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窦妙(一)成为皇后
作者:史嗑郎王   封建历史女权人最新章节     
    封建历史,凡女强人者,必涉足皇权。大多都具有:性格强,能力优,处事决,手段多,心够狠,命够长,话题多,影响大等特点。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东汉时期的“六后临朝”,诞生了几位临朝理政的女权人。作为东汉“六后临朝”的第五人,窦妙在这个时期,所面对的局势已经比较的复杂了。整个东汉的国祚走到这个时候,已经是疲态尽显了。
    作为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位皇后,她的上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贵族身份,而非皇帝的宠爱。窦妙来自于,扶风平陵(今天陕西咸阳一带)窦氏。和东汉六后临朝的第一人,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同宗,都是东汉的贵族窦氏,祖上窦融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虽然,在汉和帝时期,章德皇后被拉下了马。窦氏一族,遭到了牵连被打压。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离开了权力的核心圈。但是,窦氏家族的根基,够广够深,并没有被彻底毁坏。经过几代人之后,便再次崛起了。
    窦妙的父亲窦武,是东汉初年名臣窦融的玄孙。其家族背景显赫,窦武的父亲窦奉,曾担任定襄太守一职,在当地颇有政绩,备受百姓爱戴。
    窦武自年轻时起,便以擅长研习经术且具备高尚的德行而声名远扬。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常常能在学术研讨中,提出令人深思的见解。
    曾经,窦武在广袤无垠的大泽中教授门生,那里风景优美,湖水波光粼粼,周围绿树成荫。然而,窦武一心专注于传道授业,丝毫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他在教学之时,从不谈论时政,并非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是深知学术的纯粹与独立之重要性。他希望门生们能够先扎实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日后再以所学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当时,关西一带的学者和民众,对窦武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学说和品德,成为了众人效仿的楷模,不少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只为能聆听他的教诲。
    窦武的名声,之所以能在关西显着传播,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更是由于他那高洁的品行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得益于自己父亲的名声,以及窦氏一族的影响力,窦妙成功地踏入了汉桓帝的后宫,成为众多妃嫔中的一员。
    然而,关于窦妙个人的学识水平,历史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记载。但是,通过对东汉时期,选拔皇后的历史传统,以及窦妙后来执政时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窦妙本人可能具有相当出色的学识,并拥有姣好的容颜。
    在那个时代,选拔皇后不仅仅看重外貌,更注重其品德,才智和文化修养。窦妙能够进入后宫并最终登上后位,说明她在这些方面,必定有过人之处。
    而且,窦妙在临朝称制期间,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这也暗示着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此外,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容貌要求较高,尤其是皇室成员。窦妙能被选为皇后,其外貌想必也是出众的。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窦妙不仅具备一定的学识,还有着相对美丽的容貌。
    在窦妙入宫之前,汉桓帝就已经立过两任皇后了。第一任皇后梁女莹去世之后,汉桓帝立了自己宠爱的贵人邓猛女为皇后。
    自从邓猛女登上皇后之位,起初或许还能谨守本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仰仗着这无比尊贵的地位,渐渐地变得骄横霸道起来。她行事愈发肆无忌惮,仿佛整个宫廷都要对她唯命是从。
    在宫廷之中,她与刘志宠妃郭贵人等人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她们相互谗毁攻讦,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邓猛女凭借着皇后的权势,常常对郭贵人等,进行打压和排挤。而郭贵人也不甘示弱,凭借着皇帝的宠爱,想方设法在皇帝面前,诋毁邓猛女。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宫廷内部充满了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公元165 年二月的一天,邓猛女在宫中酗酒,酒精的作用,让她失去了理智,行为更加张狂放纵,甚至行凶伤人。
    此事传到了刘志耳中,刘志怒不可遏,他无法容忍邓猛女如此无法无天的行径。于是,刘志果断地将其打入暴室,这是一个充满了苦难和折磨的地方。并且,下达了让她自杀的命令,以正宫廷纲纪。
    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出身贵族的窦妙,被选入掖庭。窦妙能够入选,不仅依靠自身的条件,也可能与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时此刻,面对空置的皇后之位,各方势力又陷入了争夺
    邓猛女自杀事件之后,汉桓帝刘志心中便萌生出了,立宠妃田圣为皇后的想法。然而,这一决定,却遭遇了群臣强烈的反对。
    司隶校尉应奉,怀着满腔的忧虑上书,言辞恳切地引用了西汉赵飞燕,灭绝皇嗣的惨痛例子加以反对。
    要知道,赵飞燕在西汉时期,凭借着自身的美貌与手段获得恩宠,却做出了灭绝皇嗣这般令人发指的恶行,最终导致了汉室血脉的凋零和王朝的动荡。应奉以此警示刘志,不可重蹈覆辙。
    与此同时,太尉陈蕃,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立田圣为后。陈蕃以田圣出身卑微为由,据理力争。他深知,皇后之位,关系到宫廷的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出身卑微的田圣,难以承担起这一重任。并且,陈蕃还提议册立出身世家的贵人窦妙为皇后。
    于是,刘志与陈蕃等大臣,就立后事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陈蕃等大臣态度坚决,毫不退让,非要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到底。而刘志也不肯轻易妥协,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但最终,刘志在陈蕃等大臣的强大压力之下,争不过这些坚决的大臣。他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不得已之下,只好于同年冬十月辛巳,立窦妙为皇后。
    这一场立后的风波,不仅反映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揭示了东汉时期大臣们,对于皇后人选的重视以及对于王朝稳定的关切。
