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倭寇任务
作者:老街胖橘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最新章节     
    还没等周博仁想好拿什么东西出来赚钱,系统的声音又出现了。
    “主人,现在有个任务要接吗?这个任务刚好是五万积分。”
    啥?有任务可以换科举大礼包,必须接啊。
    “什么任务?危险不?”
    “马上就要到倭寇肆虐的时候了,杀掉十个真倭寇就可以到五万积分了,一个真倭寇五千积分呢!”
    周博仁一愣,呦呵?十个倭寇?我刚好有十个复合穿甲箭,配合复合弓不就行了?
    明代的倭寇有真倭和假倭之分。真倭是日本人,而假倭是被裹挟进了倭寇队伍的中国人,被剃了发,冒充倭寇,开战时被推在阵前,先打头阵,充当炮灰,真倭紧随其后,在后面坐享其成。
    只不过好危险啊,即使是射箭,最大的射程也就是250米,即使是穿甲箭,也只能在150米破甲,250米是没有办法破甲的。
    “这边建议主人用剩余的积分换一套内甲呢,由防割材料制作而成,平时就像内衣一样穿着,可以防止刀剑枪和一般弓箭和弩箭等对身体造成伤害,实在是行走江湖必备的防身利器。”
    听到这里,周博仁眼睛里都是小星星。
    自己有复合弓,又有防身内甲,简直要在冷兵器时代无敌了好吗。
    “换换,现在就换!”周博仁已经迫不及待了。
    顿时自己衣服里面多了一套内甲,说是内甲,很是轻便,不知道是什么防割材料,还挺透气,也很轻,不知道效果是不是跟系统说的一样。
    “倭寇什么时候来?”周博仁问了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赶上。
    “还有两个月,嘉靖三十四年6月7日,来自日本的仅有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就是这股倭寇,都是真倭寇。”
    “啥?就53个人,就能攻陷三个省?卫所的人都干什么吃的?战斗力这么差劲了吗?”周博仁震惊的无以复加。
    根据胡宗宪命人编纂的《筹海图编》记载,这队倭寇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不杀人,不掠财,不奸妇女”,而是登陆之后便直接穿府过县、杀奔内陆。
    时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在笔记中,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详细记载,“贼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被)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面对这队只有几十人的倭寇,南京守军在具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竟然还是被杀了两个把总,死了八九百士兵。南京城更是紧闭城门,就连百姓都被发动起来登城备战,最后更是坐视倭寇攻城不成自行离去。虽然关于倭寇的人数,这段记载与《筹海图编》略有不同,但无论是53人还是72人,这个战绩都令人难以想象。
    嘉靖八年的时候,内阁大臣桂萼,公布天下兵籍,卫所官兵的在籍人数,已经从明朝初期的两百余万,减少到了九十七万,但这仅是在籍军士,实际上有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经达到了在籍军士的70%左右。可以说,到嘉靖年间时,明朝的卫所制实际已经崩溃,这也是嘉靖时期不得不以募兵制来补充兵力的原因。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如何准备抵御这支倭寇?周博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既然来到了南京城下,那么可以不用去浙江,在城外埋伏是比较好的选择。根据周博仁的了解,倭寇用的倭刀要比同时期卫所兵器强不少。自己近战是不可能取胜的,那么即使用复合弓也只有十支箭,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这边的铁匠想办法打造至少六十支箭簇。
    不过如今大明缺铁,而且铁矿石杂质较多,想要钢是不可能了,不过熟铁应该也够吧。
    应天府的铁匠一般集中在箍桶巷附近,周博仁叫上申时行,叫李管家安排个车夫,坐着驴车去铁匠那里看看。
    只不过对申时行,周博仁没有说实话。
    “师父,我们去找铁匠,是有什么新器物要打造吗?”
    对于上次制作的蒸馏装置,申时行觉得只有仙人能想出来这个东西。
    “为师近日喜好匠造之学,去铁匠那里看看。对了,为师让你天天做的训练如何了?”
    周博仁除了自己锻炼,也要求申时行锻炼,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是必修课。
    “已经大有进展,跑步五里,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各过百。”
    “明日开始训练量增加,十日内争取运动量翻倍,达到为师的水平。”周博仁现在体质杠杠的,跑步五公里,俯卧撑引体向上各两百已经不是难事,复合弓更是在250米内指哪打哪,因此对于远距离消灭十个倭寇信心十足,只不过自己想把那股倭寇全部灭掉。
    “另外让庄子上的卢猎户叫你射箭,争取月余你的射箭百步中靶心。”周博仁淡淡的说。
    申时行欲言又止,最后实在忍不住,弱弱的说到:“师父,明年就乡试了,我们不需要读书吗?”
    周博仁觉得申时行哪里都好,就是这思想观念守旧,读四书五经,忠君爱国,不能说不好,但是时代要发展,不破不立,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等让华夏再次落后。
    “孔子说君子六艺,汝默你会六艺吗?”
    申时行摇摇头。
    “如果我想让百姓都能吃饱饭,每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能有学上有书读,国家没有外敌侵略,你觉得这种日子好不好?”
    “这种日子当然好了,只是前朝甚至本朝太祖都达不成这样的成就。”申时行不知道周博仁为什么要谈论这个。
    “你看看所谓儒家,学而优则仕,然而儒家的典籍中的要求都做不到。阳明先生不过去世二十余载,知行合一天下皆知,为何儒家做不到知行合一,只停留在嘴上?至于尧舜禹汤,秦皇汉武,乃是儒家认定的圣君,可为何如此圣君,却连百姓吃饱饭都做不到,更何况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呢?”
    即使是掌握到近代数学物理化学的申时行,也语塞了。在他眼中,这些知识不过是奇技淫巧的学问,能极大的作出用具改善生活,但也只能如此而已。毕竟没有经过现代社会的洗礼,都没见过猪跑,如何能想象这些?
    当然,这也是难为申时行了,毕竟这些学问,他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没有做过很多实验,不过这些知识他连一个月都没用到就学完了,当然也体验不深,更别说学以致用。
    教育之路确实不好走啊。
    在申时行想着周博仁的那番话的时候,驴车已经到了箍桶巷。
    箍桶巷,顾名思义,朱元璋时期是箍桶匠人住的地方,同理还有棉鞋营等地方,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到了嘉靖年间,这边已经是铁匠木匠等聚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