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议修三大殿(二)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内阁五位大学士,方从哲是三朝老臣,而且是连续八年的首辅,他比不了。
    次辅徐光启与大学士孙承宗,是皇帝的帝师,他更是比不了。
    另一个大学士韩爌,之前是先帝的讲官,詹事府詹事,虽然之前是东林党党魁,不为皇帝喜爱,但他现在却变成了皇帝的孤党,与韩爌相比,他还是没有优势。
    要想在内阁五人中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他必须要多多表现自己,让陛下认为他是个敢于任事的官员。
    还好熊飞白不久后就能回朝了,到时候他在朝廷中也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援,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他一个人苦苦支撑。
    内阁三巨头,首辅与次辅都赞成重修三大殿,只有阁臣李长庚不赞成,而剩下的工部官员自然是赞成,户部官员这次依然选择支持李长庚,虽然可能会得罪内阁另外两位大佬与工部官员。
    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后,朱由校深刻体会到了有部电视剧中嘉靖皇帝对忠臣与奸臣的看法。
    在他的眼中,没有所谓的忠臣与奸臣,只有能否办好事的能臣。
    对于严嵩与徐阶,世人与历史学家虽多认为严嵩是欺下瞒上、祸国殃民的奸臣,而徐阶却是仁义爱民的清流忠臣,但对于嘉靖皇帝与大明王朝来说,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评判。
    看着眼前的众人,朱由校越发觉得嘉靖皇帝的话是如此的有道理。
    方从哲与徐光启,一个三朝元老八年内阁首辅,一个皇帝的讲官,或者说帝师,他们为官处事的出发点,首先是站在他们作为士绅文官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是家族与他们所处小团体的利益。
    他们与东林党相比,虽然更能办一些实事,但本质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
    看皇帝朱由校一直没有吱声,方从哲望了眼伺候在朱由校旁边的刘时敏,刘时敏轻咳一声后,小声提醒道:“皇爷,大臣们正等着您的回应呢!”
    经刘时敏这么一提醒,走神的朱由校收回思绪,轻咳两声缓解了下尴尬,之后缓缓说道:“三位阁老与其他爱卿的想法,朕已经明白了。
    毕爱卿提到修建三大殿需要调拨内帑,这个李阁老虽然已经替朕回答了,但朕还是要再次明确一遍,内帑的银子的确不多了,诸位就不要指望了。
    至于重修三大殿之事,朕不能为了所谓体面而耗尽国库为数不多的存银,而且是在国事十分艰难的情形下。
    大明的体面与威严不是靠几座宏大的宫殿就能体现的,而是对外用大明军力威服四方,对内改善老百姓生活。
    朕希望诸位今后也能有同朕一样的看法,脚踏实地为大明与百姓办好实事。”
    方从哲与徐光启略显惭愧地朝朱由校躬身说道:“老臣(臣)惭愧,请陛下责罚!”
    其他人见两位大佬认罪,也纷纷跟着附和道:“臣等惭愧,请陛下责罚!”
    “责罚就不必了,诸位也是出于一片为大明的心,希望诸位能够谨记朕刚才说的话即可!”朱由校朗声说道。
    “是,陛下,臣等谨记!”众人一同回道。
    李长庚心里是十分的高兴,因为他再次猜中了皇帝的想法,而他的做法刚好简在帝心。
    重修三大殿之事,最终因朱由校与李长庚的反对而作罢,既然皇帝否决,科道言官也只能偃旗息鼓。
    文官们不能将皇帝怎样,但可以对阻碍他们发财的李长庚进行攻击。
    虽然不能明面上进行直接报复,但可以采用一些看不见的手段进行反击,比如李长庚交代的事情敷衍不积极,科道言官专挑李长庚的漏洞与短处进行弹劾。
    对于科道言官针对李长庚的弹劾,朱由校基本看都不看直接留中不发,好不容易有一个主动向他靠拢的大臣,朱由校自然要格外照顾,不然今后谁还会主动投靠他。
    朱由校可不想像崇祯那样,最终弄得个君臣离心离德,朝臣全都变成了甩锅狂魔与磨洋工大师。
    弹劾李长庚的题本多了,朱由校会挑选几个屁股不干净的官员进行严惩,交完罚款后,顽抗分子去与他们在云贵的前辈们作伴,其他的则大多数去偏远地区担任县令。
    打板子是不可能打板子的,那样只会助长他们所谓的士林声望,罚钱与流放便是很好的选择。
    自此,朱由校贪财的名声,就这样被传了出去。
    对于反对重修三大殿的原因,朱由校除了因国事的确艰难外,还有就是觉得实在没有必要,他已经完成了登基与大婚,至于早朝,他能平均做到一月一次就不错了。
    明朝中后期之后,早朝早就变成了一种礼仪与互相攻击的党争工具,能解决的大事少之又少。
    真正的大事决策,大都是与事情关联的一些官员协商后得出,比如西南土司平叛参会的是内阁、兵部与户部,重修三大殿则是内阁、工部与户部,两者都与吏部、刑部、礼部、督察院、大理寺等衙门无关。
    早朝人多,或许会有其它不同的思路,但大都都是外行瞎干涉内行,你一句我一句,一上午结束了,啥事都没解决。
    对于这种低效的决策方式,掌握有现代人思维的朱由校自然是非常反感的,简直是在浪费他的生命,有时候朱由校实在搞不懂崇祯为何那么痴迷于早朝,甚至还时不时有午朝与晚朝。
    把办事的人都拘于一处打嘴仗了,哪还有人去办事。
    反对重修三大殿,朱由校除了上面几个原因,还有基于换一种建筑风格的考量。
    后世的朱由校实地看过紫禁城的三大殿,说实话,除了惊叹于木质建筑的宏伟外,实用性实在不高。
    但现在就将三大殿换成其它的风格,肯定会遭到绝大数官员的反对,既然如此,何不干脆不修了,等官员们的观念转变后再来谈论重修三大殿的事情。
    此外,朱由校对于工部两千万的预算也是反对的主要理由之一,现在的朱由校可不是历史上的朱由校,虽然他深谙成本核算之道,但他可不想学历史上的天启帝自己亲自下场,参与三大殿的建造当中。
    除了赢得一个沉迷于木匠活的木匠皇帝的昏君称号外,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名声。
    而且,刚修完三大殿,他就挂了,连享受都没来得及享受,全便宜了崇祯这个二货。
    挡人财路者,如同杀人父母,朱由校可不想继续拉深官员们对他的仇恨,既然李长庚愿意跳出来给他背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