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守军
作者:偏爱紫色的小李   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最新章节     
    在这个年代,岁月沉淀的老者,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心怀千帆阅尽的细腻与沧桑。许牧简简单单一句话“有酬劳”,如同春风拂过荒原,瞬间在他们心底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在此之前,这些老者不过是怀着听天由命的心情,在阳城默默等待生命的终章。
    “应修书一封,托付于老房,嘱咐他妥善照料这些长辈,并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一番温言暖语后,许牧在卫士王昭的护送下,向着城中的将军府缓步前行。
    这座府邸曾是裴虔通的栖身之所,城破之后,它见证了孤独与流离,如今则是铁浮屠的营地,承载新的使命与守护。
    “他们的培训及录用事宜需妥善处理,有老房在旁,一切自是无忧。”想到此,许牧心中涌起一阵轻松。那些本该亲力亲为的重担,放下时竟有种难以言喻的解脱感。
    “敌军攻打城门了!”一声呼喝,自城头传来,猛然打破了许牧的思绪。
    他脸上掠过一抹异色,对身边的偏将王昭吩咐:“去看看是何情况。”
    “遵命!”王昭领命,疾步向城门奔去。
    未几,城墙上扩音器再次响起:“敌军撤离!敌军已撤退!”
    许牧: “……”
    这一场所谓的攻城,竟然如此迅速地结束了!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战斗就已经画上了句号。从开始到结束,这场战争甚至可能还没有持续一刻钟的时间,就已经尘埃落定。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变幻莫测和出人意料。谁能想到,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备受关注的攻城之战,会以如此短暂而惊人的方式落下帷幕呢?
    登临城头时,张须陀已披挂铁浮屠,借由望远镜目送敌人退却的背影。
    “老张,这是怎么一回事?”许牧也望向撤退的敌军,那黑压压的队伍,来去匆匆,如同夜风过境。
    张须陀指向那支军队,神色中亦有几分惊讶,缓缓分析:“应是裴行俨所部,裴仁基之子,率万人来犯,意图以巨木撞开城门,而后又毫无征兆地撤离。”
    此时,前去探查的王昭也返回,报告道:“启禀主公,敌军……用巨木撞击城门,发现内部有水泥加固,多次撞击无效后,便撤退了。”
    “估计那裴行俨小子看到固若金汤的城门,脸都要气绿了。”一旁的孙颖满是敬佩之色。自从主公接管阳城,首要之举便是封闭城楼,其远见卓识,令人叹服。
    许牧无奈摇头,攻打城门,这简直是徒劳无功。选择攀墙而入或者从城头发动突袭,这两种策略都比直接硬撼城门要明智得多。攀墙而入可以避免与城墙上的守卫发生正面冲突,减少伤亡和暴露目标的风险。而从城头发动突袭则能够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打乱他们的防御部署。相比之下,硬撼城门需要面对城墙的坚固防御和敌人的密集火力,往往会导致大量士兵伤亡,而且成功的机会也较小。因此,攀墙而入或从城头发动突袭都是更为明智的战略选择,可以提高进攻的效率和成功率。毕竟,阳城最为坚固之处,便是城门。
    许牧的命令下,城门处的石墙被水泥加固了五米,任凭对方如何撞击,短期内也是难以撼动。
    面对城防的一系列措施,孙颖感慨万千:“主公真是高瞻远瞩。”
    许牧并未居功,摆手道:“偶然而已,对了,明日的挑衅信准备得如何了?”
    孙颖急忙从袖中取出信件,呈递给许牧审阅。看过之后,许牧微微颔首,不得不承认,孙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单论挑衅信,笔触之犀利,足以叫人气恼。
    “这次比前两日有所进步,但仍可更进一步。比如提及裴行俨攻城门,就写你早有预料,再添把火气气他们,最好能将敌军将领气个半死。”许牧稍作沉吟,提出了建议。
    孙颖身体一震,连忙摆手:“属……下属不敢妄言。”
    这全是主公的计谋,他岂敢贪功?
    但许牧并不在意这些,他更看重的是让孙颖的名字响彻天下。
    “有何不敢,照做便是。另外,洛阳那边的请封信,再添一条——求娶公主!”许牧瞪了他一眼,最后一句却差点吓得孙颖腿软。
    “这……这……属下……”孙颖难以置信地望着许牧,仿佛在询问主公是否当真……
    得到的却是肯定的回复:“去做吧,此事办成,本主公绝不会亏待你!”
    孙颖一脸愁容,接回信件,心情沉重地走下了城墙。这几封信写得他心力交瘁,但渐渐地,他竟从中领悟了些许诀窍,如何让文字激怒人心,如何达成主公的要求,甚至气死敌军将领……
    “罢了,还是写吧,大不了一死,反正这条命也是主公所赐。”回到偏将府,孙颖豁然开朗,开始专心致志地创作起来。
    ………………
    城墙上,虽然嘴上戏谑,张须陀对裴行俨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对许牧言道:“此番攻城,仅是试探,裴仁基身为老将,其子亦精通兵法。末将观其进退有序,撤退从容不迫,下次进攻,恐怕……”
    许牧深表赞同,点头道:“我们可以在战术上轻视敌人,但在战略上必须重视。城外的壕沟进展如何?”
    张须陀指了指城外的空地,回忆起主公接手阳城后下达的第一个指令——挖壕沟。看似平坦的城外,实则下方已被挖空不少。再挖三天,必能挖出足以陷敌的大坑。
    张须陀汇报了目前挖坑的进度,但许牧对此并不满意。
    “效率还是太低,何时才能拥有挖掘机呢。”
    许牧心中暗自叹息。若有挖掘机,只需少量人力,三天之内即可完成挖沟任务。阳城虽小,城墙也不过千米宽,至今只挖了三分之一。占据阳城只是起步,接下来,他还需要依托阳城,挫败李密,而这壕沟正是关键。
    “看来得回万民城一趟,催促研究所加速研发灌钢法。”
    随着万民城的扩建,对器械效率的要求日益增高。挖壕沟进度缓慢,皆因仍旧采用铁铲挖掘。这个时代沿袭汉代的炒钢法,虽能一定程度强化铁质,但受限颇多,难以彻底去除硫磷等杂质,严重影响钢材质量。
    唐代中后期,工匠们发明了灌钢法,通过将生铁与熟铁共炼,使生铁液化融入熟铁,极大提升了钢材性能,如唐代宿铁刀,锋利无比,能轻易斩断敌军的铁甲。
    若能提前掌握这项技术,挖掘效率至少提高一倍。只是许牧只知大致原理,具体还需依靠研究所的匠人们。
    随着万民城的迅速发展,除了缺乏读书人,匠人也成了紧缺资源。不同领域的专业技能无法兼顾,万民城内的匠人仅有一名铁匠,因此技术突破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