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与群臣接待张骞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这半天张骞从头到尾讲述了自己这些年在匈奴的见闻,以及去到西域时了解到的西域诸国信息。
朝堂上无数官员潸然泪下。
换做他们任何一人,恐怕都不能做到如同张骞一般,十三年不忘使命。
没有人对刘彻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有意见。
对方的付出完全足够坐在太中大夫的位置。
封赏过张骞之后,刘彻又对卫青和李息以及一众军卒进行封赏。
这次出其不意的袭击,收获贼大。
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刘彻此时已经信心爆棚了。
如果说他以前命卫青等人出征,还要提心吊胆的等待消息。
那现在,刘彻已经把胜利习以为常了。
在刘彻眼里,匈奴再也不是那个不可招惹的狼群了。
如果不是要顾及天下苍生和大汉国的发展。
刘彻甚至觉得,有机会可以一举消灭匈奴。
但这已经没有必要了。
大汉国力在蒸蒸日上,匈奴国力在直线下落。
匈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令他刘彻畏惧的地方了。
张骞受封之后,就待在由陛下赏赐的长安城府邸里。
每日都会有一些官员前来拜访他。
而张骞也在以极快的速度了解着当今的大汉国。
张骞最喜欢的莫过于报纸这一新鲜事物。
只可惜这报纸只记载着最近两年大汉国发生的各种妙事。
报纸出自刘大海之手,对方还是专门负责此事的宣传郎中。
回到长安之后,张骞才意识到刘大海的恐怖程度。
家里的桌椅全部是刘氏出品,比传统的桌椅实用好看。
厨房的餐具是刘氏出品,厨师也是经过刘氏庄园培训的。
自己孩子的衣物、喜欢吃的糖果、辣条等等等,全部是刘氏出品。
就连日常出行的马车也是刘氏出品,嗯,那水泥路也是。
衣食住行,刘氏出品全部都有涉足。
刘大海出自华夏理工,是山门中人。
和曹襄为结拜兄弟,被卫青收做义子,连陛下都十分赏识对方。
对方所做的一切,全都有利于大汉国。
而又能富足他自己本身。
这种大本事,只有山门中人才有,只有那种传承久远,顶级山门才有。
原本张骞以为刘大海只不过是借助了曹襄之名,才混的风生水起。
但看看对方的这些过往,分明是曹襄借助了对方的东风,才被他舅舅越发看重啊!
刘大海这种大才,日后有极大的可能封侯拜相。
既然已经相识,那他张骞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这十三年,他对朝堂实在是太过陌生了啊。
张骞刚思索到此,就听见了他的妻子塔木尔又开始咳嗽了。
自从塔木尔来到大汉国之后,原本身强体壮的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般。
而且,她最近咳嗽的越来越严重了。
但他的两个孩子和他并没有这些症状。
这让张骞很是不解。
本来张骞打算在长安城里找个医生给自己妻子看看。
但通过这几天的了解,他才知道,原来刘大海还有神医的名头。
对方治好了平阳侯曹襄的绝症,听说是曹襄肚子里长了几条与其争命的大虫。
而且,还有传闻刘大海正在给阿娇贵人看病。
反正刚好自己也想去元朔县,去刘氏庄园看一看。
如今顺便带上自己的妻子,让其见见大汉国的富足也不错。
听说元朔县才是大汉国最繁华的地方,在那里,只有你想不到的。
他回到长安城这些天,还没有机会去元朔县一观呢。
说罢,张骞就告知管家今天不见客,他张骞要去拜访旧友。
随后,张骞就亲自驾着四轮马车,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行驶在这干净整洁又宽敞的水泥大道上。
马车很平稳,再加上道路光滑,丝毫感觉不到颠簸。
这让张骞忍不住感叹,这些山门中人,还是真有本事啊!
怪不得他经常能够在报纸上看到各个山门的辩论,陛下这是对山门中人十分重视啊。
很快,张骞就驾着马车抵达了元朔县。
元朔县没有城墙,只有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这让张骞感觉,元朔县的水泥路比长安城布局要好得多。
双向行驶互不干扰,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而且,大多数大型商铺,都还设有专门的马车停放处,十分方便。
元朔县里的人很多,但不慌乱。
道路两旁的商铺卖什么的都有。
见自己的妻儿十分感兴趣,张骞就选择牵着马车带着妻儿行走。
领略领略这元朔县的风采。
元朔县里没有穷人,这是外界对这里的评价。
只要你有手有脚,就不会缺你劳作的工位。
而且,元朔县专门成立了一个面向元朔县的养老机构。
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足的家庭,不再有任何负担。
这笔钱是由元朔县官府出的。
除此之外,元朔县还设有一个规模极大的学堂。
主教先生是大名顶顶的东方朔,以及司马谈和其子司马迁。
元朔县县令刘大海以及骑都尉霍去病李敢也经常去那学堂里授学。
学堂前有一巨石,刻有元朔县致力于少年人往来无白丁。
元朔县的学堂收费很低,对于一些家庭贫困或者品学兼优的学子,不收费。
收费也仅仅足够学堂的日常支出。
而且,学堂里采用老生带新生的模式。
元朔县的学堂一出,就已经人满为患。
不少长安城和关中地区的富豪,都赶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元朔县的学堂。
东方朔的号召力自然是极强的,虽然不如儒家董仲舒,但在文人群体中,东方朔亦是十分有地位的。
当然,大多数富家子弟选择元朔县学堂的原因是他们已经记住了刘氏出品都是精品。
这元朔县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刘氏出品。
此外,教学的人一个比一个不凡,但凡自家子弟被看上,就获得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也因此,不少富人想方设法的想要在元朔县购买一处居所,供自家子弟就读住宿。
刘大海对此自然极为熟悉,凡是非元朔县户口的,收费均是天价。
即便如此,那群人依然挤破头颅。
元朔县学堂不在闹市区。
当张骞来到元朔县学堂前时,看见学堂里面热闹非凡的情形,感叹强汉就该如此。
(后面对历史变动的就多了,有些东西为了剧情发展可能会或早或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