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邛都(上)
作者:花无容   1659:我在滇缅成为亚洲之王最新章节     
    建昌,大明四川行都司所在。
    上次张七来时打的是大明的旗号,而城中是冯双礼主持大局,故此能够畅通无阻,但这一次就不同了。
    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省的行都司所在,也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其北、东、南有大山阻隔,海拔还都在两千米以上,西南紧挨着的则是邛海,一处大山中的湖泊所在,只有正西有缺口向外沟通,不过又有宁远河由北至南流下,实乃形胜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也是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所在,获胜后重设越嶲郡,郡址就在邛都。
    其向西的出口只有两里左右,南北两侧各有山势可依,以前从贵州窘迫至此的冯双礼自然没有能力在这两处设置营寨,但清军占据后自然恢复起来了。
    不过,在宁远河与出口之间还是有一处东西宽约六里的平地,这里,千百年来大战不知凡几。
    马承嗣今年二十五岁了,作为老回回马守应的孙子、“锦马超”马超的儿子,他的身上承载着革左五营的所有希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凡一个集体,总会有小圈子出现的,像张七的部队就十分复杂,大致来说又分为几个部分:
    蜀王刘文秀余部,包括冯双礼建昌残余明军,文武官员包括曾雪麟、王虎、杨阿索等,郝承裔所部,包括郝元彪、蒯方等人;
    晋王李定国大西军嫡系后裔,包括张七自己、张乘龙、张五、张九、王天禄、王定藩、吴国安、李忠明、段少杰等;
    大顺军余部,包括郝应锡、袁成功、李复国等;
    投降清军,包括高得杰、李占春、李九思、杨无畏等;
    从广东恩平一路逃亡到老挝丰沙里的明军残部,包括方中通、俞作敏、王升等;
    各类云南、缅甸夷人少年兵,这就多了,旧部一一列举了。
    至于自己的义子,诸如张貔、张貅、张凤、张凰、张翰、张林、张院,则全部来自李定国嫡系人马的后裔,或者本就是李定国所部的孩儿营出身。
    马承嗣虽然也是来自大西军,不过那是被张献忠强制合并后的革左五营余部,严格来说,他还是代表着革左五营。
    马承嗣身上既有着他爷爷老回回的轻捷狡黠,也有着他父亲马超的悍勇,时下他的身材虽然没有张七高,但也相差无几了,虽然他的武力值还没有达到张七的高度,但同样能挥动大铁枪作战。
    张七从孟加拉弄来一百匹高大健壮的马瓦里马后,立即让亲卫骑兵中最勇悍的一百人配上了。
    马瓦里马多半是红色,在这个时代,乍一看去,那可都是妥妥的的赤兔马啊。
    但见:
    他们清一色的暗灰色宽檐铁盔,系着红色帽带;
    红色棉甲,立领,领子取代了传统的护颈,也是棉甲的一部分,将颈部遮护得严严实实;
    他们的棉甲是蛮莫工坊新制的,结合部用上了少量锁子甲,可以整体穿戴,不像传统甲胄那样麻烦;
    人手一副一石力的复合弓,箭囊装着三十支箭;
    人手一支单发米短枪;
    人手一杆大铁枪,均重十五斤。
    铁枪实际上是用铁管附上木片、树胶制成,在冬季也能用。
    这样的配置也只有马瓦里马这种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的高头大马能够承载,再加上一百勇士,乍一看用威风凛凛四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革左五营的骑兵用法与大西军、大顺军相似,大西军的“领头子”,大顺军的“三堵墙”,实际上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其潜台词是:
    反正的我的人数多,前面的骑兵都要死战不退,一般情形下不能说保证全胜,但这部分人所剩无几后敌人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来大肆收割就是了。
    残存下来的骑兵无疑都是佼佼者,无论是大西军还是大顺军,管你是头领还是小兵,都要拼杀在第一线,李定国等人、李过等人无一不是在这样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的。
    一旦获胜,又能缴获大量的马匹,再练下一批就是。
    故此,能够从崇祯年间活到现在的大西军、大顺军余部及其后裔无一不是战场厮杀的好手,至于练兵打仗,那就需要天赋,像李定国这种十七岁时就能统领张献忠几万大军作战者显然是天才。
    但也就是如此了,他们囿于出身、读书识字、眼界,显然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别说岳飞、戚继光了,他们恐怕也很难达到明初朱元璋那些将领的水平。
    但在张七这里就不一样了,火器、后勤、装备的加成,再加上穿越者特有的天眼,这战力显然是呈几何级数提升。
    频繁打胜仗后蕴积的自信心和傲气更是在所有明军之上。
    洪果儿,今年三十岁,固始汗之弟昆都伦乌巴什幼子,一直留在青海,个子并不十分高,但却异常雄壮,他的头是方的,脖子、身子也几乎是方的。
    得知张七部北上后,立即带着五千精锐骑兵出城迎战了。
    不过,当打头的马承嗣一百骑从官道上冒出来的那一刹洪果儿的瞳孔不禁猛地一缩!
