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海军的投入
作者:宽肩膀   嘿!我是孔明!最新章节     
    刘巴摊开账簿,回答道:“正是因为紧俏,所以流出巨大。第一就是换币,我们自己五个州的量我们估算还算准确,准备也充足。”
    “可北方估算不足,现在北方曹操区域量非常大,相当于我们五州总和了。”刘巴摊开账簿说道。
    刘巴说到这的时候,蒯良插话了:“啊,是吗?这么多?”
    刘巴正色道:“确实这么多,主要是大的商业巨头,他们是整船整船的运五铢钱来换,且他们现在所有北方贸易全部要诸葛汉币。”
    诸葛亮笑道:“啊,子初!这不是好事么,呵呵!”
    蒯良一脸惊讶,又问道:“为什么是好事?他们要换就给他们,一堆破钱换走我们的良币,收手续费呀?”
    诸葛亮笑了笑,下巴对着刘巴一点,刘巴见了回复道:“是,好事。可数目太多了。子柔大人,如果汝家的钱是曹操的钱币,汝担心不担心哪天不值钱了或者特别值钱了呢?”
    蒯良聪明,一点就透:“啊,在哪等着他们呀,当然担心呀。吾辛辛苦苦赚来的,突然不值钱了,就少了呀,当然担心。”
    他想了一会又问道:“特别值钱了,也不好吗?”
    刘巴回应道:“特别值钱时,那么购买对象就便宜了呀,说明物品便宜了呀!”
    “噢,汝说,到时米粮就便宜了,米贱就伤农,这可如何是好?”蒯良立马反应过来。
    其实他们说的时候,包括贾诩在内,董允、费祎都是一脸佩服的样子,看来也是才知道其中的窍门,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是不知道。
    诸葛亮见他们没继续聊,就插嘴说道:“他们的那些,单独记帐,全力兑换。但就这样直接兑换确实有点亏了啊!”
    “就采用子柔叔的建议,收点手续费。具体收几个点,您们几个人商量着来,不能太多吓走了他们,也不能太少,能赚钱是好事呀!。”诸葛亮也是奸商一个,无商不奸嘛。
    “诺!”刘巴道,他继续说道:“第二项支出多的是兵费,第三项是建造费特别是制造海船,第四项就是移民搬迁补贴,特别蜀南蛮夷外迁的特别多。”说到这,他停了下来。
    诸葛亮知道,他是等待自己来出主意呢,就一一分析道:“兵费,这是没办法,还能精简些,但也不大了。”
    诸葛亮说到这,看向徐庶道:“元直,这个汝去看看,常备屯田军的战力如何了?汝与法正,一个一个区域去督察,能精选的就精选,不能的就算了。”
    “诺!”徐庶知道在议事,想了想补充道:“新立兵战司,吾正想到处都去看看,正好以核定兵员、军饷入手。”
    “可行!”诸葛亮建立仿六部的职司就是要有这个作用的。
    诸葛亮掰着手指,算第二项道:“海军要建呀,现在还是初期,算投入,五年后吧,就有大回报。”
    “现在南州的水稻,在交州、荆南四郡种植非常成功呀,田产翻了一倍呀,今年吧,子初您们钱粮人口司,要与屯田司合作,积极推广,粮食翻番是多大的利呀!”
    “海船要算大账,这个吾特批,需要多少投多少,好吧!”诸葛亮见人多,没说出来,到时去东南进香料,再倾销瓷器、茶叶等等,一来一往都是暴利呀!
    诸葛亮心想,海船制造的同时,看来瓷器、茶叶要加大投入,成立联盟,现在就可以入手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继续说道:“蜀南蛮夷外迁多,也是好事呀!这个是政令,所以一定要按时支付。”
    “他们下山来了,就减少了反叛,增加了屯田,前期投入大些,但利益很大。政策一旦下达,就不能经常改,不过让监察司及时跟进,不要有贪污的就行。子初,这个要按时支付,即使有贪污的,也先支付再监察。取信于民,非常重要!”
    “诺!”刘巴回复道,还加了一句:“吾晓得的,一定按时支付。”
    蒯良插了句话,“监察司,吾一会过去与异度说说,让其单独派人监察核实,先支付再监察,好。”
    诸葛这继续问道:“第五项用钱大户呢?”
    刘巴停了一会,才说道:“陇南最近要了三笔大项支出。”可能刘巴不太想说,也可能考虑到人太多了。
    毕竟,陇南知道的人还少,庞统率马超、张秀等从阴平郡去陇南搞事,诸葛亮是知道的。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毕竟还没明确,还要遮蔽一段时间才好,“益州的军费呀,还有兵员,元直,汝亲自去一趟,该用用该省省。”
    见徐庶点头,诸葛亮继续道:“汝同甘宁一起去,同时带张翼、陈式去,到时回襄阳将庞统带回来,吾另有安排。”
    “诺!”徐庶回复道。
    刘巴最后问道:“北方制造钱币投入多少合适?”
    诸葛亮也一时不能说出个具体数来,看向贾诩,贾诩会意,说道:“这个数,到时吾与汝共同核算,再由孔明审定吧。先核算一下。”
    “诺!”刘巴说完就走了。
    刘巴,一直是大忙人,钱粮是重中之重。
    刘巴刚走,蒋琬与顾雍联袂而来,制定律法现在是迫不及待呀!没办法,统一管理就得有准绳,不能一人一个样呀。
    其实,各个司职,都要拟定条款律法,所以才要成立九个职司,一个行政处,行政处拿总,九个职司各据要职。
    这也是诸葛亮将他认为最优秀的几个人,全部集中起来做了几个职司的司正,一开始就建立起中央集权管理制。
    特别是徐庶、蒋琬、鲁肃,将他们从一方大员,调回来做职司的司正,以他们的自身的能力来弥补组织的不足,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同时,这也是诸葛亮为将来全国的机制,在培育人才,在建立梯队,在承担着一些政治风险。
    因为,重生后的诸葛亮一直有一个大汉朝的梦想,一个鼎盛的大汉朝,一个千秋万代的大汉朝,一个征服四夷的大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