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香菱,公子当真
作者:木棉扇   红楼:李纨,余乃谦谦君子最新章节     
    王睿的一番言语恰似一道惊雷,在香菱的心中炸开,脸色瞬间变了颜色,声音颤抖地问道:“王公子,此言无假吗?”
    薛宝钗也将带着疑惑与探究的目光投向了王睿,朱唇轻启道:“睿哥儿,你当真见过与香菱相似的女子?”
    自从香菱被薛蟠强行带进薛家以来,薛宝钗在与香菱相处的过程中,从她偶尔透露的只言片语里,察觉到香菱的身世绝非表面上那般简单。
    只是香菱被拐卖之时,不过才四岁,尚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能记得的往事极为有限。要凭借这些模糊的记忆寻回家人,真可谓是难如登天。
    王睿说出这话,原本只是临时起意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倘若直截了当地说:“姑娘,我知晓你的家人是谁,带你回家与他们团聚。”恐怕人家不仅不会相信,还会觉得信口开河。
    王睿脸上露出一抹尴尬的笑容,连忙解释道:“香菱姑娘,许是我看错了。待哪日我回金陵拜见故人,说不定就能弄个明白。”
    薛宝钗闻言,脸上泛起一丝轻笑,说道:“原来睿哥儿在这儿卖关子呢,但愿真能为香菱找到家人。”
    王睿郑重地点了点头,应道:“放心吧,我自会量力而为,尽力帮香菱姑娘的。”
    香菱身为金陵十二钗副钗,相貌自是出挑。她微微俯身施礼,感激地说道:“有劳公子了。”
    王睿在梨香院逗留了许久,始终未曾知晓薛姨妈去了何处。心中暗自庆幸她不在,否则看到自己与薛家女儿这般交谈,还不知会生出怎样的风波。
    就在王睿前脚刚刚离开,薛姨妈风风火火地回来了。一眼瞧见桌上尚未收拾的茶杯,眉头微皱,问道:“这是来了客人?”
    薛宝钗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轻声答道:“刚刚是睿哥儿来了一趟,交代了一些事情。”
    薛姨妈一听,心思顿时活泛起来,莫不是这王睿惦记上了自家闺女?她悄悄托人打探,得知王睿尚未婚配,心中大喜,忙说道:“好呀,女儿多和睿哥儿走动走动,联络联络感情。”
    薛宝钗顿时羞红了脸,娇嗔地回道:“娘亲,睿哥儿只是顺路过来而已,您别想太多了。”
    ...
    ...
    皇宫之中的悠长走廊上,齐鲁巡抚曹正神色恭谨,跟在元熙帝身后。身后紧跟着太监总管戴权和几位身着蓝衣的小太监。
    曹正身材高大挺拔,身姿矫健,显然是会些功夫的。鼻梁挺直,眉毛浓密如墨,双目炯炯有神,自有一种威严的官相。
    曹正出身于平民之家,其祖辈皆是老实巴交的普通人,家族中从未有人考上过举人。到了曹正这一代,不知是祖坟冒了青烟,还是他自身天赋异禀、勤奋刻苦,竟一举考上了进士。
    元熙帝当初登基之时,独具慧眼,一眼相中了曹正这一人才。若不是如此,曹正的后半生或许就只能在翰林院默默修撰度过。后来,元熙帝将他派往齐鲁,至今已将近十年之久。
    巡抚身为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手握军事大权,集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诸多权力于一身,堪称是一方的封疆大吏。
    元熙帝缓缓走着,看似漫不经心地开口问道:“在地方上当巡抚,这滋味可好?”
    曹正心中一凛,知这是皇上在试探自己,赶忙正色道:“有劳陛下关心,臣在岗位上日夜坚守,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每日都三省吾身,唯恐有负陛下的厚望。”
    元熙帝微微一笑,说道:“你呀,没必要如此紧张。就当是君臣许久未见,叙叙旧罢了。”
    接着,元熙帝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又道:“高丽和金人近来可还安分?有没有伺机通过海路袭扰我大周的子民?”
    曹正不敢有丝毫迟疑,回道:“陛下,齐鲁大地靠海,海岸线绵长辽阔。高丽和金人的水师实力薄弱,难以与我大周的水师正面交锋。但是,时常会派出小股人马偷偷入侵,一旦局势不妙,就乘船迅速逃离,实在是难以追寻其踪迹。”
    曹正所说句句属实,齐鲁大地在陆上距离金国和高丽较远,但在海上,却是与他们隔海相望。
    元熙帝眉头微皱,不满地回道:“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策略?难道你手下就没有兵马可用?还需要朕给你派兵不成?”
    曹正细细品味着元熙帝方才的话语,脑子飞速转动,突然恍然大悟,说道:“陛下的意思,莫不是想效仿他国,派咱们的人马去敌国暗中渗透,让高丽和金人体会体会这种被侵扰的滋味?”
    元熙帝微微颔首,想起王睿之前所说的那番话,说道:“这就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凭什么金人与高丽打过来,咱们就只能死板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何就不能主动出击,调转枪头?”
    元熙帝顿了顿,接着问道:“朕之前让你看过的土地税改革方案,你觉得如何?”
    曹正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说道:“陛下,此举无疑是对百姓有益的良策。豪门贵族们的利益恐怕会因此受损,必然会趁机作乱,试图阻挠。”
    元熙帝目光坚定,回道:“江南的权贵势力盘根错节,极为复杂。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改变原计划,不在江南推行土地税改革,而是转为在齐鲁施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此处遇到的阻力相对会小一些。再者,你作为朕的肱股之臣,朕相信你势必会全力以赴支持此事。”
    曹正心中明白,在齐鲁推行这一政策,确实比在江南遇到的困难要小。但即便如此,也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攻击。毫不犹豫地说道:“微臣感恩陛下的知遇之恩,为了陛下和大周的江山社稷,哪怕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元熙帝走上前,拍了拍曹正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土地数量代替人头税,这主意可不是朕想出来的,而是一位少年郎的建言。日后你们多相处交流,共同为朝廷效力,为大周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
    曹正暗自惊讶,究竟是怎样的少年能有如此远见卓识,恭敬地应道:“臣定当谨遵陛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