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
作者:丁凡星   历史追光者最新章节     
    武则天,这位充满野心与智慧的女子,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女儿——安定思公主。
    小公主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乳母全神贯注地守护在旁,喂奶时精准把控温度,确保适宜。宫女精心挑选柔软布料制衣,针脚细密无痕。天冷,提前让房间温暖如春,又防过热;天热,轻摇扇子送微风,驱暑气。
    李治下朝直奔公主住处,抱抱女儿,武则天时刻留意女儿状况,严格把关饮食,哪怕一碗羹汤,都亲自确认食材。奴婢们轻手轻脚、轻声细语,唯恐惊扰公主。非常的爱。看似平常却又注定不凡。
    王皇后出身名门太原王氏,家族背景显赫。她虽被立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但因无子且性格不够圆滑,在宫廷斗争中逐渐失宠。其势力主要依赖家族影响力及部分保守大臣支持,地位如履薄冰。
    萧淑妃,容貌艳丽,性格娇纵,因育有子女而深得高宗李治的宠爱,风头一时无两。这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让宫廷的局势愈发复杂。
    武则天深知,在这步步惊心的宫廷中,唯有依靠智慧和谋略,才能为自己和女儿谋得一个安稳的未来。当王皇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前来探望新生的安定思公主时,武则天的心中瞬间闪过一丝决绝。
    那是一个静谧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宫殿的角落。武则天轻柔地将女儿放入摇篮,目光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她缓缓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女儿娇嫩的脸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孩子,莫怪为娘,这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她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随后,她狠下心肠,用锦被捂住了女儿的口鼻。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有武则天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响。女儿微弱的挣扎如同尖刺一般刺痛着她的心,但她知道,这是她走向权力巅峰的必经之路。
    不久,高宗李治满怀父爱地踏入宫殿。他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然而当他看到摇篮中那毫无生气的女儿时,笑容瞬间凝固。“这,这是怎么回事?”高宗李治颤抖着声音问道,声音中充满了震惊与悲痛。
    武则天扑向高宗,哭得撕心裂肺:“陛下,王皇后刚刚来过,定是她嫉妒臣妾,害死了我们的女儿啊!”她的哭声在宫殿中回荡,让高宗李治的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
    高宗李治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难以置信,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王皇后,朕绝对不会放过你!”从此,高宗李治对王皇后的怨恨达到了极点,废后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然而,废后之事并非一帆风顺。王皇后背后有着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强大势力支持。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李世民临终托付的顾命大臣,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势。他坚决反对废后,认为这有违礼教和祖宗之法。
    朝堂之上,长孙无忌面容严肃,拱手说道:“陛下,王皇后出身名门,品行端庄,且未曾犯下大错,废后之举恐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诸位大臣,接着说道:“再者,武氏曾为先帝才人,如今若立其为后,有违伦理纲常,必使天下人耻笑,皇室尊严何存?此等乱序之事,断不可行!”
    长孙无忌言辞激烈,声调高亢:“臣等身为大唐臣子,当以祖宗之法、伦理之道为根本。立后之事,关乎国本,还望陛下三思啊!”
    其他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难色,有的微微颔首,附和着长孙无忌的话语。
    “陛下,长孙大人所言极是。王皇后并无过错,贸然废后,恐动摇国之根基。”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
    “是啊,陛下,此举实在不妥。”又有几位大臣纷纷进言。
    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李治面色阴沉,陷入沉思。朝堂纷争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褚遂良挺身而出,神色庄重,慷慨陈词:“陛下,皇后乃国之根本,王皇后出身名门,未曾有过重大过错,不可轻易废黜。且武氏曾侍奉先皇,立她为后,有违伦理纲常,必遭天下人诟病。”他言辞恳切,目光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李治面露怒色,驳斥道:“此乃朕之家事,卿等何须多言!”
    褚遂良悲愤交加,竟将笏板置于殿阶,叩头流血,高声道:“陛下不听臣言,臣愿辞官归田,此笏还陛下!”其忠心耿耿,全然不顾自身安危。
    褚遂良情绪激动,他跪在地上:“陛下,王皇后乃先帝所定,不可轻易废黜。若执意为之,必将引起朝堂动荡,天下不安啊!”
