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史可法:不是“可惜”的“法师”
作者:冲浪冲上天   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最新章节     
    大家好,我叫史可法,不是“可惜”的“法师”,虽然我这名字听起来确实有点像是从某个玄幻小说里跑出来的角色。但实际上,我可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南京兵部尚书,算是朝廷里的大官了。
    不过,别看我官做得大,我这人其实挺普通的,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也没想过要青史留名。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守土,为民请命。结果呢,历史偏偏选中了我,让我成了那段风雨飘摇岁月里的一个注脚。
    我出生在河南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家境还算不错,老爹是个读书人,所以我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读书这条路。小时候,我最头疼的就是背那些之乎者也,心里总是琢磨着要是能去村头捉蛐蛐、放风筝该多好啊。
    但老爹总是板着脸,说:“可法啊,你可是咱家的希望,得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功名,光宗耀祖!”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啃那些枯燥无味的书。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崇祯元年考上了进士,算是给老爹争了口气。那时候,我心里还挺美滋滋的,觉得总算可以摆脱那些枯燥的书本,干点实事儿了。
    结果,命运给我开了个玩笑,我被分配到了西安府做了一个推官,整天忙着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我本想大展宏图,结果却成了“鸡毛掸子”,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
    不过,乱世风云变幻莫测,很快我就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天下大乱。这时候,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我赶紧投奔而去,心想着总算有机会施展才华了。
    果然,福王对我很赏识,让我做了南京的兵部尚书。这下子,我可算是“鸡毛飞上天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但是,我也明白,这乱世之中,官做得越大,责任也就越重。
    南明的小朝廷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内部却是纷争不断。马士英、阮大铖这些权臣把持朝政,弄得乌烟瘴气。我呢,虽然是个兵部尚书,但手里没什么实权,只能干瞪眼。
    外部呢,清朝的铁骑正步步紧逼,南明的江山摇摇欲坠。我心里那个急啊,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知道,要想保住这南明的半壁江山,非得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不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江北四镇的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听我调遣。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就像是得到了尚方宝剑一样。
    我赶紧把这四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各位将军,如今国家危难,我们身为臣子,岂能坐视不理?我愿意与各位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这四人一听,也是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听从我的指挥。就这样,我算是有了自己的“子弟兵”,心里那叫一个踏实啊。
    然而,好景不长,清军很快就压境而来了。多尔衮那小子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气势汹汹,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我心里那个紧张啊,就像是等着上考场的学子一样。
    但是,我知道这时候不能慌,得镇定下来。我赶紧召集起江北四镇的总兵,对他们说:“清军势大,我们不能硬拼,得智取。我决定坚守扬州,吸引清军的主力,然后你们再从侧翼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四人一听,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扬州的保卫战。那场面,那叫一个惨烈啊!清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则是拼死抵抗,寸土不让。
    然而,尽管我们拼尽了全力,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清军的攻势。扬州城破的那一天,我眼看着清军如狼似虎地冲进城里,心里那叫一个绝望啊!
    我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但是,我仍然不愿意投降,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做那屈辱的降臣!于是,我拿起身边的佩剑,对准自己的脖子,狠狠地一抹!
    那一刻,鲜血喷涌而出,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我终于明白,自己这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也算得上轰轰烈烈、无怨无悔了!
    后来,人们评价我,总是说“可惜可法”。但我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可惜”的“法师”,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明臣子,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再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再次拿起手中的剑,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苍生百姓,奋勇杀敌,至死不渝!
    如今,我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埋在了扬州的土地之下。但是,我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每当有人提起我的名字时,总会想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有一个叫做史可法的人,他曾经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奋斗过、牺牲过。
    而我,也愿意化作那历史的尘埃,永远地守护着这片我曾经热爱过的土地和人民。因为我知道,即使我身死国灭,但我的精神却将永远地流传下去,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尊严而奋斗不息!
    岁月悠悠,转眼已是几百年。扬州的人们没有忘记我,他们在我的墓前建起了祠堂,供奉着我的牌位。每逢清明时节,总会有许多人前来祭拜,为我献上鲜花和美酒。
    我听说,后来还有人写了一首诗来纪念我:“梅花岭上梅花开,冷艳幽香映日来。烈士忠魂何处去?史公祠内永徘徊。”这首诗让我感动不已,因为我知道,即使我身死多年,但我的精神却仍然被人们所铭记。
    回顾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波折。我经历过明朝的辉煌,也见证了它的衰落和灭亡。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兴亡,不仅仅取决于君主的英明与否,更在于每一个臣子的忠诚和担当。
    如果每一个臣子都能够像我一样,为了国家的兴亡而奋斗不息,那么即使国家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能够转危为安、重振雄风。因为,一个国家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军队和武器,更在于它的人民和他们的精神。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明臣子。我所做的,只是尽了我应该尽的忠诚和担当。如果我的一生能够给后人带来一些启示和激励,那么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我知道,即使我身死多年,但我的精神却将永远地流传下去。它将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尊严而奋斗不息!而我,也将永远地守护着这片我曾经热爱过的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