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目前的框架虽然已经搭建好,准备工作做的也差不多了,可招生的过程并不顺利。
陈翠给女学定的招生计划是,面向京城及其附近,招收七到十三岁的女孩子,学制暂定是三年,期间学校管吃管住,每年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加起来是四两银子。
不过这个钱可以赊欠,可以等到学员结业以后,再分期摊还,最长可以分期五年。
之所以招生的最低年龄是七岁,是因为太小的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没法照顾自己,但是超过十三岁的,又已经在准备嫁人了,所以就把年龄框定在七到十三岁之间。
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做不少活了,就算学费可以赊欠,可最终总是要还的。
尤其是听说这个女学是个官宦人家的诰命夫人创办的,普通人家谁敢跟这种人家对上,赖这个账啊!
就算是知道这个女学是教人学本事的,可毕竟还没见到成效,而且,就算是学出来了,哪家铺子会要这女子做事呢!
对于大部分人家来说,将家里能做活的女孩子送出去两三年,回头还要欠一笔债,这个着实不划算。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人尝试这新事物。
女学的招生简章是年前腊月初发出来的,在不少铺子门口张贴,上面写的报名时间是截止到正月二十。
过完年之后,稀稀拉拉的也有几个人来报名,等到正月二十这天,一共收到了二十六个女学生。
这二十六个女孩子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一,都是半大不小的年纪。
从穿着上来看,这些人家境不一,棉袄有厚有薄,外头罩的衣服成色也不同,但总体来说,都不是家境最贫困的那一种,起码也是能吃饱饭的人家。
别觉得吃饱饭是件很简单的事,刘有粮在世的时候,刘家算是村里上等的人家,可每顿饭还需要定量分配,不能让人敞开了吃,二房正在长身子的孩子经常会饿肚子。
普通人家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冬日,大人孩子多半都是半饱,说也不可能实实在在的填饱肚子,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减少消耗。
陈翠穿越来了之后,每顿饭米面敞开了供应,几个孩子就幸福的像是在过年,甚至担心往后的日子无以为继。
虽然京城是首善之地,人们的日子应当好过一些,可并不代表大部分人都能吃饱饭,这些送女孩子来女学的,已经算是日子过得去的人家了。
虽然这二十六个女学生里,有一半以上学费是赊欠的,可陈翠并不泄气,她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女学上挣钱,早就做好了初期赔钱的打算,所以也无所谓失望。
虽然人少,可先生们照样教的很用心,入学初期,这些女孩子们最先要学的是识字,以后不管是学什么,都要先从认字开始。
就这样,“毓才女学”第一期就在至德七年的正月底正式开学。
这女学不是陈翠自己出资,其中张若梅也贡献良多,但是她这次只出钱,就不管事了。
王恒志这几年很受陛下重用,她这个官太太也跟着繁忙了起来,各种应酬交际很多,又加上家里那个婆婆和庶女不大安分,她要操心的事不少。
王恒志进京的第二年,他娘就跟那个庶长女一起进京了。
以前不让她们跟着去任上,还能说是西北贫苦,不忍心老母亲跟着去受苦,可都到了京城做官了,再不让亲娘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于是,热心的王家族人就护送王家老太太和孙女一起进京了,这边人都出发了才写了信过来,直把张若梅给气个仰倒。
但是,不管她心里多么不情愿,还是要给婆婆和庶女收拾住的地方。
唉,前几年那些婆婆不在跟前碍眼的松快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就算是婆婆要来,她也不惧。
如今他们张家早已今非昔比,老爷又跟她一心,且她膝下有两个儿子傍身,还怕这老虔婆作甚!
至于那个一直养在婆婆跟前的庶女,倒是要好生教养一番,过几年到了该说亲的年纪,找门登对的婚事嫁出去,也算是给家里提供点助力。
或许是因为儿子这些年的冷落让她知道了好歹,也也或许是见识到了张家如今的威风,王家老太太倒是不像过去一般难缠。
不过这老太太终究是本性难移,她虽然掀不起大风浪,可还是时不时给张若梅找些小麻烦来。
但是张若梅如今也不怕这些,老爷信她,把后宅的事都交给她管,他亲娘是个什么德行他也清楚,一般二般的事也闹不到他跟前去。
可最近老太太却对于孙女的婚事开始闹起了幺蛾子。
原本叫大妞,现在改名叫王德宜的女孩子已经十五岁了,原本在乡下跟着老太太长到八岁,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
进京以后,张若梅先是请了个女先生在家教导,等到有了一定基础,再去考京里的慧文女学,进去女学读书,一是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二是能结交些同为官宦人家的女孩。
如今的王德宜,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历练,早已褪去了初进京时候的村气和畏畏缩缩,成了典型的大家闺秀,言行举止都合乎礼仪规范。
又加上她经常跟着嫡母出入各种宴会,跟各家的主母和闺秀都熟识 ,已经经营出了一个好名声,想说门登对的亲事并不难。
但是王老太太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说是张淑妃所出的四皇子要聘妃子,就想让她的大妞去攀那个高枝,为此,甚至放低了身段对着张若梅赔起了笑脸。
可张若梅都快被这老太太的异想天开给气死了,皇子正妃,是他们这种人家可以肖想的么,就算是她的亲闺女,尚且没有这种资格,更别提是一个庶女了!
她担心的是,这是老太太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德宜这丫头自己的小心思,不然的话,老太太一贯在后宅“养病”,几乎没什么出门的机会,是从哪里得知这种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