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苏堤春晓(七)
作者:菇菇咕咕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最新章节     
    【按理说吧,从一个芝麻小官,升成正三品的大员,那也算是熬出来了,好日子那是近在眼前。
    但是苏轼……他到底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啊!
    旧党上位后,司马光全盘否定了王安石的新法,哪怕这条法律是真的利国利民,也要被废除掉。
    这样极端的行为,让苏轼认为他们与当初的新党不过是一丘之貉。】
    “肯定的啊”
    “这种只求政治不求百姓的做法真的让人唾弃”
    “两党都是小人得志的模样”
    “司马光本来就是那样的人”
    ……
    他不会又弹劾了旧党吧!
    刘彻咂咂嘴,他此刻是真的佩服这人了,居然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步。
    一位唐朝的不知名官员皱了皱眉,“我怎么觉得苏轼的处境似曾相识呢?”
    【当初新党如日中天的时候,苏轼认为新法实施的太快了,结果得罪了王安石和主张变法的神宗,被贬官了。
    旧党执政后,苏轼对其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结果又得罪了保守派,引起了保守势力的诬告陷害。
    这样一来,苏轼变成了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臣子。】
    “啊……这”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苏轼啊”
    “是朝廷的错”
    “留不住人才,不是朝廷的错,还能是谁的错?”
    天幕之下原本就很喜欢苏轼的人更加喜欢他了,这样不随波逐流的官员真是太少了!
    有人认为苏轼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也有人认为苏轼傻的可以。
    蔡京就很难理解:“你说说,这变不变法和苏轼有什么关系?皇上太后都不在乎百姓,他倒是在乎上了,他逞什么能呢?”
    管家应和道:“这苏轼脑子不好使,光有那一股子清高劲,哪有老爷您过得滋润。”
    蔡京冷哼一声,他就不喜欢这种脑子转不过来的。
    天幕出现后,他总觉得有种不好的预感,但是这么长时间都没出事,大概是自己想多了吧!
    ……
    宋神宗一愣,随即就笑了出来,以往只觉得苏轼是一位大才子,是一个不懂时局的大臣,但是现在他却深深感受到了苏轼的特别。
    他不参与党派争斗,能够中立的看待所有事,他走进过民间,接近过百姓,提出的建议也是为了百姓考虑,有能力有眼光,还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抑郁而终,这就是天赐与他的能臣、孤臣啊!
    而且经过天幕的只言片语,他也知道了变法是必须要变得,但是怎么变却是门大学问,大宋的土壤无法开出商君变法那样的花朵,这一切都急不得,得找人细细商议,慢慢的改革。
    这个苏轼一定得弄回来!让他给新法查漏补缺之后再实行,也许会更好一些,
    ……
    高太后也是颇为动容,其实她现在心里百感交集,她是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但是如果不变法,无法摆脱现在的窘境,北宋还是会灭亡。
    似乎他们能够选择的只有继续变法一条路。
    “估计官家会将苏轼召回来,重议变法之事了!”
    向皇后倒是惊喜:“那太好了!苏仙此次回来定能得到重用!”
    听着向皇后话语中的喜悦,高太后无言,算了,这个孩子的政治嗅觉还不如她呢!
    【旧党厌恶他,却拿他没什么办法了,因为这个时候的苏轼,他背后有人!
    他背后站着的是当朝实际的掌权者,临朝听政的高太皇太后。
    高太皇太后想要保人,能让人轻易就给搞下去?】
    “苏轼的一生:弟弟捞捞,太后捞捞”
    “有谁不知道站在苏轼背后的太后天团吗”
    “曹病重给苏轼求情,高更是死保苏轼荣华”
    【是的,高滔滔这个人风评怎样咱们不提,但是她说护着那是真的护着啊。
    可是呢,天子脚下大臣多,那事儿就多。
    所以,新旧党争之下又出现了蜀洛党争,这事的起点就是苏轼与程颐的结怨。】
    “国都要亡了,他们还在这争呢”
    “思想的碰撞变成了官员之间的碰撞”
    唐朝
    李世民都要无语了,宋朝,你们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这国家的现状都已经不容乐观了,你不说劲往一处使就算了,怎么还能内斗不断呢?