    韩瑗挺身而出,言辞恳切:“陛下,王皇后母仪天下,未闻有过。贸然废后,恐乱了朝纲,动摇国本啊!”
    来济亦进言道:“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违,废后之举实在不妥,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于志宁在一旁面露忧色,欲言又止。
    此外,还有崔敦礼等大臣也纷纷表示反对,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李治脸色阴沉,眉头紧皱,面对众多大臣的反对,陷入了沉思。面对群臣的强烈反对,高宗李治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痛苦之中。
    一方面,他对武则天的宠爱让他一心想要废掉王皇后,为武则天和死去的女儿讨回公道;
    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压力又让他举棋不定。
    武则天听闻朝堂上的反对之声,心中愤恨,暗自筹谋。
    武则天深知,此时必须主动出击。她在高宗李治面前,尽显柔弱与委屈,泪水涟涟地说道:“陛下,臣妾与您夫妻情深,如今爱女被害,臣妾只求能有一个公道。若不能废后,臣妾与陛下的情分怕是也难以为继了。”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高宗李治的心。
    同时,武则天积极拉拢朝中支持自己的大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看到了武则天得势的趋势,纷纷投靠到她的阵营。
    许敬宗在朝堂上巧言令色:“长孙大人,您一味维护王皇后,莫非有何私心?如今陛下心意已决,您又何必固执己见?”
    李义府则暗中收集王皇后和长孙无忌等人的把柄,为武则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武则天的精心谋划和支持者的推动下,高宗李治终于下定决心废后。
    公元 655 年,高宗李治颁布诏书,废王皇后为庶人,将其打入冷宫。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王皇后被剥夺了一切尊荣,身着素衣,在冷宫中独自哭泣。她回想起曾经的风光,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绝望:“我为何当初要去招惹那武则天,如今落得这般下场。”
    王皇后身心俱疲地倚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往昔的种种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她想起过继皇子李忠的那段日子。那时,萧淑妃受宠,子女绕膝,而自己却膝下无子,后位岌岌可危。于是,她与舅舅柳奭暗中商议,决定过继庶长子李忠。
    那是一个漫长而紧张的谋划过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他们仔细权衡着各方势力,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为了能让过继之事顺利进行,王皇后在宫中四处周旋,对那些可能支持自己的大臣施以恩惠,对可能反对的则暗中提防。
    最终,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李忠被过继到了自己名下。那一刻,王皇后曾以为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以为后位从此稳固如山。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在武则天的出现后,都变得不堪一击。
    回想起与萧淑妃联合谋害武昭仪的那些日子,王皇后心中满是悔恨。当时,武则天受宠的程度日甚一日,王皇后与萧淑妃的恩宠渐衰。面对共同的威胁,她们不得不放下彼此的嫌隙,联合起来对抗武则天。
    在那幽深的宫廷角落里,她们秘密相会,压低声音商议着对策。她们策划着如何在唐高宗面前诋毁武则天,如何设计陷阱让武则天犯错。
    每一次的密谋,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她们指使宫女宦官暗中监视武则天的一举一动,寻找着可以攻击的把柄。可是,她们的计划总是被武则天巧妙地识破,一次次的失败让她们愈发疯狂。
    而最让王皇后追悔莫及的,是那秘施巫术之事。随着武则天的势力越来越大,王皇后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之中。
    在走投无路之际,她竟然听信了身边奸佞之人的蛊惑,决定秘施巫术来诅咒武则天。在那昏暗的密室里,王皇后怀着满心的期望,点燃了香烛,念起了神秘的咒语。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邪术之上,祈求能让武则天失宠,让自己重新获得唐高宗的宠爱。然而,事与愿违,她的秘密行径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这一愚蠢的举动,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皇后缓缓闭上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深知,自己的这些行为,不仅没有保住后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如今,在这冷宫中,她只能独自承受着命运的惩罚,悔恨当初的种种过错。
    公元 655 年武则天册封皇后的大典在皇宫中拉开帷幕。
    清晨时分,皇宫内一片繁忙景象。宫女们脚步匆匆,精心梳理着武则天的发髻,为她戴上璀璨夺目的头饰;
    宦官们则忙着布置典礼现场,红地毯一路延伸,鲜花簇簇,香炉中香烟袅袅。
    大臣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确保典礼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完美进行。
