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秘的光环渐渐隐去,赵德芳和赵德昭兄弟俩终于看清了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身影。赵德昭急切地跑到赵匡胤身边,关切地问道:“父皇,您和二叔没事吧?我们都很担心。”
赵匡胤见儿子如此关心自己,心中倍感温暖,他微笑着揉了揉赵德昭的头,轻声安慰道:“放心,朕没事。”
听到赵匡胤的回应,赵德芳和赵德昭都松了一口气。赵德芳好奇地看向赵匡胤身边的一群人,问道:“父皇,这些人是什么来头?我们之前从未见过他们。”
赵匡胤微笑着揉一揉赵德芳的头,语气中充满了和蔼:“他们啊,你们当然没见过。来,朕为你们介绍一下。”
他领着赵德芳和赵德昭兄弟二人走到一群身着不同朝代服饰的人面前,指着他们逐一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们大宋之前的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们。这是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伟业;这是汉武帝,威震四方,开疆拓土;这是汉光武帝,复兴了汉室,再造辉煌;这是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还有这位,唐太宗,他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的一段盛世。”
赵德芳和赵德昭兄弟二人听到这些介绍,震惊得张大了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们,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这简直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奇遇,能与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面对面,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他们兄弟二人还处于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状态时,赵匡胤又指向了两位身着大明皇帝服饰的人物,对赵德芳和赵德昭说:“这两位,是我们大宋之后的皇帝,来自大明的皇帝。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他的儿子,明太宗朱棣。”
朱棣听到自己被称为“明成祖”时,急忙打断赵匡胤的话,纠正道:“不,是明太宗。”他站在朱元璋面前,心中满是惶恐,生怕被自己的父亲误解为狂妄自大。同时,他也暗自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找到那个胆敢篡改自己庙号的后代,给他一个教训。
赵德芳此时才从赵匡胤的介绍中回过神来,他并未听到朱棣的嘀咕,只听到了“大明”和“朱元璋”的名字,震惊之下不禁大声喊道:“我大宋……亡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
听到赵德芳的感慨,朱棣轻轻摇头,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向赵德芳投去一个白眼,说:“历史变迁,王朝更迭,本是常态。你也不用太过惋惜,毕竟你们大宋后期的统治者也确实有些问题,不亡也难以为继。
赵匡胤听到朱棣的话,不禁眉头紧锁,他的目光转向赵光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赵光义的后代中,竟无一人能担起国家的重任,这种后继无人的感觉让赵匡胤心中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他瞪了赵光义一眼,仿佛在责备这位后继者未能延续大宋的辉煌。
赵德芳见朱棣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摆手解释道:“朱棣兄,你误会了。我并不是在抱怨大宋的灭亡,我只是觉得我们大宋的历史虽然不算长,但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如今就这样结束了,确实让人有些惋惜。”
朱元璋听到这里,哼了一声,说:“惋惜啥啊!你们大宋两朝加起来也有三百年历史,还不知足?想我大明,虽然也曾强盛一时,但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三百年呢。”说完,他也瞪了一眼朱棣,似乎在提醒他要珍惜当下的时光。
朱棣轻叹一声,缩了缩脖子,无奈地自语:“后代不争气,这岂能全怪我一人?”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自责。
赵德芳听闻大宋只有三百年的国运,脸上露出不满之色,愤愤地说:“怎么就只有三百年呢?”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和不甘,神情甚至有些挑衅。
嬴政和杨坚听到赵德芳的话,表情各异。嬴政微微皱眉,疑惑地重复:“只有?”而杨坚则轻轻摇头,缓缓吐出:“才?”
李世民听到这里,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他指着赵德芳,打趣道:“这位大宋的皇子,你这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竟然敢说自己的朝代短命,这让嬴政和杨坚两位皇帝情何以堪啊!”
赵德芳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他摸了摸头,尴尬地笑了笑:“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只是……”他试图解释,但话语却显得苍白无力。
赵匡胤见赵德芳稍显鲁莽,便温和地教导他:“德芳,以后说话要注意分寸。”赵德芳立即恭敬地点头:“是,父皇,儿臣以后定当注意。”
赵德昭见赵匡胤教训完赵德芳,随即好奇地指向周依然:“父皇,这位姑娘是何人?她怎会与我们同在此处?”
赵匡胤微笑着转向周依然,对赵德昭解释:“她叫周依然,是后世之人。正是她,带朕与你们二叔前往后世,与那些皇帝们有所交流。”
此言一出,赵德芳与赵德昭都大为震惊。后世之人?竟然能够带领他们穿梭时空,与历史上的皇帝们会面,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震惊过后,赵德芳恢复了些许平静,他急切地问道:“父皇,那后世的皇帝们……他们都怎么样了?”
一提起后面的皇帝,赵匡胤眉头紧锁,显然心中充满了不满和失望,他连忙转移话题:“行了,德芳,别提那些窝囊的子孙了。”
赵德芳见赵匡胤如此反应,心中也明白父皇对后世皇帝的失望和不满。
赵德芳见赵匡胤面色凝重,显然不愿意继续谈论关于后后皇帝的话题,他识趣地没有追问,而是转向一旁略显拘谨的赵光义,关心地问道:“二叔,您似乎有些心神不宁,是有什么心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