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强渡黄河到宜川(上)
作者:汉城老道   风雨如磐中条山最新章节     
    马车缓缓地停在了一座院子前。
    这里看上去有些破旧不堪,只有五个破烂的窑洞并排而立。
    金振国和他的三个同伴被摘下眼罩,他们透过那扇紧闭且遮蔽严密的门窗缝隙向内窥视。
    微弱的灯光下,窑洞内部显得有些昏暗,但可以看到身穿八路军制服的工作人员忙碌穿梭,一切显得繁忙而井然有序。
    由于要躲避日军敌机的狂轰滥炸,无论是八路军的指挥部还是兵营,夜晚都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措施。
    车夫进入院内通报之后,一位腰缠武装带、英姿飒爽的八路军女战士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了出来。
    她来到金振国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金长官好!您一路辛苦了,我们已在此恭候多时!”
    金振国迅速回敬了一个军礼,并从怀中取出公文包紧紧握在手中。
    他神情严肃地说道:“请务必尽快将这份重要情报传递给卫立煌总司令!这关系到战局的发展和无数将士们的生命安危。”
    女战士郑重地点头回应,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眼神坚定而充满使命感。
    金振国心中涌起一股信任与期待之情。这份情报承载着希望与责任,他相信这位勇敢的女战士定能不负所托,将情报传达到目的地。
    “好的!我们的领导早已经做好了安排,金长官先请进屋休息,一边吃饭一边等我们的消息吧。”女兵利索的接过公文包,走进办公窑洞。
    一位厨师模样的人把他们请进了距离窑洞两百多米远的一个简易窝棚里。在那里,八路军早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地道的山西刀削面。
    窝棚内空间不大,但却收拾得十分整洁。几张破旧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摆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厨师模样的人热情地招呼着他们坐下。不大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端在了金振国他们四人和马车夫的面前。
    金振国感激地接过面条,他已经很久没有尝到这么地道的味道了......
    就在这时,一名八路军战士走了进来,递给金振国一张纸条。金振国打开一看,上面是第一战区司令部的回电。
    只见上面写着:“情报收悉。辛苦!尽快将'条山‘布防图速速带回,即令!”
    金振国心中一紧,知道接下来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因为,电报不可能把地图的内容发过去。
    看来,要想将鬼子详细描绘出来的“中条山布防图”成功送到五百公里之外、黄河彼岸的潼关,无疑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啊!
    “可恶!究竟是哪个杂种下达的这个命令的?这不是要我们的老命嘛!”原本以为只要将情报传递出去就算大功告成的李二蛋,此时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起来。
    是啊,光想想这个任务就让人毛骨悚然!到底该如何穿越日军和伪军层层封锁的占领区呢?又该怎样渡过黄河呢?
    “说得倒容易,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刘树根抱怨道。
    “要是我们也能像王雪松那样用鸽子来传递消息就好了!”李二蛋似乎从王雪松利用鸽子传信一事得到了灵感,幽幽地说道。
    “你这家伙是怎么想的?这么大的一张地图,起码也有两斤重吧!你觉得信鸽还飞得起来吗?除非你能够训练出一只会送信的老鹰才行!”陈茂德的一番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跟你们讲一哈嘛!你们每个人抱着一个‘洪筒子’,然后游过河去嘛!”抱着一根长长的赶车鞭子,蹲在窝棚的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车把式终于开口说话了。
    “老哥,什么是‘洪筒子’啊?”陈茂德十分好奇地问道。
    “我才 20 岁呢,你才是老哥好吧!”听到三十多岁的陈茂德竟然称呼自己为老哥,年轻的车把式顿时火冒三丈。
    要知道,生活在黄土高原和黄河边上的人们,因为常年遭受强烈的日晒和刺骨的河风侵蚀,他们的外貌往往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许多。
    金振国意识到车把式生气了,只能责怪陈茂德有眼不识泰山!于是他赶紧走过去赔礼道歉并解释一番。
    所谓的“洪筒”,其实就是一种在黄河上广泛流行的小型泅渡工具。
    在古代以及近代的陕北黄河段,除了常见的大木船之外,还曾经使用过这种小巧玲珑的“洪筒”,它为单人泅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那么,什么是“洪筒”呢?
