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东坡遇琴操——红颜知己一段情
作者:耕文轩主人   东坡往事最新章节     
    东坡诗中的浑瑊,本名日进,浑瑊精通骑射、武功过人,生性谦虚谨慎,虽位至将相,但从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终生。时人常将其与金日磾相提并论。后世亦有将其与李晟、马燧并称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之说。
    浑瑊自唐玄宗天宝初年从军以来,转战西北,大破阿布思;平定安史之乱、周智光叛乱;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屡破吐蕃、回纥;血战奉天,讨平李怀光叛乱等征战五十余年,为维护唐朝的统治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冬季,浑瑊卧病。十二月二日,浑瑊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德宗得知噩耗,极为悲痛,为他辍朝五日,大哭不已,群臣都前往延英殿奉慰。德宗追赠浑瑊为太师,谥号“忠武”,赠绢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后丧车即将抵京时,德宗又为其辍朝,命京兆尹监护其丧事。
    由于爱屋及乌,浑瑊的两个儿子也因为父亲的荫庇,成为当朝达官。
    至于苏东坡写此诗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对于朝廷的忠心,我们不得而知,但后世的学者们经过考证,这首诗是《东坡集》里收录的最后一首诗。
    这本《东坡集》为东坡先生亲手编录,随其出处,古律诗相间,因此谬误极少,于东坡在世时已经行世。至于此后的诸如《后集》、《内制集》、《外制集》、《奏议》、《和陶集》、《应诏集》等六种集子,不管是杭本还是蜀本,也许都不是东坡先生亲手辑录。甚至,收诗止于建中靖国元年的《后集》与收诗止于元符三年的《和陶集》行世时,坡公已不在人世矣!
    苏东坡写完歌颂浑瑊的诗作后,又根据宣德郎、前权知信州军州事侯临在现场考察后的建议,决定自浙江的上流石门处,并山而东,开凿运河以达江。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横亘江中的浮山之险。东坡先生还曾与两浙路转运副使叶温叟、两浙转运判官张璹、侯临、张弼都还亲自到现场察看过。
    因为浙江大潮来自海东门,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伏激射,遂沉公私船只不可胜数。苏东坡经过与众人的商量,决定自浙江上游的石门,并山而东,开凿运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于龙山运河,以避浮山之险。众人经过谈论,都觉得这是件无穷之利的大好事。
    于是,苏东坡便上书朝廷,想争取一点朝廷的钱物上的支持,好将此事办成。
    谁知,苏东坡的奏状递上去之后,朝中有些人或因嫉妒东坡成功,便撺掇着当地的官员“力排之”。是故,此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转眼之间,苏东坡的杭州知州任就要到期了。回想起这几年的岁月,东坡先生不禁感慨万千:
    这期间,东坡先生曾举荐过州城(隶属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人欧阳经,此人家世业儒,经尤颖异。登进士第后,辄乞归,建一草堂,日读书其中。起初曾为杭州幕官,以诗文见称。后经东坡先生的举荐,官至朝散大夫知封州(治所义宁县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开平县西)。
    东坡还曾举陈觉民应制科,赞赏过龙井辩才的先生、僧若愚的诗文“当日当能振辩才家风”。当东坡先生曾在双桧堂前手指二桧,说了上句“二疏辞汉去”,徐璹当即对出下联曰:“大老入周来”,东坡对此句击节久之。
    守杭之际,东坡先生尝与常州江阴人胡哲以及富阳人、秘书丞李友谅、朱照僧、钟守素、思聪(闻复)禅师、遵老从游。做过《二鱼说》对于世上的乱发火后追悔莫及与欲盖弥彰的两种行为感到悲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同时,施舍了亡母程夫人遗留下来的簪子与耳环,并命画工胡锡来画佛像,用来追荐父母在阴间得到福佑。
    东坡守杭时,不仅当庭嘲笑过贪而无耻的县官,还流传过他断案的一个段子:
    有人欠二万绫绢钱不还被告上府衙,东坡遂呼之上堂。询问之下,方知此被告几代人以制扇为业,今春以来,适父死,又加上连雨天寒,所制不售,并非故意不还绫绢之资。
    苏知州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须臾扇至。东坡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外出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拖欠),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再有就是苏东坡与官妓琴操的故事:
    琴操可谓一生坎坷。她原名蔡云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她十三岁那年,父亲犯法下狱,她受到牵连,被充为歌妓。琴操很有才华,她曾经将秦观的《满庭芳》一词换韵,就是将每句的韵脚换掉,但是不害原意。
    琴操因此才名大振,轰动一时。
    事情是这样的:苏东坡与下属们在西湖游玩,有一倅闲唱秦少游的《满庭芳》,偶然误举一韵云:画角声断斜阳。当时,适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非斜阳也。
    倅因戏之曰:尔可改韵否?琴操即改阳字韵,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殇(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茫茫(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孤村)。
    魂伤(销魂)。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黄昏)。
    东坡闻而称赏之。
    之后,因东坡游西湖,戏琴操曰:我作长老,你来试问吧?
