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四)
作者: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人体的穴位数量众多,具体的数量尚无定论。常见的说法是人体有 361 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经络上,通过针刺、按摩等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起到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的作用。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穴位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气血: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营养供应。
    2. 疏通经络:穴位刺激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经络阻塞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调节脏腑功能:一些穴位与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缓解疼痛:针对疼痛部位的穴位进行刺激,如头痛按揉太阳穴,能够缓解疼痛。
    5. 治疗疾病:穴位治疗常用于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作用是复杂的,且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具体的健康问题或需要穴位治疗,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针灸师,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府穴为手太阴肺经穴位,是肺募穴,为手足太阴之交会穴,位于胸部,具有宣肺理气、和胃利水功效。中,指中焦、中气;府,聚也。意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即天地之气所聚会之处,即脏气结聚之所,肺、脾合气于心,故名中府。
    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具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功效。通过针刺操作,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肩背痛等。
    中府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配风门、合谷,治寒热、喉痹。
    配肺俞、云门、天府、华盖,治外感咳嗽、哮喘。
    配意舍,治胸满。
    配复溜,治肺热咳嗽。
    云门穴。出自《素问·水热穴论》。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操作:正坐位,用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窝的中点处。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得直刺、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1、配人迎穴、神藏穴治咳逆、喘不得息。
    2、配风门穴、热府穴、肺募穴、巨阙穴、期门穴治短气。
    3、配中府穴、隐白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治胸中痛。
    4、配髃骨穴、委中穴、髓空穴治四肢热。
    5、配中府穴、天池穴、支沟穴、极泉穴治胸肌风湿症。
    6、配中府穴、周荣穴、胸乡穴、天溪穴治胸长神经痛。
    天府,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下3寸处。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臂筋膜、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有头静脉和臂外侧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深筋膜,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内头静脉外后方,深进肱肌。该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有肌皮神经经过,并发肌支支配该二肌。
    主治:(1)鼻衄,咳嗽,气喘。(2)瘿气。(3)臂痛。
    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
    操作:直刺0.5-1寸[10],局部酸胀,可向臂部或肘部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配合谷凉血止血治疗口鼻出血,配臑会、气舍消瘿散结治疗瘿气,咽肿;配肩髎、天宗之肩臂痛。
    功效:本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上臂内侧,上接云门,故可宣通肺气,主治本经所主病症。因本穴尚具有凉血止血,调气散结之功,故可用治鼻疽、瘿气等疾患。《圣惠方》言治:“头眩口瞑,远视??”。故可用治白瘫风、日眩、远视诸疾,有疏风明目之功。
    侠白,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干呕、上臂痛。直刺0.5-1寸。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
    2、心痛、干呕。
    3、上臂痛。
    配伍:1、配郄门穴、间使穴、大陵穴、内关穴、天泉穴治臂丛(正中)神经痛。
    2、配天府穴治治白癜风。
    3、配尺泽穴、天府穴治咽喉肿痛。
    4、配百会穴、风府穴、曲池穴、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瘾疹。
    尺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鬼受、鬼堂。属于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配伍:(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取治咳嗽,气喘。
    (5)配孔椎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治疗头项部疼痛,就找列缺穴,取穴有诀窍,每天按揉五分钟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解剖定位: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配伍应用: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肾俞、气海、石门(《神灸经纶》)。
    惊痫:列缺、阳明络(《针灸甲乙经》)。
    疟疾:列缺、后溪、少泽、前谷(《备急千金要方》)。
