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军器寺
作者:一苇河广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最新章节     
    送走李邦华,郭可阳又接见了新任工部侍郎毕懋康。
    毕懋康年龄比李邦华还要长几岁,南直隶歙县人(今安徽歙县,明朝时没有安徽省和江苏省,两地统称南直隶,由南京六部直管)。
    郭可阳了解毕懋康,是因为此人是明末武器专家。郭可阳读军校时学步兵专业,曾对轻武器历史感兴趣。在课余时间查阅过许多资料,才知道了毕懋康的大名。
    毕懋康在天启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后遭魏忠贤排挤,被罢官。
    在崇祯年间撰写并出版了《军器图说》一书,在书中首次介绍了自生火铳(就是燧发枪)。将鸟铳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并且提高了射击速度。只是当时朝廷没有意识到这一跨时代革新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大量普及。
    行礼后,命内侍给毕懋康赐座。
    “朕听说毕卿不但文章做得好,还对经世致用之学颇有研究?”
    “陛下谬赞了。臣自幼除了研读科举文章,亦喜欢读写杂书,是以对民间制器之术及水利百工皆有所了解。”
    原来毕懋康出身书香门第,家道殷实。自幼便博览群书,见识广博。
    “朕起复毕卿出任工部侍郎一职,只为一事。”说罢郭可阳便令内侍取一只鲁密铳过来。因为下午要接见毕懋康探讨燧发枪一事,郭可阳提前令人去安民厂取来了一支鲁密铳。
    “毕卿你看。”郭可阳将毕懋康召至近前,手持鲁密铳给他看。
    “这是鲁密铳,是我大明火铳中威力最大的,毕卿可认得?”
    “臣曾见过此铳。臣记得是在万历二十六年由赵士祯根据西洋火铳改制而成。彼时臣刚中进士,官授中书舍人。臣平时酷爱制器之术,曾去看过。赵先生还着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等火器制造之书,臣也曾研读过。”
    “对,就是赵士祯所制之鲁密铳。没想到毕卿还读过赵士祯的着作,朕这下算是找对人了!”
    “毕卿你看,这鲁密铳虽然犀利,但是朕觉得铳管过长,冲孔稍小,在战场上如遇建奴重甲兵,则破甲威力还是不够大。朕已令兵仗局及安民厂加以改进。”
    “朕需要毕卿主持改进的乃是另外两处。”
    “一是此铳用火绳点火,需要常备火种引火,且火绳很长不方便操作,还惧怕风雨。朕想将火绳引火改为用燧石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火绳的缺点,还能提高射速。”
    “二是改进引火药锅盖,现在鲁密铳的引火药锅盖要在发射前手动打开。这样不但麻烦,而且在击发前如果有大风则引药极易被吹飞,导致无法点火。”
    “朕想让毕卿设计一个联动装置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击发时,燧石撞击砧铁,同时引火药锅盖联动打开。这样即便有大风一样不影响射击。”
    郭可阳滔滔不绝在鲁密铳上面边比划边讲。一会儿又怕毕懋康理解的不清楚,便命人拿来纸笔,在纸上将后世燧发枪的样貌画出来,给毕懋康讲解击发原理和外部构件的设置。
    但是郭可阳也只是知道后世燧发枪的外形及发火原理,对于内部枪机是如何联动的,其实一无所知。他只能将自己知道的所有要点和需求讲出来,至于如何实现,都要靠毕懋康和工匠们去研究解决。
    毕懋康也听得津津有味,士大夫普遍对制器之术不感兴趣,认为那些都是末技,不登大雅之堂的。没想到皇帝竟对此种关节如此了解,也正对毕懋康的胃口。
    “毕爱卿可有信心帮朕解决此难题?”郭可阳讲完,转头看向正听得入神的毕懋康问道。
    “陛下方才讲解甚为细致,臣在心里已有了大概的勾画。稍加时日调制试验,一定能够实现陛下所说。倘若成功,则我大明不啻得一军国利器。”毕懋康激动地拱手道。
    “确是军国利器。朕灭建奴就靠它了!”郭可阳长叹道。
    “毕卿,朕稍后便令内阁拟旨,成立一个新衙门,就叫军器寺。兵部的军器局,内廷的兵仗局,以及安民厂、盔甲厂、火药厂等在京的军器制造部门,全部都移至军器寺之下,以后只归军器寺管辖。”
    “军器寺与各部院寺同列。寺卿为正三品,为了方便协调兵部、工部,朕再给你加上兵部侍郎衔和工部侍郎衔,此例永为定制。”
    “当然这样原本你的实职工部侍郎就变成了加衔,委屈毕卿了。”
    “臣不觉得委屈,臣单领一寺又能专心制器,这是陛下的恩典。”
    好吧,也是个直性子。人都讲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你这也不谦虚直接就说出来了。倒有些理工男的气质。
    “如此甚好。办事衙门朕已经替卿选好了,就在皇城的兵仗局。朕已决定将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兵仗局撤销,那里的内宦朕会命司礼监全部调走,剩下的人马家当全都拨给军器寺。今晚朕就下旨,你明日便去与他们交接。”
    “还有朕已经命安民厂的匠头王三甲打造新式火铳,你去与他好好交流一下。”
    “臣遵旨。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郭可阳长叹一声,内廷的二十四衙门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正式确立,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到今天终于被削减掉一个,变成了二十三衙门。郭可阳也正式迈出了缩减明朝宦官队伍,及削弱宦官权力的第一步。
    现在东厂有了监军,被郭可阳控制的死死的,司礼监也都被清洗替换了一遍,御马监的曹化淳更是皇帝死忠。整个宦官队伍的核心部门已被郭可阳完全掌控。
    现在自己削掉兵仗局,内廷的太监们连个屁都不会敢放一个,若是有哪个活够了敢放的,当天就会被高起潜弄到东厂里折磨个物理消失。
    文官们对于皇帝削弱宦官权力,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也不会有人多嘴。
    其实郭可阳削掉兵仗局不单单是出于削弱宦官权力的考虑。宦官这个群体既不擅长军事又不精通制器,你让他们管理军工生产,是纯粹的人员职位不匹配。这样一改也是解决了一个弊端。
    只不过兵仗局掌印太监王德章和安民厂监厂太监刘全要哭了。皇帝月初视察完兵仗局和安民厂,刚给他俩涨了一倍月俸,这下便没了差事。王德章更惨,连兵仗局衙门都彻底没有了。
    当晚,郭可阳在玉渊潭行宫给李邦华、毕懋康二人赐宴。
    要说赐宴的过程,其实无趣的很,儒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赐宴算是皇帝恩典,这种正式场合话是很少的。除非是天子近臣、宠臣,亦或是君臣相处很久关系比较融洽自然的。
    郭可阳向二人敬酒,二人都要离席谢恩。根本不像后世那样影视剧里拍的那样,还边吃边聊,你嘴里吃着东西跟皇帝说话,那可是不敬。
    饭后二人再次谢恩,郭可阳命二人明日便去履职,赐宴便结束了。
    郭可阳当晚便留宿在玉渊潭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