    简单来说,就是将宰杀后的羊或牛皮整个儿地褪下来。
    然后,经过脱毛处理,再向里面吹气使其膨胀,并灌入少量的清油、食盐和冷水,最后将头、尾以及四肢紧紧扎住。待晾晒干燥之后,便可以下水使用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省去了使用木船所带来的诸多繁琐,而且还省力、省钱又省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如果将多个“洪筒”捆绑在一个木架子上,并添加木制的船桨,就能够制作成一种皮筏(也叫排子)。
    这样一来,皮筏的载重量有了显着的提升,可以用于短途的人员和货物运输。
    不过,这种皮筏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只能顺着水流向下行驶。
    因此被人们戏称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皮筏在顺流和逆流时的不同状态,也反映了当时黄河水上交通的独特风貌。
    经过两天的休整之后,他们在八路军的协助下,成功寻得了 12 只“洪筒”。
    幸运的是,这里地处吕梁山区,木材资源相当丰富。
    在经验丰富的车把式宋海娃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巧妙地运用鞣制过的羊筋,将“洪筒”紧紧地捆缚在数块木板之上,一个简单而实用的羊皮筏子就此诞生。
    倘若一切顺利,这段长达一百公里的水路漂流之旅预计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就能完成。
    然而,如果他们在渡过黄河之后决定选择陆路前行,那么按照每天最多行走五十公里的速度来计算,这将需要耗费整整三天的时间。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和力气,金振国、陈茂德还有李二蛋这三个从小就在汉江边长大的野孩子,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走水路。
    至于那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刘树根嘛,有他们三个“浪里白条”在,那当然也不成问题啦!
    今年夏天,对位于黄河两岸的陕西省和山西省来说,可是遭遇到了十分严重的干旱天气。
    黄河的水量比往年少了许多,河面也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那么宽而已。
    为了不引起鬼子的注意,金振国决定选择在晚上,临近三交镇的一处水域面积很大,水势很缓的地方下河。
    吕梁石楼县的黄河之滨,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
    这里不仅缔造了繁荣的晋商文化,还造就了发达的建筑和世俗古渡文化。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体现了厚重的黄河文明。
    可惜,这些黄河渡口,目前都被鬼子重兵把持着。
    “旱鸭子”刘树根独自一人坐在羊皮筏子上,陈茂德、李二蛋左右扶持,金振国则在后面推着羊皮筏子往前走。
    一开始的时候,刘树根被吓得在羊皮筏子上哇哇大叫,根本不敢睁开眼睛。
    只要看到流淌的黄河水,他就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还会呕吐不止。
    李二蛋和陈茂德这两个促狭鬼见状,竟然恶作剧地将羊皮筏子多次拉入水中,让刘树根在水里来来回回地泡了好几次。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帮助刘树根克服了心理障碍,他变得从容了许多……
    突然间,鬼子的探照灯犹如一道闪电般划破夜空,直直地照射而来。
    他们一行四人瞬间无所遁形,完全暴露在了鬼子 视野之内 。
    金振国等人心急如焚,拼命指挥着兄弟们手脚并用地划动着羊皮筏子,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对岸疾驰而去。
    然而,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像是雨点儿一样突然倾泻而下。
    在他们的四周,\"啾啾\"作响的子弹将河水打得水花四溅,掀起了一朵朵汹涌的浪花。
    刘树根惊恐万分,紧紧地趴在羊皮筏子上,瑟瑟发抖,竭尽所能地缩小自己的身体面积,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子弹击中的风险。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陈茂德毫不畏惧,他大吼一声:\"你们把筏子稳住了!\"
    紧接着,他迅速从羊皮筏子上的油纸包里抽出一把崭新的\"三八大盖\"步枪,稳了稳身形,让双肩微微地左右摇晃起来。只见他动作娴熟、身姿矫健,平稳而坚定地端起了步枪。
    站在水里而不沉溺,这正是典型的\"踩假水\"技巧!
