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开海的港口。
对隆庆开关的成果巨大化。
这是朱翊钧想让高拱为自己做得事情。
高拱坐镇中枢多年,办事能力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并且,这种宏观方面的调整,即便是张居正也远远不及高拱。
所以,开关之事,现阶段只有高拱能办好。
他需要为大明朝创建一个框架来,从零到一,很难,但从一到一百,却是有迹可循……
大开海港,允许海商出海,便会让此时的大明朝走向不同的历史道路……
商人出海,朝廷征税,不仅能够为朝廷创造巨大的利润,还能促使大明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让大明帝国走向海洋……
朱翊钧说完之后,便满怀期待的看向高拱。
这个时候的高拱积极性都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陛下,臣定不负陛下厚望……”高拱拱手应道。
全权负责海事,这对于闲置了数月的高拱,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感觉到了兴奋……
朱翊钧满意的笑了笑,而后他看了一眼冯保。
冯保得到皇帝陛下的信号之后,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圣明,高大人定能不辱使命……”
冯保作为宫廷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且是一个与高拱关系并不友好的掌印太监。
他必须在这个时候表态,告诉高拱,深宫之中,对你再无掣肘,也是让高拱宽心……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从冯保身上移至高拱,沉声道:“高爱卿,朕信你,隆庆开关,这是朕父皇在时之时的国策,朕为他延伸下去……这份重任,便托付给高爱卿了,等到再过半月,考成法之事,捋的顺利一些后,朕会召张爱卿,郭爱卿等人前来,共同商议,这段时间,高爱卿也要好好物色人员,朕一并调给你……”
“是,陛下。”高拱再次恭敬开口。
高拱心里面对于朱翊钧,已经在无当初的轻视。
在此时高拱的视角中,朱翊钧根本就不是一个十岁的天子,而是,精通权谋之术,又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合格君主。
在某一个方面来看,陛下就是世宗皇帝陛下的翻版,只不过,万寿帝君喜欢修道,而年幼的陛下,喜欢干事……
对于皇权的欲望,陛下甚至要超过先帝……
高拱说完之后,朱翊钧点了点头,而后轻声说道:\"朕虽年幼,然朕却喜读书。受读书之益,甚矣。朕觉其一,可增广见闻,知古今之事,晓天地之理,不至困于一隅之狭,而能观全局之大……”
“其二,可养浩然之气,书中仁人志士之德操,可励吾志,使朕一心心向贤,不为邪佞所惑……”
\"其三,可启智明心,诸多学问,皆藏于书卷,研读之,能令吾思维敏捷,洞察世事之微妙,以书中之礼教规范己行,成上古天子之风范,为万民之表率,故朕常于书海遨游,以求进益,以图能安邦定国,造福苍生……”
朱翊钧侃侃而谈……硬夸了自己一番………
这让高拱,冯保两人听着完全不同的感觉。
高拱:先帝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天子虽幼,却懂得这么多的道理,这少年天子,定是上天赐给先帝,赐给大明的,大明开国两百余年,国势定会在万历年间,扭转过来……
而冯保便是一脸狐疑:陛下,这么爱看书,我咋不知道……
而朱翊钧也不管两个人有没有其他得想法,还是自顾得说道。
“但朕每每读书之时,朕便不住的想起,我大明天下,是否人人都有书读……人人都能吃饱穿暖……”
“海瑞曾对朕说过,天下弊政,数不胜数,民力匮乏,百姓生活困苦……朕信他,天下田赋就那么多,故,朕要开海疆,让商人纳税……让商人们养兵,养士……”
“朕在登基之时,便发下宏愿,终其一生,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个时候,不管是高拱,还是冯保,心中都有了异样得感觉。
登基之初,便发宏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这真的是一个十岁天子说出来得话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看起来简单,要想一生践行,就是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
“高爱卿……”
“臣在……”
“莫负先帝之托,莫负朕之期望………开关之事,责任重大……”
“臣定不会辜负陛下得重托……”高拱再次跪地谢恩。
朱翊钧的政治口号喊得太响了,就连高拱,冯保这两个在权力漩涡中,挣扎多年的人心里面,也产生了些许的涟漪……
朱翊钧看着跪在地上的高拱,拍了拍手掌,清脆的声音传来。
而一直在门外张望的张鲸看到之后,赶忙摆了摆手,两个太监抬着一张匾,进入了乾清宫中。
这是朱翊钧用时一下午,在徐渭的指点下,完成的一幅字。
两个太监抬着匾到了乾清宫中。
“高爱卿,这是朕给你写的一块匾……”
高拱抬起头来,正看到面前的匾额……
“海上生明月”
落款,癸酉年……所盖印……“皇明继统少年天子印”
高拱望着那匾额,眼眶再度湿润,再次重重叩头谢恩:“陛下厚恩,臣万死难报!”
朱翊钧从龙椅上起身,而后下了台阶,亲自扶起高拱,说道:“高爱卿,朕与你共期君臣佳话,共期大明盛世……”
第一次扶起高拱是冯保。
而第二次扶起高拱的却是朱翊钧。
拉拢人心,朱翊钧是真会,若是高拱没有遭受重大挫折,以内阁首辅,加先帝病榻托孤的顾命大臣的双重身份之下,在今日,听着朱翊钧的话,绝不会感同身受,甚至,还会打断少年天子的话,告诫陛下,不要好高骛远。
但,现在的高拱,听着皇帝陛下的话,不仅感同身受,而且,感激涕零……
这也是朱翊钧想要的效果。
人才嘛,总是要多花费点心机,时间的。
从乾清宫走出,高拱抬头望着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背着手,朝内阁走去。
在其身后,跟着两个抬匾的太监。
高拱是越靠近内阁,背就挺得越直……
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说一不二的高肃卿,高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