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伐齐之战
作者:a李明   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最新章节     
    公元前295年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统治下,实行胡服骑射,国力大增。
    然而,赵武灵王在继承人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内乱的爆发。
    赵武灵王先是废长立幼,立幼子赵何为王,即赵惠文王,自己则退位称主父。
    但后来他又觉得对长子赵章不公,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
    这一想法引起了赵国朝廷的极大震动,大臣们纷纷反对。
    赵章得知父亲的想法后,心中不甘,决定发动叛乱。他在沙丘宫假借主父的名义,召赵惠文王前来。
    赵惠文王的大臣肥义察觉到其中有诈,代替赵王前往,结果被杀。
    赵惠文王得知此事后,迅速调兵平叛,最终赵章被杀,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
    乐毅作为赵国的将领,在这场内乱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一向忠诚于赵国,但对于这场兄弟相残的内乱感到痛心和失望。
    在王宫的朝堂上,大臣们激烈地争论着如何处置参与叛乱的人员。
    一位大臣说道:“此次叛乱必须严惩,所有与赵章有关的人都不能放过!”
    另一位大臣则反驳道:“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区分主谋和从犯。”
    乐毅站在一旁,心情沉重地说道:“这场内乱让赵国元气大伤,我们应当以稳定局势为重,不可过度杀戮。”
    然而,他的声音在激烈的争论中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内乱的平息,赵国的政治局势变得复杂而敏感。
    乐毅因在平叛过程中的一些言论和行动,引起了部分大臣的猜忌和排挤。
    有人在背后议论:“乐毅在叛乱中态度暧昧,不知其心向何方。”
    乐毅深知自己在赵国的处境艰难,前途未卜。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公元前295年)
    燕国在经历了子之之乱和齐国的入侵后,国力衰弱,燕昭王决心励精图治,听取相国郭隗的建议,招揽贤才重振燕国,于是广纳贤才。
    燕昭王在王宫大殿中,对着群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燕国遭此大难,如今百废待兴。寡人欲招天下贤士,共图强国大业,诸位当全力协助。”
    大臣们纷纷表示愿意为燕王效力。
    为了表示招贤的诚意,燕昭王筑起黄金台,亲自接待前来投奔的贤士,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尊重。
    消息传遍各国,许多有才华的人纷纷前往燕国。
    乐毅在赵国听闻了燕昭王招贤的消息,心中开始动摇。他的一位好友劝说道:“燕国燕王诚意十足,或许你在那里能有更大的作为。”
    乐毅陷入了沉思:“燕国弱小,前途未卜,但燕王的决心令人敬佩。”
    在一个夜晚,乐毅独自在庭院中踱步,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这时,他的妻子走过来,轻声说道:“夫君,我知你心怀大志,赵国如今局势复杂,或许燕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乐毅看着妻子,点了点头。
    最终,乐毅决定前往燕国。在蓟城的王宫,燕昭王亲自接见了他。
    燕昭王说道:“先生之名,寡人早有耳闻,今先生来燕,燕国之幸。”
    乐毅行礼道:“燕王如此厚爱,乐毅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燕王。”
    燕昭王决定任命乐毅为亚卿。
    燕昭王的真诚和对人才的渴望,让乐毅坚定了在燕国施展抱负的决心。
    ……
    来到燕国后,经过对燕国军事状况的深入了解,认为燕国军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改革。
    在燕国的军营中,乐毅对着燕昭王和一众将领说道:
    “如今燕国军队战斗力薄弱,必须进行改革。首先,要训练新兵,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
    燕昭王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那该如何训练新兵?”
    乐毅接着说道:
    “我们可以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包括体能训练、战术演练和武器使用。同时,选拔优秀的将领担任教官,确保训练质量。”
    一位将领问道:“那武器方面该如何改进?”
