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毒计,冀州牧袁绍?
作者:我是木子李丫   三国:万担粮食买赵云,我赢麻了最新章节     
    “哎,那反贼之首带领一群反贼屯兵于雒阳,恐怕是贼心未泯。如今前线探子回报,言袁绍正在操练一支精锐之军,怕是如项庄舞剑,意在老夫啊。”
    此时,一旁的吕布不自觉地翻了个白眼。
    这董卓实在无耻,居然将自己比作高祖刘邦,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纯粹是在碰瓷。
    李儒沉思片刻,摇头说道:
    “岳父,雒阳与长安相距甚远,其间又有雄关险隘阻隔,袁绍的意图恐怕不在此,岳父怕是多虑矣。”
    “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董卓满脸愁容。
    “就怕那袁绍贼心不死,麻痹老夫,趁老夫疏忽之时偷袭潼关。”
    “嗯……岳父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李儒点头应道。
    作为一名合格的谋士,他知晓要顺着主公的意思来出谋划策,否则适得其反不说,更容易引来杀身之祸。
    “那岳父的意思,是要给袁绍找点事情,让他离开雒阳?”
    李儒沉默半晌,最后才道:
    “想要支开袁绍,也并非难事,就看岳父大人舍不舍得一些利益。”
    “哎,就怕他拿了好处,却不给老夫办事。”
    说到此处,董卓忽然想起什么,不自觉发起怒来。
    “那些关东诸侯,实在是狼心狗肺、不知好歹。拿着老夫给的好处却反叛老夫,白读了那些圣贤书,连好坏尊卑都分不清的东西。”
    “主公,这一次,必然会有成效,不会像上回一样失败。”
    尽管这句话似乎在上上上次,李儒就对他讲过,但董卓还是选择了相信。
    “君有何计?”
    “今日兖州众多官员名士联名上表朝廷,为袁绍请命出任兖州牧,主公可应允袁绍为冀州牧。”
    董卓眉头一皱,还未发怒,李儒便开口解释。
    “袁绍在反贼之中可谓是众望所归,我们就算拒绝,难不成真能阻止袁绍出任兖州牧?
    显然是不能的,既然如此,不如让袁绍成为兖州牧,却封他为冀州牧,使他与韩馥交恶。”
    “主公,此前袁绍的粮食大半都依靠韩馥供给,可封韩馥为兖州牧,封袁绍为冀州牧,如此一来,二人都成为对方地盘的主人,不怕他们不反目成仇。
    袁绍失去冀州的粮草支援,就如猛虎失去双翅,实力定然大减。
    而且陷入兖州这四战之地,届时主公再将兖州的郡县封赏给其余各州郡诸侯,用利益诱惑他们,不怕他们不与袁绍为敌。
    到时候,袁绍怕是会经历一次我们的遭遇,被四方诸侯包围围攻,四面受敌。
    如此一来,关东联军必然会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随后四方混战,打得不可开交,主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此计甚妙。”
    听到这个计策,董卓笑得直拍大腿,丝毫没有留意到李儒脸上的那一抹忧色。
    “好好好,我得文优,犹如高祖得到萧何、张良。有你辅佐,老夫何愁大业不成!”
    过了好一会儿,董卓再次说道:
    “如今朝廷动荡不安,老夫隐隐感到不安,打算在长安城外修筑一座高大的邬堡,在其中储存大量粮草,埋伏精锐兵甲,不知文优意下如何?”
    “这……岳父所言在理。”
    李儒咬着牙,点头表示同意。
    深谙官场之道的他自然明白,有时候领导问你行不行,并非真的在征求你的意见。
    而是让你点头附和,给领导增添信心。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陈述句。
    李儒说完,董卓果然大喜,点头说道:
    “文优果然与我心意相通,此事我已思考许久,只是今日才讲出来。
    想那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明枪暗箭接连不断,危险至极。只要老夫躲进邬堡,就如同给自己穿上了一身坚不可摧的铠甲,必然能抵御一切伤害。
    嘿嘿,任他朝廷智谋如海,难道还能伤到身处邬堡中的老夫?那群蠢人,注定是白费力气。对了,这邬堡的名字老夫都想好了,就叫湄邬。”
    董卓脸上满是得意之色,看得李儒胆战心惊,只觉得前途黯淡。
    此时,李儒的脸色难看至极,仿佛吃了苍蝇一般。
    董卓的这个主意,不能说是不好,简直可以说是愚蠢至极。
    居然能想到在长安修建邬堡,着实让李儒琢磨不透。
    邬堡,这个东西发展壮大于两汉交替之时。
    当时天下大乱,世家豪族为躲避战乱,纷纷修建起一些微小型城池。
    这些城池因战争而生,虽然面积狭小,但是城墙高大厚实,只需部署少量兵马,就能阻挡贼寇大规模入侵,可谓是大家族保护自身安全的有力武器。
    可惜,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后,为防止这些邬堡威胁自己的统治,一道诏令之下,中原所有的邬堡全都被一一拆除。
    但考虑到北方三州需要抵御外敌,这几地的邬堡被保留了下来。
    董卓出身于凉州边疆,自幼见识过邬堡的威力,三百兵丁防守,就能抵挡三千羌胡的袭击,这一桩桩战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长安修筑邬堡,从军事角度来讲,是一步妙棋。
    可实际上,毫无用处。
    朝廷之所以是朝廷,是因为它是天下权力的中心,董卓能拥有如今的权力,正是因为他靠近朝廷,掌握全部权力。
    如今董卓主动搬去湄邬,疏远朝廷,朝廷的权力必然会分散到别处。
    到时候,董卓失去权力,空有一座湄邬又有何用?
    况且,董卓控制士卒,依靠的是权力。
    权力一旦消失,湄邬的士卒,又为何要听从他的命令?
    士卒也是人,他们有家人、有孩子,只要这些人在外面,士卒就不可能同董卓一样与世隔绝。
    到时候,远离朝廷,便难以察觉朝廷的微妙变化,一旦有大臣叛乱,董卓连知晓的机会都没有。
    难道,他还想指定一个文官领袖,隔空掌控长安朝廷?
    李儒刚想到这件事,心中不由一喜。
    岳父退居幕后,那谁能上来?
    众多西凉人中大都是武将,唯有自己是西凉势力稀有的谋臣,还是董卓女婿。
    无论从资历能力,还是从血缘忠心上讲,好像只能是他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