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望陆先生指教。”李瑾恭敬地问道。
陆明本是二十年前的“小三元”。“小三元”虽说难得,但放在整个大圣朝历史倒也不算凤毛麟角。不过陆明的“小三元”难就难在他是金陵府出身,而金陵府本就是“南榜”中科举难度最大的。而且陆明当年小三元的同届同学就包括本届、下届、下下届连续三届科举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共计四人。
原本陆明也是有机会争取大圣朝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独中六元”考生,但偏偏他在进京赶考的时候被人暗算。不仅脸上被人划了三道伤疤,腿还被人打瘸了。
要知道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不仅要考学识,更要看考生相貌。但凡相貌不端者,直接连准考证都不发给你!而陆明因为脸上负伤并腿瘸而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直接断送了他成为进士的可能。
尽管朝廷为陆明找到了凶手,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应该有幕后黑手,可朝廷却没有继续查下去。哪怕皇帝李攸恩赐了陆明一个“进士”身份,但这依旧没有平复陆明心中的恨意。
就在陆明愤怒之下欲寻短见的时候,李瑾找到了陆明。在李瑾的开导下,两人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于是陆明就成了李瑾的首席谋士,甚至连曹季礼都要排在他后面。
林雅菡是知道陆明的,因为就是在陆明的算计下才让林雅菡前世的丈夫仿佛一个马戏团的猴子般给李瑾他们表演了一场名叫“叛乱”的猴戏。最后还是李瑾看得厌烦了,直接将踌躇满志的梅德煋给办了。
在林雅菡的记忆里,陆明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三国演义》里的郭嘉与贾诩的混合体。陆明既有郭嘉那种匡扶天下的雄才大略,但在细节操作上又能如贾诩那般狠辣无比。
“当今不信后宫也不信诸皇子,唯独皇女确实宠信有加。”陆明答道。
听到陆明这么说,李瑾也是苦笑不已。他当然清楚自己的父皇,李攸对后宫和皇子的忌惮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就在上个月,李攸仅仅怀疑有人暗暗传递宫中消息,于是乾清宫的宫女就全部被杖毙。
本来前朝是不干涉后宫事务的,但这次李攸一次杖毙百余名宫女太监的事情还是让内阁不安,首辅都上书劝慰李攸。结果李攸留中不发,然后又杖毙了几十个宫女太监。
不仅李攸对乾清宫如此,皇后连同四妃的宫殿也时不时会被李攸清理一番。甚至连后妃身边的总管太监及管事嬷嬷或姑姑都会被杖毙,弄得不少宫女都在想尽办法出宫。
而后妃们则只能想尽办法不触怒李攸,否则就像去年有位嫔主子仅仅因为被李攸怀疑传递消息就被送到冷宫幽禁。结果还还没过年就没了,据说还是李攸担心这个嫔死在新年不吉利,直接找个太监过去赐死了。
李瑾听到这个消息都被震惊都到了。通常来说,后宫女子一旦被皇帝宠信就轻易不会再被动刑,顶多就是被发配到冷宫幽禁。甚至到了六嫔这个位置的时候,只要自己不作死,哪怕皇帝再不喜也就是不来她的宫殿罢了。如果说要处死一名嫔以上的后妃,不仅要褫夺身份,更要皇后在诏书上联名方可。
相较于后妃与皇子在皇帝面前的战战兢兢,李攸对皇女则真的是宠爱有加。但凡有什么上贡的东西,在皇帝选完之后都会交由两名皇女先挑,甚至连皇后都要排在后面。不仅如此,皇帝还会亲自为皇女挑选,就怕皇女身边的人糊弄皇女。
“但是静安县主并非陛下亲出。”李瑾提醒陆明道。
“那殿下视陛下待长公主如何?”陆明又问道。
李瑾一愣,随后恍然大悟。
