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营刚离开锦州的第三天,他们也到达了锦州,休息一晚后,继续追赶前面的第一营大队。
第一营大队到达海州时,袁可立已经先于他们等候在此。袁可立本可以直接到辽阳等他们的,但着急要见见京城来的第一营与勇士营。
用上燧发枪的锦州戚家军,袁可立已经见识过他们的与众不同,但装备更精良而且训练时间更长的第一营与勇士营,他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除了见第一营与勇士营,袁可立也想要过来检查海州卫的防卫情况,毕竟未来的海州卫也是他重要的防御重点之一。
看着全是骑马与乘坐四轮马车的第一营与勇士营后,袁可立的第一感觉就是太烧钱了。
当他知道勇士营每一个士兵除了常规的长矛大刀与棉甲外,都是一人双马、还配有一把骑枪与五把手枪及十颗手雷后,更是震惊得不行,心里连连盘算着这一个士兵得花多少钱。
因戚家军的队伍基本靠步行,所以,当第一营的队伍到达海州的第三天,武骧左卫与四川援辽军就追上了他们。
当武骧左卫花了一天时间来完成海州卫的接防后,大部队继续朝辽阳前进。
朱由校虽然只让第四营在宁远扩充一个禁军营,但允许留在滦州的一个千户所招满一个营的编制。
而锦州的腾骧左卫、海州的武骧左卫以及盖州与辽口的第五第六营,则允许他们在整顿原卫所兵的时候,可扩充一个营的编制,但待遇只有禁军的一半。
新扩编的营伍,待遇虽然只有禁军的一半,但相比原来低微的俸禄与经常性停发的境遇就好了很多,争相投军的人依然不少。
对于新扩编的营伍,基本是训练他们的军容军纪与耐力为主,大战即将来临,可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精细化的慢慢训练,加上禁军也没有那么多的火枪与弹药供他们练习。
在武骧左卫到海州的第三天一早,袁可立随着北上的禁军第一营、勇士营、锦州戚家军与四川援辽军一同前往辽阳。
通过短短的几天了解,让袁可立对于这支军队的认知加深了好几分。
若是让他知道马车拉着跑被遮盖起来的是可快速发射三斤多铁球或六斤散弹的火炮时,会再次加深他的新认知。
为了避免过早暴露野战炮,全程都必须是布料遮盖。
另外,此次配给第一营的野战炮其中有一半是铜炮,另一半则是钢炮,铜炮甚至还刻有膛线。
而每门炮的炮架上,还挂着十二发标准单位的弹药。
至于黑科技手雷与地雷,自然是放在随军的军火箱子里。
至于袁可立能见到的勇士营手雷与手枪,那还是被他无意中发现的。
袁可立随着北上的军队一同到达辽阳后,开始与辽东总督熊廷弼一起商议即将到来的战事。
熊廷弼本对京城来的军队不抱太大指望的,但看完勇士营的配备及军纪森严的四川援辽军与第一营后,他立马收起了自己的轻视之心。
反而开始耐心地试着了解与研究这三支京城来的新军队,至于戚金的戚家军,他自然是已经知道了不少。
只是很可惜,袁可立没给熊廷弼太多的了解时间,留下四川援辽军后,继续跟着剩下的第一营、勇士营及戚家军继续北上沈阳。
二月初五,经过近二十天的行军,第一营与勇士营终于到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沈阳城。
乘坐四轮马车与骑马的两营,本不该花二十天的行军时间,但沿路配合其它营伍整顿卫所加上戚家军有一部分士兵靠步行,所以本该十多天的行军时间,愣是延长到了近二十天。
对于袁可立与三支新军队的到来,留守沈阳的贺世贤与尤世功,两人心态完全不同。
贺世贤是不爽自己上面一下子多了两个直属领导,一个是辽东巡抚袁可立,另一个则是朱由校亲自任命的沈阳主将戚金。
贺世贤并不是瞧不起两人,而是来自西北边镇的他,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狂野与叛逆,内心天生的不太服管教。
袁可立是文官而且是辽东巡抚,管控着他的粮饷与军功评定,加上武人天然低文官一头,他不敢造次。
而戚金,他心里还是比较服的,一个是他是戚继光的侄子,另一个则是他不是靠关系上来的,而是靠军功一点一点累积上来的,不管是资历还是军功,都高出贺世贤不少。
对于同样来自榆林卫的尤世功,心态就好多了,他的兄弟现在也在禁军,自然而然让他对禁军系多了一份亲近感,只是心里有点可惜他的兄弟尤世威这次没有来沈阳。
来到沈阳的袁可立,在休息了一晚后,便带着主要将领开始四处查看沈阳城及周边军堡的防卫事宜,当然还有粮草军械的储备与四周的地形了解。
而有着赞画司与辎重司的第一营与勇士营,则在短暂休整后,开始按部就班地快速了解四周的详细地形与敌我状况,并制定出可行的战术分析与作战建议。
而辎重司,则是清点所有粮草储备与军械损坏情况,同时安排空出来的四轮马车车队前往辽阳与辽口运输粮草,保证沈阳城内的禁军不低于一年的粮草、柴火储备。
面对着井然有序的第一营与勇士营,袁可立与戚金是既惊讶又欣赏,贺世贤与尤世功则是羞愧不已。
之后,每次的军事会议的战术分析,袁可立干脆交由两营的赞画司负责。
此外,袁可立根据朱由校的要求,开始有序地强制撤离沈阳周边防御力差的中小型军堡与村落,先将他们转移到辽阳,之后继续迁往辽南。
对于这些人,一部分就近安置辽南半岛,一部分则选择加入四海拓殖与南洋拓殖的队伍,成为运输辽东军队粮草的搬运工或者前往鸭绿江沿岸的伐木,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南下济州岛进行军屯。
在武骧左卫与四川援辽军出发后没多久,一直在通州休整的杜文焕西北援辽军,在兵部的不断催促之下,不得不踏上了辽东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