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普奥两军在相互对峙,1763年2月,奥地利女王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和她最痛恨的敌人签订和平条约,日耳曼诸国恢复到战前的状况,什么都没有改变,消失的只是青春和热血,回想30年前,这对相互厮杀的君王竟然差一点成为夫妻。腓特烈答应支持女王的儿子约瑟夫成为罗马王,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恢复和平。腓特烈二世回到了离别六年的柏林,贫困而悲伤的群众站在两边欢迎他,这个当代第一名将年仅51岁,背已驼,脸已皱、消瘦如柴,牙齿尽落,头发半白,饱受胃痛、腹泻和痔疮的折磨,他认为,如今最适合他的地方,就是残废军人养老院。可是普鲁士境内几成一片焦土,1.3万住家被摧毁,上百个城镇成为废墟,数千家庭灭门,据他自己估计,18万普鲁士军人战死在战场上,50万平民死于医药和食物匮乏,占当时国家总人口的1\/9,有些地方,仅剩老弱妇孺在耕地。他要做的就是重建和平和繁荣,以赎前罪,他又活了23年,孤独的死去时他只相信身边的狗是忠诚的 。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国取得了胜利。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梅诺卡岛战役(1756)中,5月20日法国舰队战胜了英国舰队。但是,随着1758年战局的开始,被欧洲战场拖住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英国只给普鲁士以财力援助,因此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战争结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和约》(1761年参战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该和约。西班牙站在法国一方,葡萄牙站在英国一方)。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和约确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所有权。
七年战争是法国革命战争前欧洲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卷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由于战场范围广,有人称之为\"世界战争\"。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是英国。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英国是世界上第二个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比较彻底地摧毁了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势力。资产阶级革命加产业革命,促使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长足的进展,这是它克敌制胜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以老威廉·皮特为核心(战争爆发时任陆军大臣,1756年起组阁)的英国统治集团的战略指导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皮特力主以金钱收买欧洲大陆上新兴的军事强国普鲁士为英国打仗,牵制法国的兵力,以便英国发挥其海军优势争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按此方针,英国尽可能避免直接卷入欧洲大陆上的地面作战,仅对法国沿海要地实施袭扰或封锁,间接配合普军的行动。英国本身有利的岛国地位保证了它的本土不易遭受对方袭击。皮特推行的这一套政策实际上是英国的传统国策。正如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他指的是雇用\"朋友\"并唆使它们同英国的主要敌人为敌的政策。七年战争时英国的实践是这种传统政策最典型的表现。
七年战争是联盟战争。一切联盟战争都要求盟国之间协调一致,共同对敌。而七年战争的两大集团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战略上的分歧,尤以法奥俄集团更为严重。这个集团的各成员国不仅战略目标各异,形不成合力,而且互相拆台,使它们雄厚的战争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结果授敌以可乘之隙,犯了联盟战争之大忌。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巴黎和约》成为了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着下落。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间接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
奥地利继上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后再次不敌普鲁士。玛丽娅·特蕾西娅而后一直对叶卡捷琳娜大帝和腓特烈二世有敌对情绪,并在晚年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以保持奥地利公国稳定。
俄罗斯在七年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俄罗斯沙皇在战争后期的倒戈行为引来奥地利和法国的一片骂声、却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日后叶卡捷琳娜皇后罢黜不守信义的前沙皇彼得三世、自己登基为女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更趋于向西扩张,踊跃于瓜分波兰。俄罗斯名将鲁缅采夫亦在此战中成名。
腓特烈因为俄罗斯在战争后期的沙皇倒戈至普鲁士才保住了西里西亚,使他获得\"军事天才\"及\"大王\"的荣誉;
自弗雷德里希·威廉一世以来崛起的普鲁士,此时俨然已经是欧洲的第五个列强。但是巨大的战争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不过战后的腓特烈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和经济的工作让普鲁士的地位变得稳定。然而他的后继者弗雷德里希·威廉三世则秉持不战政策,对于军队的建设从一个极端倒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后来普军在耶拿战役被拿破仑打的溃不成军,直到俾斯麦的出现才重新让普鲁士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