赫赫的。
    结果他也因为此事被流放,最后死在了流放路上。
    还有,宰相宇文节,安国公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尚书奉御薛万备等等。
    以及一众之前与房遗爱交好的,或者是房玄龄学生等等。
    全部因为此事受到牵连,被流放。
    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清洗行动之后,大唐帝国的高层权贵、皇室宗亲势力几乎遭受重创,大唐高层势力被大规模洗牌。
    此时此刻,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可谓权势滔天,颇具权臣之姿。
    或许他是真的认为唐高宗李治性格软弱可欺,可以随意揉捏摆布吧。
    假如李治后来对自己这位舅舅心慈手软,那么谁又能预料到长孙无忌,究竟是想成为西汉时期的霍光那样的权臣辅政呢。
    还是妄图效仿王莽篡权夺位呢?
    因此,当李治听闻有人告发长孙无忌企图谋反时,表面上虽然说得义正言辞,表示绝不相信。
    但实际采取行动时却毫不犹豫,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询问都没有。
    直至确认长孙无忌已然身死十五年后,李治方才心生懊悔之意,并追认恢复了其先前的官爵职位。
    然而此时此刻,长孙无忌一系的官员们恐怕早已将他淡忘得差不多了。
    平心而论,武则天实在应当好好感激一下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二人。
    如果不是他们帮忙铲除了李唐皇族宗室里那些有才能、有权势之人。
    武则天想要登上皇位只怕会倍加艰难,难度系数恐怕至少翻一倍不止。
    说不定最终也只能是一个垂帘听政罢了。】
    .........
    网友【弹幕】:“尉迟敬德:“辅机啊!辅机,想当年俺尉迟恭只是个打铁的出身,没啥文化。
    就是一介武夫、大老粗罢了,但最后俺却能得以善终。
    可你呢?你一个文臣谋士,自以为读了几本圣贤书就了不起啦?
    哼!你也不想想李治那小子身上流淌着谁的血脉。
    俗话说得好‘外甥随舅’,你自己平日里心狠手辣,难道心里就没点数吗?
    而且人家李治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儿子呀,他们老李家向来都是杀伐果断之人。
    下起手来那是毫不留情,尤其是对待自家亲戚更是如此,那手段多得令人咋舌!
    他们祖孙三代到目前为止才出了两代皇帝而已,结果光是玄武门之变这种事情就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
    你竟然会天真地认为他们家族的人都是好欺负的软柿子,真是可笑至极!
    你不仅没有躲得远远的,反而还傻乎乎地往上冲。
    这下可好了吧,被人家给收拾了,真是让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网友【回复】:“不要太离谱,大老黑应该不至于这么的嘲讽长孙无忌。”
    网友【回复】:“别说,在这方面,尉迟黑子能嘲讽大部分官员,别看他是武将,但人家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会飘。
    其他人就不同了,总想再进步一点,太想进步了,最后多数都是一步到位。”
    网友【弹幕】:“吴王死的时候就说过,长孙无忌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结果一语成谶,长孙无忌最后还真就应了谶言。”
    网友【弹幕】:“别看长孙无忌反对武则天皇后,但是,武则天能当上皇帝,他可是功不可没啊!”
    网友【弹幕】:“且不说别的,单就长孙无忌阻止李治迎娶武则天一事而言,我认为他绝对是出于真心实意。
    想那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嫔妃,你说偷偷摸摸的也就算了,可李治却要成为把武则天扶到皇后的位置。
    这种辈分错乱、有违伦理之事,换作任何人恐怕都难以接受。
    更何况长孙无忌与李治乃甥舅关系,自然更无法容忍如此荒唐行径。
    或许有人会质疑长孙无忌此举是否别有用心,但从人性和常理出发,他的反对态度那才是正常的表现。
    毕竟,让自家外甥去娶昔日的小妈,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任谁都会觉得颜面无光。
    所以说,长孙无忌在此事上的立场,应当是毫无疑问地发自内心。”
    网友【弹幕】:“只能说长孙无忌后面是被权力腐蚀了。
    之前李世民活着的时候,他还能克制自己,知道自己翻不起太大浪花。
    但李治上位后,他根据李治之前表现出来的那种软弱,感觉自己可以效仿一下古人了。
    认为自己也可以当当权臣了。
    结果看错了人,也捏错了柿子,才导致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出现。”
    网友【弹幕】:“有没有可能,李治就是把长孙无忌当成了一把刀呢?
    宗室权力大,不单单只有权臣不放心,皇帝本人那也是不放心的。
    谁能保证这些叔伯兄弟,姐夫妹夫的不会反自己?
    所以李治才借长孙无忌的手,把这些人都除掉。
    然后李治在出手除掉长孙无忌,朝堂权力,一下子就到了李治一人手上。
    从他后面除世家的手段来看,这事情李治绝对能做出来。
    他扶武则天,主要就是利用武则天来对付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