    当然,从这件事情当中,也不难看出,窦妙这个人刚入宫没多久,就能登上皇后之位。靠的可不是她自身的能力,或者皇帝对她的宠爱,而是她那高贵的出身背景。另外,这也是各方势力,各个政治团体之间,相互妥协与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不过,窦妙虽然因为政治因素,顺利成为了皇后。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始终没有进入汉桓帝的内心。可以说,汉桓帝对于她是十分排斥的。首先,汉桓帝对她还没有相对的了解和喜爱。其次,汉桓帝立窦妙为皇后。像是一种被迫的政治妥协,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所以,尽管窦妙登上了皇后的尊贵之位,但她却很少能够受到汉桓帝的宠幸。在那幽深的宫廷之中,窦妙常常独守空闺,满怀的期待化作无尽的失落。
    汉桓帝的心思,全然不在窦妙身上,他最宠幸的依旧是田圣等人。田圣等人,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与手段,将汉桓帝的目光紧紧吸引。
    她们或许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或许有着能言善辩的巧嘴,又或许有着别具一格的才艺,总之,她们在汉桓帝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宫廷的宴会上,汉桓帝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田圣等人的身影,对她们的一颦一笑都格外关注,赏赐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而窦妙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这一切,心中的苦涩无人能懂。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得窦妙在宫廷中的地位愈发尴尬。她虽有着皇后的名号,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宠爱和尊重,只能在这看似繁华实则冰冷的宫廷中,独自承受着寂寞与孤独。
    这一切的遭遇,都让窦妙的内心多有不满。不过,碍于汉桓帝,窦妙当下也是只能默默承受,并且将这些委屈全部记在了心里。随着这种不甘的情绪慢慢的积累,窦妙的怨恨也慢慢的变得深沉。
    而窦妙本人,并没有这仁德的宽广胸怀。对于和自己争风吃醋,全然不将自己这个皇后放在心里的人,窦妙应该是恨的牙痒痒。而这些人,自然也成为了窦妙日后报复泄愤的对象。
    公元 167 年的寒冷冬天,汉桓帝不幸卧病在床,身体每况愈下。在病情的折磨下,他做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决定,擢升田圣等九名采女为贵人。这一举动,无疑在宫廷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终究没能抵御住病魔的侵袭,与世长辞。他的离去给宫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不确定性。
    而窦妙,这位以忌妒残忍着称的人物,心中早已积怒于田圣等人。她的忌妒或许源于宫廷中复杂的权力争斗,或许是出于对自身地位的担忧。
    在汉桓帝的灵柩尚在前殿,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尚未消散之时。窦妙便迫不及待地,将田圣杀害。她的这一行为,不仅彰显了她的残忍决绝,更是对宫廷礼仪和人伦道德的公然践踏。
    这种宫廷内部的争斗和杀戮,在许多朝代都屡见不鲜。后宫的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往往残酷而无情,人性的丑恶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窦妙的行为,只是这漫长历史长河中,众多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
    解决田圣之后,窦妙内心的怨结还是没有完全解开。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竟又萌生出要将汉桓帝的所有贵人,都置于死地的可怕念头。她的这一想法,犹如一场风暴,在宫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让众人惶恐不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常侍管霸、苏康挺身而出,苦苦劝谏窦妙。他们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让窦妙打消这一极端且残忍的念头。
    管霸列举了过往朝代中,因过度杀戮而导致王朝衰落的例子,苏康则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这种行为将会带来的恶果。他们的劝谏声在宫廷中回荡,充满了焦急与忧虑。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窦妙最终就此作罢。然而,这一事件却为管霸和苏康,埋下了祸根。因为他们的劝谏,忤逆了窦妙的意愿,让窦妙心中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不久之后,窦妙寻得机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将管霸、苏康这两名宦官,残忍屠杀。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宦官在宫廷中的地位,往往十分微妙,他们既可能因得宠而权势滔天,也可能因得罪权贵而性命不保。管霸和苏康的遭遇,正是这种复杂宫廷斗争的一个典型写照。
    汉桓帝刘志驾崩之后,令人唏嘘的是,竟没有任何子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状况使得皇位的传承陷入了僵局,也让朝廷内外,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氛。
    公元 167 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窦妙因其特殊的身份,被尊为皇太后,瞬间站在了权力的核心位置。由于汉桓帝无子,这一棘手的状况,皇位的继承问题,迫在眉睫。
    窦妙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召来侍御史,河间人刘儵,共同商讨对策。
    窦武面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焦虑与急切,向刘儵仔细询问河间国中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因素,最终推举了,解渎亭侯刘宏。
    他向窦武详细阐述了推举刘宏的理由,从刘宏的品德修养到治理才能,一一列举,力证其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窦武听后,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入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自己的女儿太后窦妙。窦妙在宫中仔细倾听父亲的陈述,反复思量,最终认可了这一选择。
    于是,窦妙果断作出决定,派遣代理光禄大夫刘儵持符节,率领威风凛凛的左右羽林军,奔赴河间迎接刘宏继位。
    当然,此时身为皇太后的窦妙,成为了东汉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她也将开启自己的女权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