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明白了,以后我会像从前那样,早上和晚上都坚持打坐、站桩以及练功,其他有空的时候就读读经书念念佛号。”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禅师将双手合十于胸前,表情庄重地说:“郭皓啊,你的将来身上还担负着一项极为重要且意义非凡的使命,所以你必须加倍勤奋刻苦,不辜负自己的一生。”
“徒儿一定谨遵师父教诲!但是师父,您是否可以告诉我,这个所谓的未来究竟是何时呢?而我需要完成的使命又到底是什么呢?”
“天机不可泄露,所有的事情皆有其因果缘分,你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便足够了。”
“师父,难道您能够看见我的过去与未来吗?”
“在你尚未领悟大道真理之前,为师确实可以看清,但当你开悟彻悟之后,为师就无法再洞悉了。在这世上,有三类人的未来命运是难以被参透的,他们分别是大恶之徒、大善之人以及觉醒之人。”
这世间大多数普通人,常常会受到往昔善恶之业的羁绊和束缚,一辈子都在由善恶业力铺设而成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比如说某个人在上一世欠了别人一百两银子没有归还,那么这一百两银子便成为了将二人下辈子联系起来的业力,这种业力必定会引领着两个人在下辈子再度相逢。而欠钱的人肯定会通过种种途径来偿还这笔债务。
再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此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性,倘若他下一世仍有机会转世为人,那么他极有可能依旧好吃懒做。除非他已经饱尝艰辛,渴望做出改变,否则命运的轨迹很难发生变化。
因此,普通大众的命运大抵就是在自己精心编织的命运牢笼里兜兜转转、周而复始。
也正因如此,这些人的命运于我而言,可谓是一目了然。毕竟他们深陷命运的牢笼之中,而我却能置身事外,以旁观者的姿态洞察一切。
然而,那些极致善良和邪恶的人充满了变化无常。大善之人心中唯有他人而无私心杂念,因此难以预估他们将行多少善举,更难以估量这些善举的规模大小,故而无从得知他们的命运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同理,大恶之人内心充斥着恶意邪念,我们同样无法预测他们将犯下多少恶行,以及这些恶行的严重程度,也就无从判断他们的命运会变得何等恶劣。
至于觉醒者,则已然洞悉命运的奥秘。他们时刻都在努力修正自身缺陷、摒弃不良习惯,并持续地止恶扬善。往昔的业障已无法对其构成束缚,因而他们未来的命运亦变得难以捉摸。
如今的你,已然成为了第三种人,所以连我也无法参透你的未来走向。就拿我并不知晓你已获神足通一事来说,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当然,还有一种修行境界比我高得多的人,对于这种人,我不但看不到他们的未来,甚至连他们的过去也完全无法窥见。我估计你的岳父就是属于那种人。毕竟,我根本无法看到他的过去或未来。”
听到师父这样说,岳父在我心中的形象越发变得神秘而高深莫测起来。
然而,师父既然表示如今已经难以洞察我的未来,那他又为何如此笃定地宣称我的未来承担着一项极其重要且至关重要的使命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带着满心的疑惑,我鼓起勇气向师父发问。
禅师轻抚着胡须,微笑着回答道:“郭皓,你需要明白,这世上所有事情的发生都存在着前因后果的联系,我们之间的相遇相知也是如此。在上辈子,我们曾是师出同门的兄弟,都拥有着卓越的修行造诣,并一同证得了宿命通的境界。”
“曾经有那么一次,当你沉浸于禅定之中时,眼前竟展现出一幅惊人的画面:未来的人类社会道德崩坏、人心堕落、信仰尽失,而各种妖邪鬼魅则肆意横行,给世间带来无尽灾难,人类的命运变得无比凄惨。目睹此景,你心生大悲悯,立下宏大誓愿,决心再次投身于尘世修行,竭尽全力修炼至高神通,随后往生到那个乱世,以拯救苍生万民。”
“受到你的感召,我亦立下宏伟志愿,甘愿追随你一同往生。此生,我率先踏入这个人世,提前觉醒领悟真理,获得宿命通的境界。
至此,我洞悉了前因后果,于是特意送上《金刚经》与那一页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心经》,引领你走上开悟之路。”
听完禅师所言,我内心澎湃不已,不禁追问:“师父,那页《心经》为何能散发出金色光芒,并释放出让人心灵宁静的力量呢?”
禅师微笑着回答道:“那页《心经》并非寻常之物,乃是由佛舍利铸造而成,唯有与之有缘的人方能得到。”
我满怀感激地向师父道谢:“多谢师父成全!”
“今后甭这么客气了,我们上辈子可是同门师兄弟。我年长你几岁,乃是你的师兄。你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又心怀大愿。我这辈子先你一步来到这世间,先你一步觉醒,指引你乃是我的职责。
只是没料到,你今生的进步速度竟如此之快,短时间内便修成了前世都未能触及的两项大神通。尽管目前这两项神通尚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却有着无限可能。依我看,你前世所领悟的宿命通,也定会伴随着你修为的精进,逐渐展现在你眼前。”
“师父,您此次不辞辛劳,跋涉千里,从杭州灵隐寺远道而来,抵达钓鱼城的护国寺,难道就是专门为了来看望我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近来,我深感自己的修行似乎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如果继续困守在灵隐寺这一方小天地里,恐怕难以再有丝毫进步。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灵隐寺方丈一职,化身为一名云游四方的僧人,以期望能够在游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和突破。此次前来这里,不过是顺路过来看看你,顺便为你解答一些疑惑罢了。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我们之间的缘分吧。
好了,别想那么多了,跟我一起去藏经阁吧,我帮你挑选一些适合你研读的经书带回家中研读。”禅师言罢,缓缓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禅房。
我不敢怠慢,连忙起身,紧紧跟随在禅师身后,同时在心里反复咀嚼着他刚才所说的那些话语,由此更深地体会到这世间的因缘果报的道理。
我不禁想到一句偈语:“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世间之事,莫不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