    要知道,只有那些水性极佳的高手,才能真正掌握这种绝技。
    在\"踩假水\"的时候,他们根本不需要借助双手的力量,只需用双脚在水中不断地上下划动,同时双肩轻轻晃动,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如此一来,他们便如同拥有了水上漂的绝世轻功一般,在水中行走犹如闲庭信步、信手拈来,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和阻碍,更不用担心会沉没下去。
    “啪!”伴随着清脆而响亮的枪声响起,鬼子的探照灯瞬间熄灭,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吞噬!
    要想成功横渡这条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前进!因为河水的巨大冲击力会将船只不由自主地朝下游方向推动。
    此时此刻,失去了目标的鬼子们仍然在朝着刚才的位置疯狂扫射,这番操作简直就是对“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最生动形象的诠释!他们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闹剧!
    就在他们的双脚接触到河床的一瞬间,他们便意识到自己已经抵达了黄河的西岸,也就是陕西的地界。
    紧接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河对岸传来,一道耀眼的光芒如闪电般径直地向他们射来。原来,是日本鬼子的快艇追了上来!
    \"快快!把筏子抬到岸上去!\" 陈茂德高声呼喊着,毫不犹豫地转过身去,准备应对疾驰而来的快艇!
    金振国和另外两个同伴迅速抬起羊皮筏子,拼命向着黄河西岸的草丛奔去。
    此时,半截身子还浸泡在水中的陈茂德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举起手中的步枪,朝着鬼子的游艇果断地开了一枪!
    然而,令他惊讶的是,这一枪竟然毫无作用!\"咦!怎么会这样?\" 陈茂德不禁惊愕出声,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将子弹打偏,未能击中快艇船头的大灯。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在匆忙之中,他的步枪枪管不小心被黄河汹涌澎湃的浪花卷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枪膛内的来复线失去了原有的精准度,严重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
    “他妈的黄河!”陈茂德低声咒骂着,心中充满了晦气和恼怒。
    他紧握着手中的枪支,感觉到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枪里仅剩下四颗子弹,而敌人却依然紧追不舍。
    他的手指紧紧扣动着扳机,不断地拉动枪栓,将四颗宝贵的子弹一颗接一颗地射向远方。
    每一枪都带着他的愤怒与决心,但他并不确定究竟是哪一枪击中了关键目标。
    直到最后一颗子弹射出,陈茂德才注意到鬼子快艇上的灯泡被打碎了。
    那一瞬间,快艇失去了照明,仿佛变成了一只瞎眼的公牛,在水面上的追击速度急剧减缓下来。
    这给了陈茂德一丝喘息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时机,全力奔跑向岸边。
    他的步伐矫健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找到一个清澈的水潭,将步枪清洗干净,准备好组织一次更有力的反击!
    时间紧迫,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陈茂德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
    他的目光扫视着四周,寻找着合适的藏身之处和可利用的资源。
    同时,他的思维飞速运转,构思着下一步的计划和策略。
    终于,他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草丛中的清水潭,潭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镜子。
    早就人枪合一的陈茂德,闭着眼睛就能很快的把枪支拆卸下来。
    冲洗掉泥沙后,再次快速的组装,装填子弹,整个动作不到一分钟时间就一气呵成!
    所幸鬼子的“三八大盖”也是世界名枪之一,性能优越,质量可靠!
    他快速的拉动了几次枪栓,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小鬼子来吧!陈爷等着你!”听到快艇“突突”接近的声音,陈茂德趴在了河边,紧紧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