    乐毅回答道:“我们要研究和制造更加精良的兵器,如强弓硬弩、锋利的刀剑。此外,还要改进盔甲,增强防护能力。”
    燕昭王听后,说道:“先生之策甚好,寡人全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乐毅亲自监督新兵的训练,严格要求每一个动作和战术的执行。
    同时,他组织工匠改进武器制造工艺,研发新型武器。
    公元前280年- 公元前279年
    在乐毅的改革措施推行过程中,得到了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两人密切合作,共同为提升燕国军事实力而努力。
    在燕国王宫的书房里,燕昭王和乐毅常常一起商讨军事改革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燕昭王问道:“乐毅将军,如今新兵训练进展如何?”
    乐毅回答道:“陛下,新兵们训练刻苦,已有显着成效,但还需实战磨练。”
    燕昭王点头:“甚好,那武器改进方面呢?”
    乐毅说道:“新型武器已开始装备部队,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燕昭王还多次召集大臣们商议,解决改革过程中的资源调配和后勤保障问题。
    在燕国军营中,乐毅经常组织军事演练,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
    一次演练结束后,乐毅对燕昭王说道:“陛下,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燕军的实力已有很大提升,但与强国相比,仍有差距,还需继续努力。”
    燕昭王坚定地说:“有将军在,寡人相信燕国必将强大。”
    在乐毅和燕昭王的密切合作下,燕国的军事实力逐步提升,为日后的伐齐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84年
    燕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军事实力大增,燕昭王决定攻打齐国,报仇雪恨。乐毅负责战前的谋划和外交工作。
    在燕国的王宫大殿中,乐毅向燕昭王详细阐述了伐齐的计划:“陛下,齐国强大,我们单独出兵难以取胜。需联合其他国家,共同伐齐。”
    燕昭王问道:“那将军认为该联合哪些国家?”
    乐毅回答道:“赵国与齐国相邻,对齐国的扩张一直心存不满;秦国对齐国的崛起也有所忌惮;魏国和韩国也可争取。”
    于是,乐毅开始了漫长的外交之旅。他首先来到赵国都城邯郸,见到赵惠文王,说道:
    “大王,齐国强盛,对赵国构成威胁。如今燕国欲伐齐,若赵国相助,必能削弱齐国,保赵国边境安宁。”
    赵惠文王思考片刻,答应出兵相助。
    接着,乐毅又前往秦国咸阳,对秦昭襄王说道:
    “秦王,齐国称霸东方,对秦国的霸业不利。燕国愿与秦国联手,共伐齐国。”
    秦昭襄王权衡利弊后,同意派出军队。
    在魏国和韩国的都城,乐毅也凭借出色的外交口才,成功说服两国出兵。
    公元前284年
    燕国联合赵、秦、魏、韩四国,组成联军,对齐国发起进攻。
    在战场上,齐军摆开阵势,严阵以待。乐毅站在燕军阵前,观察着敌军的部署。
    他对身边的将领说道:“齐军士气正盛,不可正面强攻。我们分兵多路,迂回包抄。”
    燕军按照乐毅的指挥,迅速行动。战场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展开激烈的拼杀。
    齐军将领见燕军分兵,试图调整战术应对,但为时已晚。
    乐毅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突破了齐军的防线,直捣敌军中军。
    在混乱中,乐毅大声喊道:“将士们,勇往直前,为了燕国的荣誉!”燕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元前284年- 公元前283年
    在乐毅的指挥下,联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开始进攻齐国的城池。
    在攻打某座城池时,乐毅先派人侦察了城池的防御情况。
    他发现城墙坚固,强攻难以奏效。于是,他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
    乐毅命令燕军包围城池,切断城中的粮草供应。同时,在城外设下埋伏,等待齐国的援兵。
    齐国守军见被围,急忙向周边城池求救。齐国的援兵赶来,却中了乐毅的埋伏,损失惨重。
    城中守军得知援兵被歼,军心大乱。乐毅趁机发起攻城,燕军士兵奋勇攀爬城墙,最终攻克了城池。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乐毅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余城,创造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