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文明差异
作者:玉翎瑾   终焉,我从未来归来最新章节     
    那之中,记忆解封有点子麻烦啊!那系统跟一个智障似的。
    直接被自己毁掉了。感觉就是用过去的一些手法做出来的一个勉强承载记忆和力量的载体。
    像是自己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来推演世界的样子。简陋到了极点。但是极具自己的个人特色。
    因为那种不成熟的问题百出的样子像极了自己刚刚踏入超凡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掌控力量。
    就像是刚刚拿到手机时新奇而又完全陌生的感觉。
    就像有一个新的天地打开了。
    而现在完全就是属于终焉的力量。那股力量自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体系直接面对。会直接崩溃的。
    差距还是太大。哪怕把整个体系的完全填充好。距离终焉的力量仍然差距巨大。也不知道自己的终焉到底发展了多久。
    至少不是自己一两个纪元可以追赶起来的。
    至于需要多久李清轩也不清楚,至少要让终焉在之前时间里获得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才行。
    还是太弱了。力量啊!果然才是最吸引人的。人怎么可以不追求力量呢?
    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说到底力量是所有东西最根本的东西。只是李清轩赤裸裸的表现出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赤裸的。
    只是被所谓的圣人掩饰了。这对于整个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道德标准才是真正维持着最初的运转底线。而法律则是在镇压最后的底线。
    而损害道德用来获取利益最大化。从种族上来看是完全内耗的。
    而对于个体来说没有那个必要。道德败坏只有在某些方面才能体现出来。当利益足够。人人都可能成为仙尊。
    这样的淘汰从自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而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圣人出现改变人类的组成形式才是真正产生差异的原因。相比于其他文明。
    人类的加速变强是恐怖的。可惜的是文明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开始阶段的困难。突破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陷入缓慢发展阶段的内部矛盾的爆发。
    已经达到阶段顶峰停滞阶段。不断探寻自身文明前进方向的迷茫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困难,尤其是没有走出自身母星的时候。因为资源极端的有限。族群没有达到相应的意识之前是没有被李清轩在过往世界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很多。达到踏出母星拥有足够稳定的完整体系。
    这就是科技文明的级别差距。比起修炼文明更加苛刻。因为科技属于群体也属于个人。需要时间资源甚至于整个文明体系的强化。才能诞生更适合文明体系的后代。很大一部分的科技文明都在这一步之中消失了。
    因为整个科技文明想要突破需要一代代的天才站在前辈的肩上进行迭代。而玄幻体系就不需要这个东西。
    只需要带头的生灵不断掠夺。不断的强大就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就可以突破到极端强大的层次。
    不断的占有资源。不断的压制掠夺。从初始阶段来看修炼文明拥有极大的优势,因为科技文明的潜力没有办法用压榨获取。而修炼文明可以甚至于可以借助同族已经母星快速暴涨。
    在过去的时间线上来看,出现这样的状况能出头的概率极端的少,对于李清轩来说遇到的科技文明极端的少,环境之中没有什么生灵能够避免。如果没有修炼条件。
    以及外部的过度挤压。或许可以提高文明走向科技侧向的概率。但是也带来的问题。因为这样诞生天才的概率被极端的压缩。而且天才被认可需要过程。需要一个非常难受的过程。
    因为各方面来看一个不可控的天才的最后走向都是不可控的。因为天才本来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都是需要时间。这都是困难。未知的走向。
    而且天才不被容纳的。
    在人类社会的认知版图里,天才往往被视作异类,仿佛游离于正常精神频谱之外,与普通人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交流鸿沟。他们被迫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向下兼容,竭力将自己深邃的思想、超前的理念拆解、简化,只为求得一星半点的理解共鸣,个中艰辛,恰似逆水行舟,每一次沟通都是对灵魂耐力的严酷试炼。
    回溯历史长河便会惊觉,现今世界运转的庞大体系,实则是由那些曾被当作“怪胎”的天才们一手搭建。先辈们为了拉动文明巨轮滚滚向前,拖着普罗大众蹒跚踱步,不得已将高维知识层层降维,做了最大限度的向下兼容。
    然而,时光流转至当下教育场景,却衍生出新的困境。老师们授课时下意识掺杂诸多自认为稀松平常的常识,殊不知,这些所谓常识,于求知欲最旺盛却行囊空空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陌生而晦涩的天堑,成为他们迈入知识殿堂关键领域时难以逾越的门槛,也在无形中为孕育新一代天才的母腹裹上厚重枷锁,让天才降世愈发艰难。
    再者,当社会意识到天才所能撬动的巨大利益杠杆时,资本与势力纷至沓来,试图以流水线模式批量催生“天才”,将稀缺资源与珍贵资料牢牢把控在掌心,作为操纵这场“造神”闹剧的筹码。这般功利化的量产行径,不仅扭曲了天才自然生长的生态,更让真正璞玉浑金般的天才苗子在资源夹缝中艰难求生,难以汲取充足养分茁壮成长。
    世人对天才的定义委实太过狭隘短视,总天真地以为初露锋芒那刻便是天才全貌,却全然忽略其从萌芽到参天的漫长征程。一颗天才种子,若无适配土壤,缺了机遇甘霖在幼弱阶段的悉心润泽,天赋潜能极易夭折于无声。当然,总有极少数妖孽之才,超脱常规成长曲线,如划破暗夜的流星,瞬间照亮文明苍穹,可遇而不可求,不在寻常评判藩篱之内。
    天才涌现绝非孤立现象,恰似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在各领域引发连锁反应,驱动整个文明体系换挡加速。但万事万物皆有阈值,当知识储备、技术革新、社会协同等诸多要素趋近极限,文明进步便会陷入泥沼,举步维艰。
    此时,前路抉择无外乎两条:一是交付漫长岁月,在混沌摸索中静待破晓曙光;二是借力外太空文明遗赠,觅得科技文明在多元宇宙漂泊旅程中散落的珍宝,恰似在无尽暗夜寻得熠熠火种,重燃文明引擎。
    毕竟,科技文明自萌芽破土便荆棘满途,起步之难超乎想象,但凡成功崛起者,出于存续本能或扩张驱力,总会在涉足的每个世界节点留下文明“行囊”——知识宝库、技术蓝图、思维范式等资产。
    尤其在这混沌无序、多元共生的宇宙时空,科技文明相较修炼文明虽数量寡淡,却因成长轨迹差异,深谙跨界融合、弯道超车之妙,一旦自身发展迟滞,便本能地将触角伸向同类或修炼文明,贪婪汲取异质养分,以求突破瓶颈,满足文明发展对速度的无尽渴求。只因凡生灵者,血脉中皆涌动着不耐静守、偏向激进的暗流,在漫漫进化征途上,鲜有人愿为未知远景枯守千秋,皆希冀朝夕间改天换地,这或许也是宇宙间文明更迭不息的隐秘内因吧。
    也正因为如此。科技文明对于天才都是偏爱的。几乎每个文明的天才都会被笼罩范围得到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