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三分知县
作者:执笔见春秋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最新章节     
    知县改制的消息,次日就在朝会之上被提了出来。

    朱元璋按照之前大孙的意思,在南直隶地区,先行制定三分县城。

    即知县,治安署,司法署。

    这也就意味着,在南直隶地区,知县不再享有判案权,衙役管辖权。

    “就这般定下吧,众位爱卿,可是有什么意见。”

    “只管大胆的提出来,咱不会怪罪的。”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淡淡的说道。

    然下方群臣纷纷扰扰半晌,却无一人上奏。

    大家都不是傻子,现在这奉天大殿上,太孙殿下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暴躁性子,谁敢站出来反对呢?

    哪怕这是错的,也不能说啊。

    说就是掉脑袋的活。

    朱元璋见此,又道:“既然众爱卿都没意见,那这件事便就如此定下来吧。”

    “詹徽。”

    “臣在。”

    “立即发布昭告,通禀南直隶地区所有县城知县,让他们加紧建造治安署衙门,司法署衙门。”

    “另行开启考核,各地司法署,治安署衙门缺额,由通过考核候补官员补上。”

    “臣遵旨。”

    “茹瑺。”

    “臣在。”

    “治安署这边的官员,就从兵部这边走吧,你好生挑选一些不错的苗子,莫要让咱失望。”

    “臣遵旨。”

    随着朱元璋一道道谕旨的下达,对于县城的改制,就这么直接定夺了下来。

    按照吏部这边的进度,三日之内,就要确定好名单,而后经过朱元璋的审查,便就直接下达上任文书。

    在现在这个世道,有些事情,也就是朱元璋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所谓一人独裁,便是这般道理。

    知县改制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京师城中。

    许多锦衣卫暗线的说书人,也开始跟百姓们解说,这知县三分的好处。

    “我老早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还是陛下他老人家厉害。”

    “原本我还觉得没啥呢,听这说书先生这般一说,才发现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有些知县啊,心黑得很,如此治上一治,也是个好事。”

    “陛下当真是英明神武,一举一动,都是为咱老百姓着想,生怕咱们给受欺负了。”

    朱元璋坐在平安茶楼的雅间里,听着下边大堂说书人的陈述,还有百姓们的叫好声,笑得极为得意。

    “这邸报呀,当真是个好东西,蒋瓛,你说咱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邸报一出,再让说书先生好生讲解一番,百姓们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啊,那些个官员,总是想着自身的利益得失,就从来不为百姓考虑,即便是那些个学子们,又是一些什么得性。”

    “咱还记得,有次特意去了躺国子监旁的酒楼,暗中听下那些学子们,可有什么远大志向。”

    “结果一个个的,都在谈论哪里富庶,哪里的婆娘水灵,哪些地方刁民最多如何避开。”

    “当时把咱给气得,还要那科举有啥用,让这么一群酒囊饭袋去从官,这不是祸害百姓吗。”

    朱元璋气呼呼的说道,同时也说出了当年,为什么要把科举给停了的缘由。

    蒋瓛在一旁听着,听到陛下的问话,迟疑了一下回道:“臣读书少,对于这些不是很懂。”

    “不过在臣看来,文官说好,不见得好,百姓说好,那就肯定是好了。”

    “太孙殿下开办京师邸报,应该也是想让百姓们知晓,咱们大明对于百姓们的看重吧。”

    “臣在锦衣卫多年,见过太多贪官,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行欺上瞒下之事。许多官,就是欺负着老百姓不识字,便就瞎说。”

    “跟那些地主豪绅联合起来,一起干些蒙骗的事情。”

    “现在有了太孙殿下的邸报,百姓们哪怕是不识字,也能听说书先生去说,自然就懂了这其中的道理。”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看向蒋瓛。

    平日里一天憋不出一个屁的蒋瓛,什么时候也能说这般多的大道理了?

