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封侯赐爵
作者:玄武仙墓   穿越大唐:科技就是力量最新章节     
    该如何封赏?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周围的文武百官也顿时沉默了。
    这曲辕犁的出现,意味着大唐的百姓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多出三倍的耕地、多出三倍的粮食,大唐的国力可以翻高三倍。
    同样也意味着,这些人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养活了亿万人的性命。
    如此功勋,即便是朝中文武加起来,那也不敢与之相比,封侯拜爵都有点儿委屈人家了。
    可是,对方只是个工匠啊,对一个工匠封侯拜爵,那他们这些人,将置于何地?
    “阿耶,孩儿以为,这些研究人员,功盖开疆,当赐以爵位表彰其功,并为其树碑立传。
    如此,方不负这些研究人员呕心沥血之作!”
    见无人说话,李愔也只得站出身来,为这些工匠请功了。
    这可是一次提高工匠地位的绝好机会,说什么也得成功才行。
    “梁王说的是,如此大功,当为如此!”
    随着李愔话落,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开口附和。
    “臣,附议!!”
    紧接着长孙无忌、魏征、温彦博几人也站了出来。
    给工匠授官封爵一事,他们之前已经与李世民有过商议了,这次出言附议,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臣等附议!!”
    紧接着,段纶以及工部的一众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倒也没多想什么,反正就是,梁王干啥我干啥。
    周围的百官见状,也不由面色微变,不少人想要出言反对,可是他们又不敢。
    毕竟这是惠济万民的功劳,谁出言反对,那就是与天下万民作对了,百姓们到时候来个万民请命,那他们都得死!
    “本王在此先行恭喜孔祭酒了,您的这几个学生出息了,要封爵了!”
    就在众人沉思之际,李愔却是一脸笑意的来到了孔颖达的身前,高声贺喜了起来,听的百官一愣一愣的。
    “殿下,不知您此话何意?”
    孔颖达也是满脸的诧异,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愔咧嘴一笑:“这几个工匠,可都是科技学堂的学生啊,您又是科技学堂的教谕,那他们不就是您的学生咯!”
    “啊?”
    孔颖达神色一怔,这才反应过来,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虽说自己没有亲自去过科技学堂,但也在那里挂名,这几个工匠,的确算是他名义上的弟子了。
    一想到这些,孔颖达顿时就乐了。
    自己的弟子研制出了活民亿万的神物,自己这个当老师的,那也是脸上有光啊。
    “陛下,老臣以为如此功劳,当赐爵封赏,以表其功!”
    说着,孔颖达也是一脸严肃的朝着李世民躬身一礼。
    哦,原来他们都是孔祭酒的学生啊,那就没事儿了!
    周围百官见状,心中的不快,也顿时烟消云散了。
    若只是单纯的给工匠赐爵,他们会不高兴,但如果挂上了学子的名头再赐爵,那就没毛病了。
    再者,此时的爵位,大多都是虚的,远不如汉朝时期那么值钱,封就封吧。
    随即,文武百官也纷纷开口附议,同意了为杨思齐几人赐爵一事。
    “好,诸公但有所请,朕自当允之!”
    见此情形,李世民也是笑着点点头,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随后,李世民便当众,为杨思齐等人,分别赐予了侯、伯、男等爵位。
    当然,这些爵位,也都是一个名头,并无食户,算是一个荣誉头衔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足以让那些工匠们感恩戴德了。
    被授爵的杨思齐几人,也是感动到无以复加,就差跪下磕头谢恩了。
    李世民很高兴,在回去的路上,也不断的与房玄龄、唐俭和几名户部官员盘算着大唐未来的收成。
    按照当下大唐的人口和耕牛来计算,只需一年的时间,大唐的耕地将至少增加两亿亩左右(此处为小亩,一亩差不多五百多平米)。
    而此时一亩的粮食产量约为一石到两石之间,取个中间数字,那就是增产三亿石粮食。
    按照大唐目前的赋税来计算,朝廷也会因此多增收至少九千万石的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多出的这些粮食,足够保证大唐现有百姓一年的食用。
    此时的大唐,立国不久,依旧很穷。
    所以,在军事、政务方面,李世民与一众大臣,总是为钱粮而担忧。
    要是每年能增收九千万石的粮食,那他们将再也不必为任何问题而担忧。
    李世民激动的脸颊通红,唐俭与户部激动的泪水纵横。
    在激动之余,李世民等人,也随即商议起了关于快速推广曲辕犁的事情。
    原本李世民是准备明发圣旨,诏令地方官府进行推广,并将推广一事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
    但是,房玄龄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依照房玄龄的说法,一旦将此事交由地方官府来推广的话,难免会有许多官员为了政绩而不顾百姓需求强行推广,甚至不乏有些黑心商人会为了牟利而勾结官府,将这曲辕犁高价卖给百姓,使百姓背上巨额债务。
    如此一来,这个利国利民的神物,很有可能,会被某些居心叵测之人,弄成祸国殃民的灾难。
    所以,想要快速推广曲辕犁,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朝廷出钱,进行大批量的制造,并将曲辕犁的价格压到最低。
    对于这个建议,李世民深以为然,然后扭头看向户部尚书唐俭:“唐卿,国库如今能够抽调的钱财,有多少?”
    “陛下,国库之中,除去用来压库的五十万贯之外,能够调动的钱财,共有二十八万五千三百贯……”
    这一次,唐俭也不哭穷了,将国库的老底全都翻了出来。
    听到只有这么点儿钱,李世民也皱了皱眉头。
    刚才他也问过李愔了,这一张曲辕犁,连工带料,成本大概在二百文左右。
    如果想要尽快推广的话,定价最高只能这样了,再高的话百姓们就买不起了。
    可是,单凭国库的那点儿钱财,也实在支撑不起。
    “陛下,依臣之见,不妨将制造曲辕犁一事交由工部负责。
    这样一来,朝廷便可以省下许多人工费用,进一步降低曲辕犁的价格。”唐俭建议道。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工部的人岂不是要受苦了?”
    李世民皱眉道,辛苦卖力的制造曲辕犁,还拿不到工钱,这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