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刘邦悔过自新重振旗鼓 韩信抗命不遵拒绝回师
“败了并不可怕,我需要给大家赔罪。”刘邦面色凝重,单膝下跪,诚恳地说道。“大王。”众人见状,忙齐齐跪下,齐声喊道。“败了,我丧失了斗志,差点儿连累了大家,丢了我大汉的脸。”刘邦的声音中饱含着懊悔与自责,终于从彭城战败的阴影中缓缓走出来。可令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在这称王的登基大典上,当着满朝文武和万千子民的面,下跪道歉,并主动将战败的所有罪责全部揽到自己身上。此时的刘邦,已然彻底放弃了偏安一隅的狭隘想法,满心满怀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便是一心只求打败项羽,争夺天下。他目光炯炯,激昂地说道:“从今日起,我刘邦让众人跟着自己从头干起,定要成就一番伟业!”刘邦深知,欲成大业,必先安抚民心。他身着简朴的衣衫,亲自走到百姓之中,面容诚挚而坚定。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刘邦高声说道:“父老乡亲们,吾刘邦深知这些年大家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但请相信,吾等汉君立志终结这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穿透人群,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曾经,暴秦无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如今,项羽刚愎自用,未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而吾刘邦,以苍生为念,定要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刘邦目光炯炯,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接着,他郑重承诺:“吾将减免赋税,让大家得以休养生息;兴修水利,确保农田灌溉,使粮食丰收;广开言路,倾听百姓之声,凡有利于民生之事,必当全力推行。”百姓们听着刘邦的话语,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光芒。刘邦继续说道:“吾深知一路走来,百姓们受苦受累,然吾等汉军定当不懈努力,驱逐敌军,重建家园。吾与诸君共患难,同富贵,绝不食言!”此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百姓们对刘邦充满了信任与期待,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终将迎来安定祥和的生活。刘邦望着激动的百姓,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使命。首先重中之重、必须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毫无疑问便是全力安抚这天下的民心。此后,刘邦持续不断地从关中三秦之地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如此这般,不但能够让广大的百姓们对汉军重新燃起坚定的信心,而且能让各路诸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对抗项羽的矢志不渝的坚定决心。“没错,弟兄们一路紧紧跟着我,东奔西跑,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吃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苦头。”刘邦的心里无比清晰地知晓,身旁这群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老臣乃是他东山再起最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资本。为了能够让他们一如既往地死心塌地、忠心不二地辅佐自己,他当下就态度明确地表示,从芒砀山起义一直到如今,每个人所立下的赫赫功劳自己全都牢记于心、未曾遗忘。这其中,既涵盖了在鸿门宴上巧妙周旋、用计让他成功逃过一劫的张良,也包含了兵不血刃就顺利拿下下陈留的郦食其等等一众功勋卓着的功臣。按理说,以你们的功绩,早该被加官进爵了。你樊哙,冲锋陷阵,勇猛无畏,不是公爵,也该是个侯爵才对。刘邦说完,目光又转向萧何,接着说道:“至于你,萧爱卿,筹谋帷幄,尽心尽力,不是侯爵,也应该是个伯爵了。”刘邦话音刚落,随即话锋一转,直言道:“然而,现今还未到加官进爵的恰当时机,倘若名不正,言不顺地自行封赏,定会让咱们众人沦为天下人的笑柄,遭人耻笑。”说到此处,刘邦稍作停顿,扫视众人,继续说道:“至于今天筹备的登基大典,朕也打算取消。朕深知,眼下最为重要之事,并非加上这些看似荣耀却毫无实际作用的虚名,而是要重整兵马,厉兵秣马,做好充足准备,一举击败项羽,方能真正奠定千秋大业之根基。”“我今儿个跟你们彻彻底底说明白,这个王座我当下是绝对不会坐的。但是,倘若有一天,天下真正太平了,你们不让我坐,那可绝对不行啊!你们不想封官进爵也不行啊!还有萧大人曾和我说,弟兄们想着立太子,这个好意我诚然理解,可是你们仔细想过没有?天下是我们的吗?不是啊!立太子这事儿太早了也立不住。”听完刘邦这番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表态,在场之人无不瞪大了双眼,对他刮目相看。先前那些希望通过登基大典从而得到丰厚封赏的想法,也随之被抛置到了九霄云外,所有人全都坚定了信念,毫不犹豫地跟随他奋战到底。有了众人齐心协力的支持,刘邦只觉豪情满怀,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片光明璀璨的前景。为了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壮大自身的实力,他毅然决然地一面命令萧何,全力以赴地扩充兵员,雷厉风行地整肃军纪,务必使军队具备更强大的战斗力;一面责成张良不遗余力地广招天下贤士,让这些贤能之士能够心甘情愿地为汉军效力,为兴复大业贡献力量。然而,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热火朝天地、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时,韩信却犹如一盆冰水,无情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始终倔强地不肯听从命令领军前来汇合。要知道,考虑到当下的局势,如今韩信所拥有的兵马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刘邦所掌握的兵力。而且,如果没有他的及时支援,想要跟那强大无比、勇猛善战的项羽相抗衡,无异于以脆弱的鸡蛋去碰撞坚硬的石头,结果必然是不堪设想的。张良经过反复地思索权衡再三,最终下定决心写信催促他速速返回荥阳,以解燃眉之急。可万万没想到,韩信在接到这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以后,竟狂妄自大、想当然地以为刘邦之所以如此着急地让自己回去,是因为刘邦对他能否带兵打仗心存疑虑,担心他没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是汉王最放心的,可这也是汉王最担忧的。”对方一脸疑惑地问道:“怎么讲。”蒯彻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说道:“从当今的形势来看,以韩信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分天下而自治,而这恰恰正是刘邦的担忧所在。”韩信一听,立马挥手打断,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高声说道:“我只想带兵打仗,对于治理天下之事,丝毫不感兴趣。”“大将军这么想,可在汉王那儿就没这么简单啊。”韩信眉头微皱,紧接着问道:“那你说我该怎么做?”“汉王如今希望大将军到他那儿去,您去了,他就放心了。毕竟现在是他最为困难的时候。”韩信目光中透着一丝犹豫,反问道:“我要是不去呢?”蒯彻一听瞬间来了精神,他一直都期望韩信能分兵自立,于是急忙建言道:“可以书信一封回荥阳,向刘邦提出条件,以此拖延时间。”想到掬水前线的战士依旧处于紧张激烈的战斗态势之中,不想轻易撤兵的韩信在一番踌躇之后,只好听从了蒯彻所给出的建议。很快,一封书信就被传送到了荥阳。刘邦和韩信,原本韩信在项羽麾下未受重用,转投刘邦后,刘邦起初对他也未予重视,幸得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极力向刘邦举荐,刘邦这才拜韩信为大将。此后,韩信为刘邦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重要倚仗。刘邦在看到这封书信之后,心中虽然极其恼火,愤怒的情绪几欲喷薄而出,但他很快便强自冷静了下来。随即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写一封亲笔信,在信中以领取兵器和粮草为借口,要求韩信七天之内必须回师荥阳,以解当下之急。“可这些东西我们从何而来呀?”张良满心忧虑地问道。“我可以告诉他,就算我砸锅卖铁,想尽一切办法,我都给他。”刘邦斩钉截铁地说道,当即就准备动笔写信。然而,刚提起笔,他整个人就愣住了。张良见状,满心好奇地凑上去察看。“韩信的韩怎么写啊?”刘邦一脸茫然地看着张良喃喃自语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娱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