    于是,琴操云:何谓湖中景?
    东坡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琴操又云:何谓景中人?
    东坡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鬓亸巫山一段云。
    琴操又云:何谓人中意?
    东坡曰:惜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意思是琴操的才华令这两个人都为之失色。)
    琴操再云:如此究竟如何?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遂彻悟,即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长伴孑影。
    琴操真的彻悟了吗?这个可怜的女子,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如果琴操真的看破红尘,又何以如此短命。
    相传,东坡得知琴操圆寂以后,面壁而泣,惭愧不已。有人说,东坡将琴操从牢笼里救出来,又给了她更坚固的牢笼。这个牢笼叫作“爱情”。琴操身为歌妓时,犹能拥有一个鲜活的人生,但爱情的牢笼却无处不在,最终把她挤压得粉碎,风化成齑粉。
    琴操出家后,苏东坡、黄庭坚、佛印曾多次来玲珑山探望她,一起品茶煮酒,吟诗作对,也曾劝她回杭州,无奈琴操心意以绝,东坡只好借酒消愁,醉卧在玲珑山上,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动人的故事。
    琴操的轶事甚多,包括与苏东坡交往的种种趣闻,她受到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一天,两只游船相撞,十六岁的琴操与已到知命之年的苏东坡相遇。当时苏东坡是杭州知府,琴操是名噪一时的歌妓,后来她虽已被东坡赎身,但受到世俗和伦理的束缚,两个有情人终不能结为连理。琴操曾为东坡抚琴一首,被东坡的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
    民国时,郁达夫、林语堂和潘光旦还曾来玲珑山拜谒过琴操墓,见琴操如此的声名远扬,但翻遍八卷《临安县志》却不见有关琴操的记载。气愤的郁达夫作诗叹道:“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东坡生性率真,平时饮食衣服皆草草,到了杭州更是如此。
    夏季,他喜欢到祥符寺琴僧惟贤房间休憩,到了之后则脱巾褫衣,露两股于榻上,令一虞候(虞候在宋代是一种军事官职,其职责包括军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务)搔之,起视其岸巾,止用一麻绳约发尔。
    虽然东坡先生的生活细节不太讲究,但是每逢作文援引或有赋咏及著撰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从学于自己的秦觏与叔党诸人检视而后出。
    隐居于杭州西湖的林逋,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结庐杭州西湖的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不娶,世称“林和靖”。
    林逋携鹤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又酷爱梅花、仙鹤,故有“梅妻鹤子”的典故。
    东坡先生因慕其“清节映世,闲淡浑远”的品格,又因当时钱塘有座水仙王庙,林和靖的祠堂正好距之不远,遂移林和靖的神像配食水仙王。
    东坡离任前,范仲淹的后人中有一位宣德郎曾赠给他五两黄金、一百五十两白银作为盘缠,此人在东坡离开黄州时,就曾经馈赠过钱财,那时的东坡已近乎乞丐尚且不收,何况今天。东坡先生索性将这些钱财运到杭州后,当做此宣德郎的意思,施舍给了自己在黄州创办的病坊。
    临别杭州之时,东坡先生将与自己一同进身退处,历经惊险与安泰,但从无忽燥忽湿的一方龙石砚留给了道潜(参寥)。东坡还与道潜开玩笑说,此砚也要跟随参寥子一同出家,将要去过寂寞的生活了。
    东坡在杭期间,曾吟咏过白云峰所产的白云茶,还在寿圣寺亲植海棠一株,给招贤寺的尉迟贡井、梅泉书过匾额。煮茶下竺,题诗水月寺。还流传东坡先生在西湖边修建过一座水明楼,带着王朝云一起前往游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