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工场之问
作者:阗西奥德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最新章节     
    诸葛亮此时正在定海的一座机械加工工场上实践课。
    黄昏降临,工场内逐渐暗了下来,唯有二号车间的一角,还亮着油灯的火光。
    诸葛亮取下劳保手套,从护栏上拿过一条毛巾擦了擦手上的机油,然后和韦恩两个人坐到了工具箱上。
    “大家都休息去了,孔明还挑灯夜战?”
    诸葛亮笑道:
    “乐在其间,不知不觉,夜色已近。不知使君专程来寻亮,所为何事?”
    其实华府卷的人着实不少,可基本上都是像诸葛亮这种为了兴趣,为了理想而卷的人。
    “哈哈,孔明,你也在定海呆了快两年了,说话方式还是没变啊,叫我子莱便可,你是了解我们的,我们其实不爱听使君、府君一类的敬语。”
    韦恩说着,一边在心里想,如果以后诸葛亮写自传,恐怕不会说什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是“我本游子,学工于定海”……
    诸葛亮听闻一笑,摆手道:
    “哈哈,吾之过也,上月寒假往豫章去探望完叔父与姊妹兄弟,这些习惯还没转换过来。”
    韦恩点点头,又问道:
    “孔明现在习惯了华府这边的生活吗?你觉得华府如何?”
    诸葛亮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又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拧开保温杯灌了一口茶,活脱脱一副老师傅的模样:
    “不虚此行。”
    看诸葛亮还在品味茶的回甘,韦恩继续问道:
    “只是不虚此行?就没有一点看我韦子莱虎躯一震,你就想纳头便拜的感觉?”
    “哈哈哈哈~”
    诸葛亮笑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缝,说道:
    “子莱不是才说不喜欢君君臣臣的那一套吗,怎么又想我纳头便拜?”
    “代指,近义词,开玩笑的,又不是真拜。”
    韦恩解释道,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君君臣臣这一类东西,在同道口中能当玩笑,可对于诸葛亮这些人来说,这就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规则,不是一下子就能一笑了之的。
    诸葛亮含笑点头,没有继续上个话题,而是反问韦恩道:
    “最近华府百姓对惩戒曹司空的热情很是高涨,子莱如何看待?”
    “百姓有了知识,有了见识,自然就会觉醒,所谓仓廪足而知礼仪,急公好义,心系天下,这是我们华府的礼。”
    “子莱何必拿些浅层之意糊弄我?据亮观来,华府之礼,似乎是‘发展生产,天下为公,消灭阶层’?”
    诸葛亮继续喝着茶,韦恩则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道:
    “孔明何时发觉的?”
    “去年年末,我与牟子博论佛时明悟的,我问他不是笃信佛陀,出世修行吗,为何要追随华府入世,下到村社去为百姓服务。”
    “牟子博怎么说的?”
    牟融,字子博,这人韦恩听过,苍梧人,避难交趾,是天下有名的佛学家。
    年少时说过“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于是心向佛学,只是后来不知为何,主动到龙编的印刷局求职,说愿意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加上他还挺有名望的,收了能成为很好的宣传素材,所以他就进了龙编印刷局当工人。
    “他说,‘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在华府见识了许多,忽觉人在今世,亦可至极乐,渡人即是渡己,于是便再度入世。这华府之礼,便是他说与我听的。”
    听起来像我们时代的活雷锋,以后可以多点关注。韦恩思索了片刻,然后开口道:
    “那孔明这明悟速度还真慢啊,这可不符合你的聪明才智,当年颍川游侠徐庶徐元直,可是在入学之前,就独自发觉了所谓的华府之礼。”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说道:
    “徐元直什么成长环境,亮什么成长环境,亮一个世家子,愿意来到定海就已经很稀奇了。”
    “稀奇?哪有什么稀奇的,在华府的世家子我随手数出来,江夏黄氏的黄月英,听说与你孔明还相交莫逆,晋阳……”
    诸葛亮这时终于失了沉稳,连忙辩解道:
    “我与月英,发于情,止于礼,子莱你莫要胡乱编排。”
    “哈哈,急了吧,我还以为你孔明不会急呢,人一女子,离家出走,南下求学,这爽利劲儿不比你孔明强?
    她好像长你几个月?女大三,抱金砖,大三月,抱几个铁齿轮铁发条还是行的,过两年你便把家给成了,安安心心投身华府的变革大事业……”
    韦恩的饼画了不少,可诸葛亮却反应寥寥,于是韦恩说着说着,声音也小了起来,等到韦恩停住了,诸葛亮才缓缓开口道:
    “消灭了现在的世家豪族,总会有新的世家豪族诞生的,届时子莱岂不是白白忙活一场?”
    诸葛亮看着韦恩,虽然他的问题有点突兀,可他相信韦恩一定想过这个问题,韦恩一定懂他的意思。
    “继续变革。”
    “继续变革?”
    “对,继续斗争,只要有新世家豪强诞生,那就将变革进行下去。”韦恩斩钉截铁地说道。
    “那代价呢?这个样子,变革不断,子莱不怕天下再度大乱吗?”
    韦恩忽然抓起了诸葛亮的手,正色道:
    “把握住主次矛盾,天下乱不起来!
    而且孔明,如果我们弱小,天下才会乱,只要我们强大,不过是剔除腐肉,重焕生机罢了。
    甚至不能用剔除腐肉来形容,就是这副躯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那一直需要靠百姓来推动新陈代谢?”
    诸葛亮身子往前探着,同时紧盯韦恩的双眼,希望能看到一丝动摇。
    “没错。”
    此时韦恩的眼中,除了果决就是果决,诸葛亮于是略有失望地松开了韦恩的手,身子向后一仰道:
    “我还是觉得应该维持一种平衡,子莱,人类向来是讲中庸的,此乃人性。”
    韦恩摇摇头:
    “你所求的中庸,所求的平衡,不过是静态的平衡,滞后的平衡,这在逻辑上都是行不通的。
    世家豪族只要存在一天,他们就要欺压百姓一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百姓之上的人,维系所谓的世家豪族。”
    “定律令,正道德,一定可以遏止这种行为,豪族可以只是内部抱团,而不是向外压迫。”诸葛亮说道。
    “再好的法律也是靠人执行,再正确的道德,也不乏道貌岸然。
    万事万物都是发展的,互相联系的,我们的变革是在寻求动态的平衡,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制度。
    而且,就算是你所求的中庸,也缺不了斗争!”
    诸葛亮忽然抬手一指黑漆漆的窗外,声量提高道:
    “是人就会懈怠!你能保证,外面的华府百姓就一直有今天这种革命热情?到时候百姓都倦怠了,而你们只剩下几个人还在做着不合时宜的事情,你会很可怜的!
    这不是一个英雄该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