    【司马光上位没多久,就去世了,作为党派首领,他最后也是跟随他的老对头的脚步,配享太庙了。
    而那一天,大臣们在明堂祭拜完了之后,就准备去给司马光吊唁。
    但是这时候程颐却跳出来,跟大臣们说今天完成了明堂祭拜大典,就不能去祭祀司马光。
    这就很离谱了,你别管司马光做的是好事坏事,但人家这一辈子的确都搭在了大宋身上,更何况人家司马光曾经还举荐过程颐,也算是对他有知遇之恩了。
    结果司马光这边一没,程颐就搞这死出,别说苏轼了,就是一起过来的大臣们都感觉这样很不近人情。】
    “太庙里掐架去吧”
    “司马光都干过啥”
    “砸缸,资治通鉴”
    司马光算了算,咦,还能活十几年……至少比王安石活得久!
    但是……这也太惨了吧!他当上宰相有一年的时间吗?
    至于程颐,哼!跳梁小丑!
    此时在嵩阳讲学的程颐面色有些不好,这天幕所讲的程颐不会就是他吧?
    但是他说的也不算是有毛病吧,“是日哭则不歌”,都已经参加了明堂礼,怎么又能再去吊唁司马光呢?
    【于是苏轼就贴脸嘲讽,说程颐讲的这个礼,是叔孙通所作的礼,不是孔子的礼。
    这个叔孙通是秦汉时期的儒生,他排定了汉初时期的礼仪,而这些礼仪一直被后世儒生批评,乃至讽刺。
    所以在宋朝“叔孙通所作的礼”是个相当低的评价了。
    这话一说出来,旁边的官员们都笑了起来。
    程颐与程颢是程朱理学的开创人物,他们认为先贤思想、礼制高于一切。
    而苏轼的思想上杂糅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对待礼法,就比较随性。
    两个人的结怨看似是去不去祭奠司马光,但是实质上是两个人哲学思想的斗争。】
    “舒服了”
    “原来苏轼骂过程颐,那我可就更喜欢苏轼了呢!”
    “哈哈哈哈你讨厌程颐,我和你就是好朋友!”
    本来心中愤愤的程颐看着弹幕,脸色是越来越差,瞪着老大的眼睛想找到为自己说话的弹幕,可是……没有,居然一条都没有!
    他说的难道没有道理吗?难道自己在未来的名声这么差?他和他哥居然不如苏轼苏辙兄弟吗?
    后世这么不识货的吗?他和他哥哥编着的学说都是真理啊!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学说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甚至被奉为圭臬。
    【苏轼的一番说辞让程颐颜面扫地,于是就被程颐的弟子们联手报复,他们想要复刻乌台诗案。
    拿着苏轼策论中的“仁祖之忠厚”与“神考之励精”说苏轼认为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应予治罪。】
    “啊……这”
    “……”
    汉朝
    刘彻:“不然呢?”
    别说苏轼是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想问,那个没什么用的宋仁宗真的能比过他爷爷?
    他爷爷那可是能给他攒家底的人啊!宋仁宗有他爷爷的手腕,宋朝还能拖到不得不改的时候改革?
    真有意思!
    ……
    邓绥有些不解,不是,宋朝人是真的一点数都没有啊!
    “宣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鼎盛之境,这宋神宗能和宣帝沾边都算抬举他了……”
    宋朝
    宋仁宗:“……”这个洛党是真的烦人!
    宋神宗:“……”我真是谢谢你们!但凡我能有宣帝那样的牌面,我都不至于在这考虑变不变法了,我早就莽过去打燕云十六州了好嘛!
    你们的恭维让我坐如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