    蒋瓛感受到陛下的目光,解释道;“陛下见笑,臣方才有感而发,小时候家里并不怎样,当时的县太爷,就是假借元人的告示,对我们进行欺瞒。”

    “那个时候更难,那些蒙文,十里八乡都没几个能看懂的,元大人的蒙语,也没人能听懂。”

    “那些个当官的,自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有些感叹道:“咱当初,又何尝不是呢,这些个狗官,人全都给饿死了,还在自个家吃香喝辣。”

    “往后啊,得多来这茶楼听听民声,有些什么不足之处,当是能早些发现。”

    京师邸报,让京师的百姓,仿若是一下子全都‘活’了起来。

    这段时间,朱元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京师的街道里逛逛。

    看看这京师繁华,还有百姓们脸上那股子‘劲’。

    这种生机勃勃的朝气,让朱元璋沉醉其中,且对于最近的京师来说,真可谓是每过几天,就换个模样。

    在大明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倭国这边,却是进展的不太顺利。

    冯胜坐镇中央,另外三路的亲王的消息,也不断的汇聚过来。

    或许是由于人生地不熟,许多将士也不太习惯倭国的一些情况。

    前几天的一场地震,就闹得人心惶惶。

    甚至军中还有流言,说是土地老爷发怒了,大明不该到倭国这里来。

    斩杀了十多个军士,这才把风波给停了下来。

    其实倭国的百姓,对于大明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抵触,除了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心惶惶外,后来就慢慢的好转起来。

    主要还是在于交流方面,毕竟翻译就这么多。

    倭国的城池,尤其是在城主府这块,充满着唐朝的风味。

    冯胜不习惯跪坐的感觉,便叫人打造了一些座椅。

    查看地图时,外面院子里传来响动,冯胜抬头看去,是侄子冯诚到了。

    冯诚是兄长冯国用之子。

    “诚儿,现在三王那边,可有什么情况。”冯胜招呼侄子过来入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冯诚就一直负责对外查探,还有收集一些关于三王的消息。

    冯诚回道:“叔父,目前来看,最为厉害的还是燕王了。”

    “燕王打造城池,扩充防守,最主要的是他得到了当地倭人贵族的投靠。”

    “现在已经找到了藏匿的粮食所在,估计未来小半年都不愁无粮可吃。”

    “晋王那边还算平稳,前面连续拿下两座小城,数个村寨,在晋王的军中,应该有太孙殿下那边过来的亲卫。”

    “他们将倭人集中在一起,并且组建了一支倭军。”

    “这些倭人,下手是真的狠,不过简单的操练,现在完全在成为前锋压上,属实立了不少功劳。”

    “打了这么多地盘下来,晋王本身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损耗。”

    总结下来的意思,就是朱棣那里运气好,得到了当地倭人贵族的支持。

    晋王那里手段高,操练出一支倭人军队,不费自身兵力,就打出了大片地盘。

    “齐王那边呢?”冯胜抬头问道。

    冯诚有些苦笑道:“齐王占据城池之后,纵马于野,每日就是以屠杀倭人取乐,周边城池,打下来后,更是直接烧毁。”

    “如今齐王方圆数十里地,可谓是坚壁清野。”

    “大量的倭人直接被贬为奴隶,因此齐王那边的声势,对于倭国来说,反而要比燕王还有晋王更大。”

    “许多倭人得知消息后,更是大规模的朝晋王的地盘跑去。”

    待侄子冯诚说完,冯胜开口道:“看来三位殿下,各有千秋,既然如此,我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倭国那边,目前也不敢贸然对我军展开攻势,只需把地图绘制完成,先将这九州岛慢慢蚕食即可。”

    “高丽那边,可有取得联系吗。”

    冯诚回道;“叔父,侄儿派去的军士,在去高丽所占据地盘路上,被燕王的人给拦住了。”

    “燕王殿下的意思,高丽抵达九州岛的兵马,由他来负责沟通即可。”