    慢性鼻炎:列缺、上星、迎香、曲池、风池(《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孔最,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于太阴肺经。手太阴之郄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桡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肘臂痛。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定位:当肱桡肌处,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痛等病症。
    配伍应用:咳逆:孔最、天泉、太溪、行间、俞府、神封、腹结、少商、浮白(《针灸资生经》)。
    急性咯血:孔最、尺泽、内关(《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失音:孔最、喑门(《针灸资生经》)。
    头痛:孔最、天柱、陶道、大杼、后溪(《备急千金要方》)。
    热病汗不出:孔最、上星、玄颅、前谷、腕骨(《采艾编翼》)。
    经渠,出手太阴肺经,经穴,五行属金。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扁桃体炎,发热,胸痛等呼吸系统疾患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解剖定位:当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功能作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疏风解表 此穴为肺经经穴,五行属性属金,肺经肺脏本身属金,“经主喘咳寒热”,故经渠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之功,可用于治疗宣降失常所致的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及肺热上壅咽喉的肿痛;因经渠位于腕关节处,故有舒筋利节的近治作用。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掌中热;落枕。
    配伍应用:咳嗽:经渠、天突、膻中、乳根、风门、肺俞、列缺、鱼际、前谷、三里(《针灸逢源》)。
    咳喘:经渠、天府(《针灸甲乙经》)。
    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神应经》)。
    喉痹:经渠、颊车、合谷、少商、尺泽、阳溪、大陵、二间、前谷(《神应经》)。
    热病无汗:经渠、阳池、合谷、支沟、前谷、内庭、后溪、腕骨、阳谷、厉兑、冲阳、解溪(《备急千金要方》)。
    掌中热:经渠、列缺、太渊(《神应经》)。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书》。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1 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
    2 无脉症。
    3 腕臂痛。
    配伍:1 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咳血。
    2 配神门穴、太冲穴、行间穴、鱼际穴治呕血。
    3 配四缝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顿咳。
    4 配俞府穴、风门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
    5 配列缺穴、经渠穴治掌中热。
    6 配公孙穴、隐白穴、肺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烦怨不卧。
    7 配列缺穴、人中穴、颊车穴、吕细穴、合谷穴治牙齿疼痛。
    8 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治呕吐。
    9 配肺俞穴、上管穴、条口穴、隐白穴治不可卧。
    鱼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书》。属于太阴肺经。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掌中热、小儿疳积。直刺0.5-0.8寸。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1、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实热病症。
    2、掌中热。
    3、小儿疳积。
    配伍:1、配大椎穴、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治咳嗽。
    2、配尺泽穴、太渊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阴交穴治咯血。
    3、配风池穴、少海穴、少冲穴、合谷穴、复溜穴、临泣穴、太白穴治寒热。
    4、配风池穴、腋门穴、中渚穴、通里穴治头痛。
    5、配太溪穴、照海穴治咽喉肿痛。
    6、配合谷穴、间使穴、神门穴、然谷穴、肺俞穴、肾俞穴治失音。
    7、配尺泽穴、肩髃穴、小海穴、间使穴、大陵穴、后溪穴治肘臂挛痛。
    8、配合谷穴、腕骨穴、支正穴、少海穴、昆仑穴治狂易。
    9、配太白穴治霍乱逆气。
    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由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症;操作方法为向腕平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此穴一般不灸
    解剖定位:由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及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功能作用: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此穴为肺经之井穴,五行属性属木,其疏通、条达、开泄之作用较强,善清肺泻火,驱邪外出,治疗外感风热郁遏肺经之咳嗽气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肿痛、鼻衄。井穴宣泄郁热的作用很强,“井主心下满”,故此穴可治疗热邪内郁,气机阻滞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井穴又为根穴,是阴阳交会之处,故善调气血阴阳之逆乱,开窍启闭,醒脑宁神,用于治疗经络闭阻、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的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等神志病变。井穴为阴阳经气血交会贯通之处,因此具有活血通络之效,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手指麻木。
    配伍应用:中风昏仆: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乾坤生意》)。
    癫狂:少商、人中、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针灸逢源》)。
    中暑:少商、合谷、大陵、关冲、尺泽、金津、玉液(《针灸学简编》)。
    小儿惊风:少商、大椎、曲池、中冲、百会(《实用针灸疗法》)。
    顿咳:少商、四缝、合谷、内关、太渊(《针灸治验录》)。
    咽喉肿痛:少商、天突、合谷(《针灸大成》)。
    喉娥:少商、合谷、鱼际、金津、玉液(《中华针灸学》)。
    鼻衄:少商、禾髎、上星、合谷、鱼际(《针灸医案集要》)。
    呕吐:少商、劳宫(《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