    洪果儿所部来自天山附近,胯下战马也是蒙古马与中亚汗血宝马的杂交品种,肩高普遍在一米四以上,在时下世界各地的骑兵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存在了,但与马瓦里马相比就不够看了。
    不过,他现在若是退却了,就不是和硕特骁骑的后裔了,随着马承嗣这一百骑走完,后面明显矮上许多的战马一出现,洪果儿不禁露出了笑容。
    “差点将老子吓了一跳,他们只有一百这样的高头大马,老子却有一千!”
    “出击!”
    邛都西侧,长约十里,宽约六里的旷野上,一场骑兵大战开始了!
    一千骑vs五千骑,几乎将这处旷野完全覆盖住了。
    洪果儿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他让马承嗣部全部进入旷野后再左右包抄的话,亲卫骑兵肯定会吃大亏,但他想的却是:
    “趁着彼等尚未完全进入旷野,大部分人还挤在官道上,我用优势骑兵一冲,必定让其倒卷回去,届时就是大开杀戒之时了”
    想法不错,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快速消灭马承嗣的那一百骑。
    不过,洪果儿有想法,却要面临一个问题,从南至北的官道抵近邛都城西边的缺口时,是一处从高往低的长约三百米的下坡,马承嗣等人甫一踏上那处下坡从开始加快了马速!
    等他们进入到平原上时,马速已经来到了最大!
    此时,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张七亲自率领的七百骑,这里面除了张七也拿着一杆大铁枪,余者则都是雁翎刀。
    马承嗣百骑继续往前猛冲,而张七身后的七百骑则开始了抛射!
    洪果儿的骑兵顿时出现了一些缺口,就在此时,马承嗣百骑从一处缺口突了进去!
    但见:
    他们一手握着大铁枪上下翻飞,一手握着米尼短枪,一面是武器长度的优势,一面是近在咫尺的射杀,霎时就突破了一个大缺口!
    而作为一军主帅的张七自然不会冒里冒失地杀入,此前,他的夜不收已经从官道出口附近的山上观察到了洪果儿所部的动静,按照常理,他此时利用火器优势封锁官道,然后占据小山,再诱使洪果儿来攻才是正经。
    但他却采取了正面强攻的策略,这倒是让后面步军的一众统领大吃一惊,连张貔都极力劝阻他不要冒险,但张七还是这样做了。
    原因也很简单。
    洪果儿的骑兵虽多,但既没有甲胄,身上也只是单体弓和弯刀,自己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如果连这点勇气也没有那还不如全部变成步军算了。
    何况他的骑兵也不是单纯的冷兵器部队,他的大杀器并不在大铁枪、雁翎刀,而是短枪!
    还有,自从成军以来,他的骄人战绩多半是建立在火器部队之上的,骑兵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像这样正面强攻的时候更是几乎没有。
    故此,他也需要真正检验一下他们的战斗力。
    当然了,作为如今蒸蒸日上的南诏王,他可不敢轻易弄险,别人都是米尼短枪,他还是将自己几乎很少出动了的手枪拿了出来。
    一手大铁枪,一手手枪,跨时代的融合,手枪有八粒子弹,自己就有八条命,再加上一把米尼短枪,那就是九条命了。
    与时下明清两军所有的骑兵训练都不同,后者都是从步军里挑选的佼佼者编成的,平时虽然也有练习,但大部分情况还是以战代练,通过战斗逐渐摸索格斗技巧,最终活下来的都是佼佼者。
    但洪果儿的骑兵又不同。
    此时的青海,显然没有能力让达什巴图尔拥有一支上万人的常备军,只有他身边的三千骑差不多是这样的部队,余者都是打着接受清廷犒赏、抢劫的主意前来的部族骑兵。
    这三千人显然都被达什巴图尔带在自己的身边,现在还在成都呢,而洪果儿的部下除了有三百常备兵,绝大多数都是部族骑兵,他们平时都是牧户,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训练?
    于是,五千骑,看起来十分骇人,但真实战斗力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何况,马承嗣部一开始就将洪果儿当中那最精锐的三百骑突破了!
    而张七训练骑兵在马承嗣看来是非常笨的办法。
    那就是每天拼命拉弓、挥刀、挥枪、射击,周而复始,机械训练。
    比如突前的这一百骑,考虑到要不断挥枪,就需要你将右胳膊练得异常强壮,平时每日这样的连续挥枪刺杀的动作至少要三百下,加上拉弓的训练,这臂力早就上去了。
    战时,你需要保命,挥枪的频率更快,但实际上面对五千人的骑兵大队已经是极限了,他们也不可能挤在一起向你冲来,也会是一个松散宽阔的大阵,故此,担负着居中突击任务的百骑并不需要挥动太多次就能将敌骑杀个对穿。
    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当张七左手手枪的子弹全部打完后,前面的马承嗣百骑已经冲出了敌骑的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