长公主并非李家子嗣,而是功臣之后。因全家守土殉国,故而被先皇收为养女并赐泰宁郡主。而在李攸登基后,立刻就给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契姊晋升为“泰宁长公主”,并在皇城内赐下府邸。
长公主府的面积乃是本朝所有亲王之首,仅仅只有某位先帝的潜邸超过长公主府。而且长公主虽然位同亲王,但在觐见排序上是在亲王后的,可李攸愣是为了泰宁长公主将她列为亲王之首,仅在诸皇子后。
陆明继续说道:“先帝与陛下恩宠长公主乃是给天下人看的,而日后恩宠静安县主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李瑾点点头,单单以林雅菡进献玉米、土豆与番薯三样粮食作物的功劳就值得本朝许以公主之位。不过因为有泰宁长公主的例子,估计当今最多将林雅菡封到郡主,再等下任皇帝施恩晋升到长公主。
“如今县主不仅主动断去与西北军及雍州林氏的关系,更是将家产坦白到朝廷眼皮底下,若是陛下还对县主表示疑虑,这不利于陛下的统御天下。”陆明隐晦地说道。
李瑾当然明白陆明的意思,自己父皇的多疑已经让朝廷群臣感到惊惧。哪怕李瑾不像自己大哥、二哥那边在六部轮值,但是几次听政下来,李瑾也能感觉到皇帝与臣子之间没有那种彼此信任的配合感。
当然,自古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非常亲睦。可如林雅菡这般毫无威胁且主动亮出底牌的臣子要是还被皇帝猜忌的话,那天下哪里还有皇帝能相信的人?那臣子和士子又有几个敢留下来呢?
“我母妃与县主母亲乃是同族姊妹,且又是自小长大的手帕交。”李瑾说道。
陆明点点头,“贤妃娘娘与县主来往自然无碍,但殿下最好还是保持距离。”
“可如此的话,我该如何与县主来往?”李瑾苦笑道,“总不能通过母妃吧?”
陆明当即摇头道:“通过宫中乃是最危险的!若是被陛下知道的话,娘娘与殿下怕是都难保全。”
“我也觉得万万不能将母妃牵扯到其中。”李瑾道。
陆明笑着说道:“殿下莫非忘了静娴郡主?”
静娴郡主便是李瑾同父同母的妹妹李贞溱。虽然宫中之人多称她为公主,但她的封号还是郡主。毕竟李贞溱的母妃乃是郑贤妃,而不是皇后,故而未出嫁之前只能是郡主身份。
至于出嫁时能不能提高一个等级,那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不过以李攸对两个女儿的宠爱程度,李贞溱在出嫁时提一级到公主是基本没问题的。
“是了,我倒是忘了她!”李瑾也笑了起来。
李贞溱不管是接触郑贤妃还是李瑾,乃至和林雅菡来往都不会让李攸忌讳。而李贞溱本来就和李瑾关系亲密,而李瑾也是个宠妹达人。只要有机会碰到李贞溱,李瑾都会带来各种玩物饰物给李贞溱。每当下面有人进献宝物给李瑾,李瑾都会将最好的给李贞溱,甚至连自己的正妃都不如李贞溱。
而李贞溱并不像她外表那般娇憨,相反李贞溱是个心中有沟壑的人。她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份替李瑾传递消息,而且还能保证自己不被李攸察觉。或者李攸已经知道了,但却因为没有踩到李攸的底线而被李攸放过了。
“现在殿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知道静安县主在京城的府邸会安排在哪里。”陆明提醒道。
李瑾点点头,然后就吩咐站在门外的书童传进来几个人。
大圣朝的京城位于神京城。这神京城北有长城而南有大河,西有峻岭而东有大海,端的是易守难攻的关隘之地。
为了拱卫神京城,峻岭驻扎有西山大营,北方长城则设有近畿关,东面大海有天港并驻有水师,南面大河则修建了诸多运河勾连北方水系。所以神京城经过大圣朝百余年的经营成了“天下第一城”。虽然繁华程度不及金陵与淮扬,但却更加雄伟。
神京城自内到外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外城之外则是长安县与万寿县。
宫城自然是皇帝与他的后宫所在。皇城则是朝廷办公所在地,同时公爵以上的勋贵可以在此居住。之所以限制在公爵,那是因为皇后父亲按例会赐爵承恩公(元后父亲)或奉恩公(继后父亲),总不能皇帝的岳父都没资格住吧?
