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忠义也可以是利益
作者:秋宵一梦   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最新章节     
    时文彬只是一个作风清廉的文官,还没有那种临大事而静气的本事,文人爱想,他也是一时间被自己设想的处境困住,这才慌了神。
    眼下听到宋江提出他此前的招安法子,时文彬回过神来,顿时安心了不少,赞同道。
    “咦,你说的不错,只要劝降几人,剪除逆贼的羽翼,刘玄那厮便是有再多的粮食亦是无用。”
    话音未落,时文彬眼前一亮,自顾说道。
    “此次是府尹相公主事,就连蔡府亦有参与,想那栾廷玉是个有本事的义士,我实是不忍他屈身从贼,我可向府尹上报,请的州命,许其一个州府官身,或可让他在永安军中谋个职位。”
    听得时文彬竟会向济州府尹请命,为栾廷玉谋划一个州官,直教堂下众人心头火热。
    果是杀人放火受招安。
    宋江混迹于黑白两道,自是对栾廷玉这般有着一番好感,虽未谋面,但心向往之。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对于时文彬的安排,宋江虽是羡慕,但却无嫉妒心肠,而是赞同道。
    “相公英明,那栾廷玉本就是军伍出身,若是能有永安军职位相许,必是合其心意的。”
    时文彬浅笑一声,得意道。
    “当是如此!”
    见靠山时文彬被宋江说的眉开眼笑,赵得也想表现一番,急忙挺身而出,向堂上一拜道。
    “相公,小人多得相公提拔,一直感激肺腑,深表涕零,常怀为相公赴汤蹈火之志,赵得愿前往梁山泊劝栾廷玉归顺官府,以为相公分忧!”
    赵得自是心中有着打算,铁棒栾廷玉一听就不是个心狠手辣的,而且听宋江说的头头是道,明显栾廷玉是心向朝廷正道,这功劳不捡白不捡,又能在时文彬面前表个忠心,还能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
    一举多得,美滋滋。
    赵得都有些佩服自己了,直觉果然没有白取这个名字,此时不得,还待何时啊。
    面对赵得的请命,在场众人亦不是傻的,谁还不知道赵得的想法。
    朱仝性格谨慎多智,他本就有心向刘玄传信,此时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亦是向时文彬行礼请命道。
    “相公,朱仝此前受梁山大辱,丢了颜面,多蒙相公不弃,使得我继续担任都头一职,实是感激。我本是戴罪之身,愿将功折罪,接下此番差事,以报相公恩德,望请肯允!”
    朱仝面红如重枣,言语似虎声,端的是一表堂堂,凛凛威风。
    一边是目光如炬的能人朱仝,好似云长在世,一边是其貌不扬的下属赵得,宛若过路行人。
    大宋当家人赵佶对于关羽关云长的感观其实一般,毕竟关羽是武将,还是一个傲上的,这完全不符合赵官家的心意。
    赵官家心中的武将是那种视君如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手握百万大军,一旨令下,也会引颈受戮。
    关羽手握大军,节制一方,可以和皇帝刘备称兄道弟,还贬低一国之主东吴大帝孙权是犬,更能无令之下领数万大军随意攻伐,这不是桀骜不驯,猖狂无度的反面武将嘛。
    似关羽这类的武将在宋朝,保不齐就是下一个太祖,所以关羽在宋初时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武庙中被赶了出去。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对武将有着阴影。
    关羽就被赵匡胤扣了个曾失身从贼的帽子,就是流传后世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这是在曹操帐下发生的事,可老赵以关羽的主公是刘备,不应该为敌国曹操效力,就把关羽和其兄弟张飞一道请出武庙,不再享受祭祀。
    张飞不也和刘备称兄道弟,这是大不敬,老赵也是看不爽他,给的理由是苛待将士,酗酒误事,真有够扯淡的。
    有趣的地方也在这里,张飞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君子是士人,小人是底层士卒,关羽则是重士卒而轻士大夫。
    按照大宋重文抑武的观念,张飞在士大夫的眼中应该是要比关羽好的,可自赵匡胤后,关羽张飞虽然又被请回了武庙,但关羽却一骑绝尘,封号远超张飞甚至同列诸人,地位直逼武庙第一人姜太公。
    艺术家赵佶先是加封关羽为忠惠公,一举让关羽自豪的汉寿亭侯进爵为公,又加封关羽为武安王,使得关羽走上王的道路,最后又又恩赐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横跨武庙诸人之上,唯一比关羽高的就是武成王姜太公。
    水浒中的大刀关胜就是关羽的后人,他挂在嘴上的就是艺术家赵佶为关羽加封的义勇武安王。
    而关羽的好兄弟张飞还是老样子,地位不变,职位不变,桓侯伴随其一生。
    那为何关羽的待遇会在赵匡胤死后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
    起因便是宋神宗赵顼,赵顼一直谨记‘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他常常自比刘备,一改此前认为汉献帝禅位曹魏,曹操才是正统的观念,开启了尊刘抑曹的先河。
    皇帝都自比刘备了,那么作为刘备第一战将的关羽又怎么能是不好的。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士大夫文官还不得大肆赞扬关羽,本来张飞也是一个好人选,奈何张飞的事迹没有关羽多,不够经典。
    而且汉昭烈帝刘备可是为了关羽向敌国报仇,不止折损了几十万大军,还连命都丢了,这是多么好的题材。
    既是表达了君臣之谊,又有忠义之情,妥妥的标杆。
    为了大宋稳定,为了皇帝喜好,为了抑制武将,关羽的忠义就被文官大肆宣扬,一本春秋忠义由此贯穿关羽的一生。
    九分真,一分假,才是最高的境界。
    说的人多了,不止别人信了,连自己人也信了。
    关羽的神性在文官士大夫阶层的影响是最深的,武将百姓尊崇关羽的忠和义,敬仰关羽的兄弟情和家国义,行事方面也往这方面靠。
    但文官就不同了,他们看书仔细,想的深啊。
    连关羽这般忠义之人,不都有为了大义委曲求全的一刻,那么文官也得学习一下,向先贤致意不是。
    世上没有刘备曹操,但有宋辽金。
    为了大宋的未来,身在辽金心在宋不也是大义的一种体现,反正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挂印封金回归大宋赵官家的怀抱。
    大方向可以有这种选择,小方面能够如此操作的就更多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关羽的忠义就必须得宣扬。
    忠义也可以掺和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