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了水稻,收获了稻谷,这只是吃到米饭的第一步罢了,想要真正的将米饭吃到嘴里面,依然还有一段距离。
摆在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大米脱壳,这是影响稻谷口感的关键步骤。
石臼捶打自然可以,但是它耗费时间长不说,浪费还很大,在面对大量稻谷褪壳时不是一个好方法。
现代有专门的设备,能够快速褪壳的同时降低损耗,那么古代呢?
答案自然也是有的。
大米的脱壳无非是通过外力的挤压摩擦,来将它的外壳脱掉,现代设备也是这种方式,只是它依靠电力驱动显得高级而已。
按着相同的原理,钟原也能制作出一个类似的设备,用人力或者水力去推动不照样能行吗!
这个工具就是砻!
它和磨盘这些器件相似,都是靠着挤压摩擦工作,只不过一个用来脱壳,一个用来破碎磨粉而已。
有了工作原理,就算依靠着倒退的方式也能将它制作出来,更别说钟原小时候见过这东西。
钟原找来木,再带着几个人,一起来到了仓库。
制作砻需要合适的材料,正好仓库就能满足这个要求。
挑选好合适的材料,带着木工器具,钟原就来到了工坊。
“咱们要搞的东西叫砻,专门用来脱壳用的,能不能吃上大米饭就靠它了!
这个东西比敲打的方式要好很多,不仅更节省体力,还不容易将大米敲碎。”
听见要制作新设备,木激动不已,闷着的脸也期待了起来。
这次制作的东西是砻,钟原却没有直接讲砻,反而给众人讲起了之前脱壳的事情。
“上次稻米脱壳你们也看见了,知道它们是怎么脱落下来的吗?”
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上次光顾着吃了,还真没思考为什么用锤子锤两下,稻壳就能脱落下来。
看着他们都默不作声,钟原将目光投向了木,对于他,钟原给予了厚望。
木迟疑了一会儿,随即小声说道。
“是因为锤子敲打吗,将大米挤出来了。”
听着这个回答,钟原略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你只说对了一半,还剩下一个关键的地方,我让你做个实验,等做完之后你再回来看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说完钟原就转身离去,不一会手里就拿来了一碗稻谷和一块砖头。
稻谷是实验对象,砖头自然就是道具了。
钟原抓起来一小把稻谷,将它们撒在了木桌上,递过手里的砖头对着木说道。
“你拿着砖头试一下,看看敲打能不能将大米脱掉外壳!”
显然,对于这种动手实验性的探索,木十分感兴趣,他举起了砖头开始小心的砸了下去。
没砸几下,他就感到了这种方式十分鸡肋,力气太小稻壳根本不会脱下来,力气太大了大米又碎掉了,十分的浪费。
敲打了一小会儿,看着桌子上已经有不少大米后,木停下了手中的砖头,伸手翻动起桌子上的稻谷。
其中大部分稻谷被脱离出来,少部分仍被稻壳包裹,但是脱离出来的稻谷碎掉的却十分多。
这种低效的脱离方式让木皱起了眉头,显然是他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钟原又抓出了一把稻谷,对着木说道。
“这种敲打的方式结束了,你试着换一种方式呢,比如用磨的方式!”
木点了点头,又开始尝试起来。
最开始,他为了避免将稻米碾碎,用的力气都十分小,但是这显然太慢了,半天的时间都没脱掉多少。
在他自己的不断尝试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力道,能够快速脱掉稻壳的同时也不损伤太多大米。
等到了合适的时候,木也停下了研磨。
两堆成品放在一起比较,就能发现研磨方式的大米外观远比敲打好不少,而且脱得也更为干净。
这两种结局让木想到了什么,他双眼越来越亮,随即兴奋的说道。
“我知道了,我知道脱壳的办法了!”
木的话让在场的几人都有些疑惑,自己还一头雾水,你又明白什么了。
只能说不愧是神子看中的天才吗,天生聪明机灵!
“脱壳不是敲打锤击,是研磨,就像揉搓树皮,只要力道合适就能将表皮给它脱落下来。”
木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倒是让几人眼前一亮,回想起刚才的操作,好像还真是这样。
啧,不错,机灵!
看着木找到了答案,钟原笑了起来,对着众人说道。
“木说的没有错,就是靠着研磨,砻就是这样,靠着两个凹凸起伏的面相互摩擦,将稻壳褪掉。”
将答案从木的嘴里引导出来后,钟原十分高兴,这种方式更能培养他的动手、思维能力。
得知了砻的制作原理,钟原也就开始教导他们砻的制作了。
这个东西结构较为复杂,所用的材料也比较多。
一个用卯榫结构制作的底座,将砻的主体支撑起来。
将一块块木板通过卯孔拼接起,外侧再箍上几圈竹篾将它们箍筋,用刨刀刮去表面不平整的地方。
同样的方法拼接出一块大木板,切割出大小合适的圆板,将它卡在圆桶小的底部。
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木桶,调整圆的大小和木板高度,还能制作出木盆、木缸等等,甚至还能制作出用来泡澡的大木桶。
在木桶的底部开上两个小孔,一个在中心,将所有结构固定在一起,另一个在木桶的边缘,这里是出料的地方。
砻最为关键的部件就是研磨装置,它是类似石磨的物件,两个带有凹齿的圆柱一样。
一个竹篾编织好的圆桶,将它分割成两半,填上特制的泥土。
这是一种细筛过的黄土、切碎的松针以及石灰三者混合后的东西。
这东西结实耐用,粘合性强,比石头轻上不少,拉起来还减轻不少体力,也不易破碎稻米。
研磨的齿片就是一些竹片,将它与稻壳一起放放在陶锅中加热,等到稻壳炭化发黑时就能取出。
经过这个步骤的竹片干燥了不少,不仅更加坚硬,也更加耐磨,加大使用寿命。
混合好的泥土紧密的压在竹编里,将竹片沿着一个方向,密集的敲打进泥土中。
这时的竹片不够牢固,在它的上边还会覆盖上一层泥土,拿着一快木板垫在上面,使劲敲打,将泥土压实,也让竹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用竹片敲打竹齿之间的间隙,将竹齿露出一些,最后再抹上一层浆糊,等到干涸后,就能得到一个和磨盘类似的物件。
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上面的部分和这类似,只是有两个特殊的地方。
一是需要横穿上一根木梁,方便推磨,另一个就是需要在它上面开个孔洞,能够让稻谷进入两层竹齿的地方研磨就行。
将这些东西用一根轴安装在木桶的中间,砻盘和木桶之间留有几公分的距离,稻米从砻盘中间的下料口进入,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竹齿特殊的朝向,会将稻谷推向外面。
这几公分的宽度就是收集稻谷的地方,在这之间插上一个木板,旋转的时候带动木板旋转。
这时候,木桶底沿着边缘挖的孔就有了作用,它能将研磨过后的稻米沿着这个孔洞送到下方的容器里。
砻的整体结构就是这样,制作这个砻花了钟原三天的时间。
制作出来的砻十分的庞大,光是砻盘就有了一米的直径,这大大加快了研磨的速度,钟原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这个砻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