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本还不够多吗?
允禄都能想到苗嘉卉挑灯夜战的场景了。
离苗嘉卉上次写《女史》才过了几年,做公主时,搞粮庄创收,从胤禛登基后,又天天与胤禛和他斗智斗勇,还要解决后宫争斗。
允禄很想问苗嘉卉一句,你平时睡过觉吗?那可是毛笔字啊。
胤禛得知苗嘉卉又给地方上的命妇赐了书,隐隐觉得不对,仔细看了《劝君》内容,发现确实是写女子怎么成为贤内助,就把此事放在一边了。
端嫔得知《劝君》内容后,惊诧道:“她是想教天下女子如何成为皇后吗?”
即使淑和在延庆殿,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皇上了,她真的要这么活下去吗?
她默默告诉自己,不要急,等皇后出宫后就好了。
年世兰看了《劝君》后如获至宝,这个她也会写啊,眨了眨眼,就提笔给哥哥写了封全是劝君开头的信。
一个月后,收到了年羹尧称赞她文采飞扬的信,把她高兴得捧着信转了好几圈。
想到胤禛,她想写一篇讽刺讽刺他,但想到苗嘉卉的叮嘱,还是忍了下来。
然后,万分不舍地将她和两位哥哥的信件全部烧掉。
四月下旬,苗嘉卉的巡幸准备终于要开始了,仪仗和典仪由胤禛命允禄亲自挑选,都统瓜尔佳哈达哈带队,随行侍卫一百人,八旗清兵两千人。
看着挺唬人,康熙当年巡幸塞外整整带了两万清兵,还不算随行侍卫。苗尚书提出质疑,胤禛拿康熙带的有后妃和皇子说事。
祥太妃想要同行,被皇上拒绝。
苗嘉卉戴着皇后朝冠,穿着宽大堆叠的朝服,站在凤辇上,回望送行的人,阳光刺眼,她高贵冷艳,遗世而独立,与紫禁城面对面。
许多年后,人人还在津津乐道她当时的风仪绝代。
胤禛身后,年世兰痛哭出声,跪倒在地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是她内心真诚的祈愿,祈愿苗嘉卉千岁千千岁。
她一喊出声,后宫妃嫔和大臣们也都跪伏在地:“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胤禛望着她的凤辇远去,听着京城百姓也在夹道相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听着妃嫔和孩子们的哭声,他忽然怅然若失,这是最后一面了。
凤撵仪仗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妙言掀开珠帘往外面看,忽然小声惊呼:“是富察侍卫和琅嬅小格格。”
苗嘉卉看向不远处的矮峰,富察广成和富察琅嬅无声向她行拜别大礼。
她微微一笑,朝他们挥了挥手。
凤辇渐渐远去,富察广成紧握拳头,望向紫禁城的方向,眼里燃烧着熊熊怒火。
苗嘉卉这次巡幸的路线是,经直隶到山东,再到江南地区,最南到江西,然后从湖南湖北、陕甘两省,绕到蒙古、吉林,最后停在盛京—胤禛给她安排的停棺之地。
一路上,她要将地方民生情况和赋税改革情况如实上报给胤禛。
也许胤禛根本没想着她能巡幸完这些地方,毕竟有三个愁眉苦脸的太医跟着,随时准备犯抄家灭族的大罪。
驿馆里,苗嘉卉吹了吹热腾腾的药汁,慢条斯理地说:“三位,左右都是死,想好怎么选了吗?”
太医们看着架在脖子上的刀,皇后娘娘,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卫贯仲身体稍稍往后撤:“皇后娘娘,药凉了,不如微臣再去给娘娘重新熬一碗?”
其他两位同僚不由瞪向他,为什么要抢我们的话。
在都统哈达哈巡逻回来之前,苗嘉卉轻松解决了太医的问题。
太医们的家人都在京城,所以皇命不可违。如果给苗嘉卉下毒药,苗嘉卉不知道还好,回去说不定还能逃过一劫。
但是苗嘉卉知道了,她万一直接上报,皇上自然不会说是他授意的,他们也没接过圣旨,肯定是抄家灭族的命。
于是,双方达成共识,能拖一日是一日。
哈达哈走到端着药碗的卫贯仲面前,浓眉皱紧:“皇后娘娘不喝药?”
卫贯仲面不改色地回道:“这副药要趁热喝,现在稍微有些凉了,我再去煎一服。”
哈达哈点头:“皇上特意交代,此次巡幸时间长路途远,非常劳累,一定要让皇后娘娘好好喝药。”
卫贯仲和其他两名太医相视一眼,然后说:“皇上和皇后娘娘真是伉俪情深。”
心里想的是,皇上真不是人啊,给自己妻子下毒药,还派人监视。
虽然皇上没有亲口授意,但事实就是事实。
胤禛没有想到,苗嘉卉走的第五天,他就收到了苗嘉卉的折子,是奏折,不是信。
奏折言简意赅地说了一路见闻,还有保定府的粮食生长情况,因离京城比较近,摊丁入亩推行十分顺利,通过道路和商铺情况,可以看出官吏还算清明。
然后提了很多建议,第一项就是修路。
胤禛也想修路,但是没钱没人,刚给百姓减负,又让人服劳役,是不是有点太变幻无常了?
苗嘉卉也没指望自己的建议能被胤禛采纳,她是为了能接见一些大臣,埋个伏笔。
随行人员也有十几位官员,都是没有关系得罪了人被塞进队伍的,他们经常看到凤辇停下时,皇后娘娘伏案记录东西的身影。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皇后娘娘就给皇上上一道奏折;等皇上认真批复后,皇后娘娘便命关山海拿给他们这些人传看。
在快到达济南时,苗嘉卉忽然对十几位官员说;“想必行了这么远的路,大人们皆有感触,不如和本宫一起上个折子,总结下之前的行程。”
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便各抒己见,由苗嘉卉总结了一下,然后分了一下功劳,比如有人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生和赋税情况,有人遇到叛贼临危不惧……一一记录在案,由为首的翰林院侍讲学士誊抄,上报给了胤禛。
胤禛一看是苗嘉卉只提了一个建议,十几个大臣商议的结果,奏折也不是苗嘉卉写的,和粘杆处传回来的消息一模一样,便给了随行大臣们嘉奖,有功之臣皆升半级。
随行大臣们收到快马加鞭地圣旨,感激涕零,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大家一扫之前的颓然之气,决定好好地帮皇后娘娘视察各地民情,不让皇后娘娘过于辛劳。
之前大臣们只是稍微有点同情苗嘉卉,并且觉得自己前途渺茫,现在虽然是胤禛给他们升了官,可他们下意识地将两者比较,发现苗嘉卉认真负责,才华横溢,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