内城则是其他勋爵及权臣们的居住地,外城则是普通人的居住地。
林雅菡的县主府按例应该安排在皇城,但皇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没有太多的府邸用地可以用了。而且住在京城的人谁不是一个富贵眼?只要往你家大门扫一眼就能基本判断出你家的阶级。
李瑾虽然没有像自己的两个哥哥李璋和李瑱那样在六部轮值,但李攸对这个三皇子还算关心,于是就安排到内务府。
内务府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后勤部门,皇帝与后宫的衣食住行都在内务府这里。虽然事情琐碎,但是却代表了皇帝信任。按照大圣朝的惯例,如果臣子得到皇帝的信任就会被赐内务府管事大臣或领侍卫大臣两个官职。
不过李瑾也知道自己过于平庸的外表才让父皇对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戒心。可就算是在内务府,李瑾更多是负责核查账目,想要插手物品采购或日常管理那是不可能的。但好在这样也足够让内侍们忌惮,因此李瑾才能收到不少宫内的消息。
内务府除了管皇帝之外,所有天家子嗣也在内务府的管辖内。只不过天家子嗣开府赐爵后都有自己的独立班子,内务府的管理也就变得弱化了。也因为这般,李瑾稍微花点心思就弄到李忠给林雅菡选择的几个府邸。
“父皇果然是为了日后给静安县主晋升做打算。”李瑾回府后同陆明说道。
李瑾将几个备选告诉了陆明,陆明也沉默了。
过了一会,陆明说道:“若是这般的话,那当今对县主的恩宠真的不一般了。这府邸的用地看上去就是冲着公主爵位来的,面积远超郡王,已经比肩亲王了。在本朝所有公主里,这府邸的面积怕只比泰宁长公主和静贞公主的小。殿下,未来静娴公主怕是也不如。”
“不妨事。”李瑾淡淡地说道,“若是本王他日有君临天下的幸运,我自会给溱妹恩赏的。”
陆明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将这几个备选地址研究了一番。
陆明指着其中一个地方说道:“此处怕是未来静安县主的府邸。”
“这不是以前恭亲王的府邸么?”李瑾在内务府当差,自然晓得这些府邸过去是谁的。
大圣朝的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而大部分的亲王和郡王都是“二字”封号。比如大皇子李璋是顺安王,二皇子李瑱是顺敬王,三皇子李瑾则是顺平郡王。四皇子目前尚未开府,故而尚未赐爵。
但是除了“二字王爷”外,大圣朝早年还是有所谓的“一字王爷”。不过在经过大圣朝早年的“八王之乱”后,当年的“一字王爷”们就只剩下恭王、肃王、睿王和安王。而这四王爷最近又接连折了恭王和安王。
安王倒还好,纯粹是自己生不出儿子而绝嗣。只是朝廷与宗人府没有料到皇帝未安排人承嗣,直接夺了安王这个封号。至于恭王就牵扯到李攸刚刚登基时的秘辛,总之恭王死得不明不白,算是一桩疑案。
“陛下就是故意恶心恭王的后人。”陆明说道。
李瑾一想也就明白了。安王是真的没有直系后裔,最近的血脉都超过三代,所以皇帝不愿让他们承嗣也说得过去。但恭王这边却不同,恭王不仅有亲兄弟在世,堂兄弟也有好几个。
不仅如此,当年恭王府里死的也只是当时的恭王与他的嫡子们,他的庶子可是留了好几个下来。既然继承人有这么多,所以恭王府一日没有转封出去,这些人都还盼着他日能重振雄风呢。
“父皇这也太不厚道了!”李瑾有些不自在地说道。
将恭王府封给林雅菡,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是让林雅菡直接对上恭王府。恭王府好歹也是自开朝后便是本朝的顶级权贵,哪怕出了大祸事那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