    武则天身着精心制作的凤袍,袍上的凤凰以金线绣就,栩栩如生,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光芒,珍珠宝石点缀其间,尽显奢华。她头戴的凤冠更是巧夺天工,宝石熠熠生辉,垂下的珠翠轻轻摇曳。
    武则天历经三年的艰辛与智慧的较量,终于在公元 655 年被册封为皇后。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她告诉自己,定要牢牢把握这得来不易的权力,让天下人都看到她的能力。
    随着典礼开始,庄严的乐声响起。武则天在众人的簇拥下,沿着红地毯稳步前行,她目光坚定,身姿端庄。
    大殿前,文武百官整齐列于两侧,神色恭敬。但在这看似和谐的场景中,仍有一些大臣眉头紧锁,心中对此次册封充满不满,只是在这威严的场合不敢表露。
    礼官高声宣读册封诏书:“今册立武氏为后,母仪天下,正位中宫。望其贤德昭彰,辅佐陛下,佑我大唐昌盛。”
    武则天登上高台,接过皇帝赐予的皇后玺绶,声音沉稳而有力:“臣妾必当恪尽皇后之责,辅佐陛下,造福大唐子民。”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心怀不满之人,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他们日后对自己臣服。
    这场册封典礼,庄重而典雅,彰显着武则天的尊贵与威严,也成为了大唐宫廷史上的辉煌一页。
    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只是一个开端,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还需铲除更多的障碍。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她的大臣,相继遭到了贬谪和迫害。
    长孙无忌乃唐朝开国功臣,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他辅佐朝政,功勋卓着。
    为了铲除长孙无忌这一障碍,武则天及其党羽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们捏造罪名,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声称长孙无忌与朝中某些大臣暗中勾结,妄图颠覆李唐政权,篡夺皇位。
    实际上,长孙无忌一生忠心耿耿,从未有过谋反之心。但武则天利用唐高宗李治对她的信任,不断在李治耳边进谗言,致使李治对长孙无忌产生猜疑。
    最终,长孙无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在流放途中,长孙无忌遭遇了诸多磨难,据有限的史料记载,他的饮食被苛刻限制,随行人员也被强行遣散,身边无人照料。
    公元 659 年长孙无忌自缢身亡,去世时约 65 岁。这位曾经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就这样在冤屈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武则天的心狠手辣在这一事件中展露无遗,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铲除异己,使得忠臣蒙冤,令人扼腕叹息。
    褚遂良在书法领域成就颇高,其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他的书法融合了虞世南、欧阳询等大家的风格,自成一体,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
    然而,褚遂良的坚决反对并未改变李治的心意。不久,他先是被贬为潭州都督,随后又被贬往桂州,继而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在这漫长的贬谪生涯中,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历经多年的折磨与煎熬。
    公元 658 年褚遂良去世,63岁,抑郁而终。这位一生刚正、才华横溢的忠臣、书法家,带着对大唐的牵挂和对自己命运的不甘,离开了人世。
    韩瑗、来济等也都被逐出朝廷,或遭贬谪,或被罢官。
    此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轻易反对武则天,她的权势日益增长。
    武则天的手段愈发狠辣,她在宫廷中安插亲信,铲除异己。
    一时间,宫廷中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便成为武则天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场血腥的宫廷斗争中,还有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也被卷入其中。宫女小翠,因无意间听到了关于武则天的秘密,被秘密处死;太监小福子,因给王皇后传递消息,被施以酷刑。
    唐高宗李治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初,他对武则天充满了怜爱和信任,认为她是自己在宫廷斗争中的坚强依靠。但随着武则天权力的不断扩大,他开始对武则天有所忌惮。
    有一次,高宗李治在与武则天讨论朝政时,忍不住说道:“媚娘,朕虽宠你,但这朝堂之事,你也应适可而止。”
    武则天微微一笑,回应道:“陛下,臣妾所做一切皆是为了陛下和大唐的江山。”
    武则天的皇后之路,充满了阴谋、背叛和杀戮。她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权力的旋涡中艰难前行,最终站在了大唐宫廷权力的巅峰。而这仅仅是她辉煌政治生涯的开端,未来,她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段历史,是大唐宫廷中一段惊心动魄的篇章,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斗争的一个典型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诱惑、人性的复杂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