    听到这个话,冯胜心里头有些沉思起来。

    道衍在高丽当了国师的事情,是大家都所知晓的。

    当初最早的分配方向的时候,燕王朱棣就自请西北方向。

    九州岛的西北方向可并不富裕,但燕王朱棣却很坚持。

    在那个时候,冯胜已经猜到了朱棣的想法,就是想和之前的老伙计勾搭上。

    短暂的迟疑后,冯胜并没有拒绝。

    因为朱棣和道衍的联合,虽然对于晋王还有齐王有所压制,但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走向。

    冯胜曾经在辽东地区待了不少的时间,辽东的东南边,就是高丽所在。

    是以冯胜跟高丽,也算是打过不少交道,不算陌生。

    高丽兵力的强弱,在冯胜的心中也有一个大概的标准。

    道衍在去高丽的时候,就已经是投奔了太孙殿下的,现在旧主上门,肯定还有几分香火情。

    然而晋王朱棡这里,摆明了就是得到了太孙殿下的扶持和帮助。

    到时候道衍怎么去选择,就跟他冯胜无关了。

    也是为了势力在短时间内的平衡,道衍无论支持谁,对于冯胜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道衍选择晋王,那就更不用说了。

    朱棣自然会阻断这中间的联系。

    姚广孝看着面前跪下的十多高丽将军,连忙扶起。

    “诸位将军,当真是辛苦了,这次打入倭国境界,贫僧一定禀告王上,记诸位将军的首功。”

    这十多位高丽将军,衣衫不整,盔甲染血,眼神之中更是透露出疲惫哀伤。

    八万多人,打到现在,仅仅只剩三万出头。

    这几日来,因为缺少粮食,所以只能不断持续的进攻,征伐倭国城池。

    每打下一个城池,就是搜刮城里所有能吃的东西。

    不过教化的倭人,很早就开始转移粮食,根本没能丢下太多。

    这就只能逼迫着高丽将领们,不断的进攻。

    因为他们在担心,如果连着休息两天,将士们能不能承受,会不会出现逃兵。

    连续打了七天的硬仗,伤亡约有五万军士,这才勉强打下一座大城。

    也是在这个时候,高丽将军得到消息,后方支援的大军,终于是登录上岛了。

    他们看着国师和蔼温和,一脸轻松的神情,心里头是止不进的愤怒。

    我们死了这么多的兄弟,你...你就不能表示一点吗。

    就几句话给我们?

    现在这城池,还得给你来守,什么不准抢劫都弄出来了。

    感情是来摘桃子的。

    即便是如此,高丽将军们,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只能憋在心里。

    谁在乎军士的性命呢,他们在乎的是,这一趟能捞多少钱财。

    “诸位将军的功劳,贫僧铭记于心,此次大战的胜利,离不开诸位将军的奋勇杀敌。”

    “这里过了如此般久,想必诸位将军也是累了。”

    “那便先休息一段时间吧,接下来的事情,贫僧会安排人来处理。”

    姚广孝说完之后,对着旁边的卫光看了眼。

    卫光立即是心领神会,走到高丽将军面前,伸出手。

    高丽的将军们,在短暂的迟疑过后,各自交出了身上的兵符。

    姚广孝在抵达这里的第一时间,就以庆功的名义,把十多位高丽将军全部召集过来。

    还给剩余的三万精兵,送去了足够的酒水,粮食。

    高丽将军们本来是气焰嚣张,志得意满。

    然后当进入大帐后,看到周边的三百刀斧手,就知道国师大人,这是要通吃的节奏。

    就在姚广孝处理高丽将军这些事情时,一名小兵来报。

    “启禀国师大人,军营外有大明官军前来,持大明燕王令,想要求见国师大人。”

    姚广孝闻言,顿时神情有些变化,沉默下来,没有马上作出吩咐。

    旁边的卫光,眼神之中略有闪动。

    卫光自然是忠于太孙殿下,对于国师的一些事情,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现在燕王也到了九州岛,然而太孙殿下支持的是晋王。

    就看国师大人怎么选择了。

    半晌,道衍轻轻叹息一声:“让他们来大帐见贫僧吧。”

    卫光没有说话,只是在收走高丽将军们的兵符后,并没有前去军营。

    而是跟在了国师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