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华亭鹤唳,康居僧人康僧会
作者:世家千年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最新章节     
    步家能有此佳丽,必是步练师无疑了。
    孙权南征北战,留恋于权势当中,遗忘了很多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他想了想还是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决定回建业后,再向步骘示意。
    步家没理由拒绝这样的联姻,简直是天降的富贵。
    孙权美滋滋地度过一宿,养足精神继续游历吴会。
    他的下一站是华亭,派人找到了传说中的华亭谷。
    这是吴郡的小众景点,为文人雅士所称道。
    传闻,华亭鹤唳最为响亮、悠扬。
    而真正让华亭鹤唳闻名于世的是历史上的陆机。
    他遭受司马家族迫害时,发出最后的感慨: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后来陆家子弟常常来华亭驱赶鹤鹳,听它们的鸣唱祭祀先祖。
    孙权举办科举后,江东便成为士族子弟的游览圣地。
    荆州、益州、凉州、广州、交州等地的读书人,都汇聚到江东。
    他们成群结队抱团游学,自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闻。
    华亭听鹤唳,也成为其中一景。
    这时候华亭还没有设县,处于相当荒凉之地。
    而后世,此地位于最繁华的上海。
    孙权和周瑜畅谈着吴会趣事,脸上满是淡淡的笑意。
    寂静的华亭谷中,忽然传来一阵清脆而又凄厉的鹤唳。
    高亢的声音划破长空,如同一把利剑。
    直直地穿透了层层叠叠的芦苇,悠扬地传荡着。
    侍卫们乘坐着轻舟,用竹竿轻掠茂密的芦苇地。
    受惊的鹤鹳,振翅起飞。
    鹤唳之声高亢激昂,仿佛在向天地诉说着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时而又悠扬婉转,好似在呼唤着远方的同伴,透着深深的孤独与思恋。
    周瑜沉浸在鹤唳的雅趣中,翩翩如王侯世家公子。
    孙权一袭玄袍,目光深邃若渊,散发出一种高贵而冷冽的气息。
    那一声声鹤唳,宛如空灵的乐章,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
    孙权隐约明白,为何文人雅士,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鹤。
    它们在风中翱翔着,扰乱了流云,显得自由而高贵。
    一些灰头土脸游玩的士子,听到如此密集的鹤唳声,纷纷抒发“怀才不遇”的胸襟。
    还有大声吟唱《诗经》,争相诵读《离骚》之士,为华亭谷增色不少。
    孙权和周瑜欣赏了半个时辰,兴尽而归。
    途中他们遇到一位年轻的僧人,正在传颂佛法。
    僧人周围围绕着一群身穿旧麻布的百姓,争相领取佛门的小礼品。
    当年孙策遇于吉,直呼其“妖道”。
    眼前的场景,隐约似曾相识。
    周瑜拱手请示后,独自上前打探消息。
    不稍一刻钟,他便带着情报回来。
    “此人不像是汉人呐。”孙权好奇道。
    “主公推断得不错,此僧名为康僧会。”
    “祖籍康居,世居大月氏国,幼时随着父亲迁居交趾。”
    “其秉承佛旨,来到江东弘传佛法,广结善缘。”
    周瑜听说康僧会的出身时,尤为震惊。
    随着江东强势地西征,和世界大国的接触自然也越来越频繁。
    一个支谦,一个康僧会。光是孙权有所耳闻的,就有数人。
    他瞬间起了小心思,一个统一的佛门,不利于江东的管理。
    最好扶持一个新的佛门教派,和支谦分庭抗礼。
    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江东怎么也得储备一些外籍人才。
    否则以后和大月氏国(贵霜王国)交流,江东容易陷入被动。
    “说说这个康僧会。”孙权面色平静道。
    “康僧会从交趾北上,东游于吴会一带。”
    “传闻,他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
    “他游览一圈后,觉得这是一块修行宝地,遂在龙华荡结庐而居。”
    周瑜娓娓道来,记忆相当深刻。
    龙华荡和华亭谷一样,都位于上海地区,只是没有设县,也没有开发。
    “据当地的百姓称,龙华荡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
    “龙王不满有人占据他的宝地,起了恶念,兴风起雾,掀翻草庐,想把康僧会吓走。”
    “没想到康僧会神色端详,盘膝打坐诵经,头顶着五彩祥云,反把龙王给惊走了。”
    “百姓们还说,康僧会欲往建业,请求主公准许他在龙华荡兴建梵宇。”
    “他给百姓赠送的,是一种不知名的糖。”
    周瑜说罢,拿出一张帛纸,捧出一块糖。
    孙权定睛一看,竟类似甘蔗产出的红糖,色泽远比交州产出的粗糖要美观。
    “主公,妖僧私自传道,要不要抓住他?”周泰抱拳请示道。
    “红糖一停,信仰归零,红糖一送,信仰启动。”
    “我不了解康僧会,难道还不了解自己治下的百姓吗?”
    孙权言谈中,充满绝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