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钱塘战阵操训屯
作者:班门弄茶   幸好遇见神最新章节     
    这个时代,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是皇权不下乡。
    也就是说,乡一级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有秩、游徼按照乡元老议事会决议处理,乡三老监督。
    由权力来说,乡元老会最大。
    但元老会由多人组成,一旦出现分歧,那就由乡三老裁决。
    从个人地位看,乡三老最高。相当于后世的书记。
    其次是有秩,相当于乡长。
    游徼相当于治保主任兼民兵连长。
    乡三老由县令任命,一般是乡里最大家族族长。
    有秩和游徼由乡元老会推荐,由乡三老上报县令确认。
    过去的古桑里,即现在的古桑乡,一直都是顾家为最大家族。
    所以,乡三老理应是顾家家主,顾云章。
    萧西风五人随孙延安离开前,萧庆担任古桑乡有秩,孙有运是游徼。
    五人走后,萧家长房老二萧作桦担任有秩,孙家推出孙建笠担任游徼。
    五人这次回来,并没改变这些安排。
    有秩萧作桦即萧西风大伯家二子,堂兄。
    孙建笠即孙有运亲弟弟。
    萧西风五人决定将古桑乡打造成堡垒,按说只要乡元老会同意,大伙分工操作就行了。
    可是这种改造有明显的军事味道,十分敏感。
    为了稳妥起见,萧西风特地跑了一趟京城建邺,找孙延安征询意见。
    孙延安已升承运将军,属于最低的杂号将军。
    但杂号将军也是将军。他如今身份是参军,总算跻身彭城王府高层了。
    他原来手下有4千甲士,现在增加了2千,达到6千。
    孙延安见到萧西风来访,非常热情接待他。
    当听了萧西风来意,孙延安也认为此事并不简单。
    因为吴地当年出过五斗米教孙恩信徒造反这档子事。
    那时的孙恩叛军几乎全是吴地农户。
    官方对于吴地百姓中的民团、武馆、山寨、堡垒这些机构或设施,一直是明松暗紧,并没有放弃监察。
    孙延安认为,萧西风想将古桑乡打造成堡垒,应该找个名目。
    最后,二人决定由孙延安找彭城王刘义康请示一下,可否把古桑乡改造挂在彭城王府名下,与“钱塘战阵”训练搭上关系。
    萧西风就住在孙延安宅里。第二天,孙延安有些兴奋地来找他,说彭城王要见他。
    萧西风如今不是军官,而是一介平民。他布衣素衫,整肃仪容后,随孙延安去拜见王爷刘义康。
    经过一番正儿八经的礼仪,王爷刘义康笑呵呵地命下人给萧西风搬来凳子,赐座。
    萧西风懂规矩。谢过王爷后,斜谦半个屁股坐下,与王爷唠嗑。
    闲扯一阵,刘义康问:“萧壮士,你们的五人战阵,可有继续训练?”
    萧西风起身抱拳道:“回王爷,小人们不敢忘王爷恩典,想着朝廷有事时,听从王爷召唤为国出力呢。请王爷放心,小人们一直勤练着,没有落下。”
    “好,好…”刘义康笑呵呵道:“听孙将军说,你们想将…什么乡来着?…哦,古桑乡!…你们为了方便操练战阵,想将古桑乡改造改造。本王觉得你们的想法甚好!”
    他停下话头稍加思索,接着道:“这样吧,本王为你们的训练场起名【钱塘战阵操训屯】,待会本王亲笔题个匾,赐副墨宝给你带回去。你装裱后挂着,挡住非议。另外,为了表示支持,本王赞助你100金币。你们用心操练,争取带些徒弟出来。不要让钱塘战阵失传了。哈哈,说不定哪天朝廷真的征召你们呢!”
    萧西风一听这话,心中狂喜。稳了!
    他再次抱拳,躬身下拜,道:“多谢王爷抬爱!”
    一旁的孙延安也是喜上眉梢,他立即示意下人在书案上研墨、铺纸、摆笔,准备王爷题字。
    刘义康也没有磨叽。
    待文房四宝准备妥当,他走到书案前,执笔,蘸墨,酝酿,运腕走毫…
    “钱塘战阵操训屯”,七个饱满刚劲魏碑体大字。
    功力深厚。
    彭城王刘义康的字,本就是这个时代的珍贵墨宝。
    萧西风再一次行礼致谢。
    ……
    萧西风从京城满载而归,既得到彭城王命名明确支持,又得到护身符墨宝,还得了100金币。
    真的是不虚此行。
    100金币对萧西风来说,是小意思。
    萧西风此次进京,花费远不止此数。
    但这是宋国朝廷首宰刘义康大人资助的100金币。这个意义就大了。
    加上萧西风在京城重金装裱过的王爷题匾。
    到时建一座专门门楼,往上面一挂!
    即便萧西风把古桑乡建成一座军事要塞,也不会有人再敢非议吧!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古桑乡内部本来的一点嘀咕声也消失了。
    那剩余20%的小家族也知道了萧西风几人的规划。几位家主赶紧先后找顾三老、萧有秩…,也有人直接找上萧西风,表示要积极参加“钱塘战阵操训屯”计划,为家乡建设、为朝廷大计出一份力。
    至此,古桑乡进入到大规模改建工作之中。
    萧西风设计的古桑乡四周壕沟,3丈宽、1丈深,全长20里。
    壕沟内侧建6尺高城墙,墙宽2尺。
    城墙以石头垒砌,从附近的山里取材。
    采石是个技术活,必须招募大量专业工匠来干。
    有关的手续、费用,萧西风亲自到县衙办理、缴纳。
    前几年钱塘县令已换人,新县令名刘真道,与皇室有很深渊源。
    萧西风准备礼帖,恭敬前去拜访。
    刘县令似乎知道萧西风底细,没有摆谱,反而对他颇为客气。
    总之,古桑乡的改建是一项庞大工程。
    萧西风知道,全凭古桑乡劳力业余时间修建,一定是进度慢、耗时长、怨言多。
    他决定招募社会劳工。
    这时代,通行货币是铜钱。单位是“铢”,民间称“钱”。
    一个普通小金币等于一万铢。
    特别大金币一枚等于5个小金币。也就是等于5万铢。
    萧西风五人的大、小金币储量,十分惊人,足够支付工程开支。而且非常富余。
    他经过计算,根据现实物价行情,开出精壮男劳力25钱\/天、老弱妇15钱\/天的价码,对外招募劳工。
    这个时代,通行货币是铜钱。
    新鲜稻米价格是5钱\/斤左右,陈米还低些。(以后世“斤”计)
    通常情况下,稻谷平均亩产260斤\/亩,出米率大概75%,则亩产大米200斤左右。折算铜钱大约是1000钱。
    种桑养蚕的收成,大约是种稻子的5倍。即,养蚕户每亩收成是5000钱。
    萧西风开出的工钱25钱\/天,相当于每天得5斤米,在这时代非常具有吸引力。
    果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向四周传播。
    不仅是相邻的乡里,几乎整个钱塘县都有人来应聘劳务。
    甚至邻县都有人大老远跑来干活。
    萧西风要求来者不拒。
    他让堂兄萧作桦带人做好登记,让萧庆堂兄带人每天当面结清工钱。
    古桑乡的做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家人过来打工。
    工程进度大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