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太上皇龙驭宾天(二)
作者:廿米居士   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最新章节     
    戴权的话音刚落,皇室成员们就跪着哭成一团,大明宫内哀嚎声不绝于耳。
    哭声和钟鸣之声交织成一首悲凉的挽歌,整个大明宫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侍奉的太监和宫女们也都跪在地上,低垂着头,无声的哭泣,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隆正帝道:“夏守忠,去敲丧钟吧,等大臣们聚齐了,再来叫朕。”
    “另外,太妃侍奉父皇多年,一直尽心辅佐,管理后宫,为大乾做出巨大贡献,现追封为皇太后,以太后之礼治丧。”
    夏守忠领命便下去了。
    隆正帝走入殿内,只见太上皇和太妃安静的依偎在一起,面色安详。
    虽然伤感,但这一天早已经预料到了。
    隆正帝吩咐宫女们立即为太上皇和太妃进行小殓,为遗体穿戴衣冠,整理仪容,防止尸体僵硬后无法着装。
    高耸的宫殿群落间,一阵低沉而悠长的钟鸣缓缓响起,震颤着一砖一瓦,也震颤着神京城内每个人的心。
    按照礼制,太上皇和皇太后的丧钟都是27声,一下死了两位,就是五十四声。
    这是帝国最为沉重的丧音,预示着一位君王的时代,已悄然落幕。
    自皇室丧钟响起之后,神京城内不得再鸣钟鼓,哭丧之后,神京城内各寺庙道观需敲钟三万下,以告慰在天之灵。
    在京文武官员闻丧,需着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到善门外哭灵,三日内不得饮酒食肉,七日不朝。
    凡入朝及在衙门办公的官员,需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即衰服,二十七日而除。
    在京文武官员命妇需着素服,去金银首饰,既成服,用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自于本家哭灵三日,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
    如果只是太上皇死了,命妇们是不用去宫中哭灵的,但是太妃死了,那就需要了。
    贾珠带着贾家有官位、爵位和诰命在身的人,穿着规定的丧服,行至皇城外。
    只见男子和女子们分列两班,夏守忠在此维持秩序。
    这种气氛和氛围下,官员们装也要装的像死了父亲一样,现场一片肃穆。
    皇帝是君父,也就是天下所有人的父亲,所以这么形容也没毛病。
    太阳西斜,夕阳昏黄而沉重,仿佛连光线都承载了无尽的哀愁。
    到酉时,隆正帝才出现。
    隆正帝道:“甄太妃前几日偶沾寒气,一病不起,药石无医,于今日未时驾崩了。父皇闻此噩耗,勾起旧病,也于一刻钟后驾崩了。”
    “自今日起,文武百官在大明宫外为太上皇哭灵,一应诰命在慈宁宫为太后哭灵。”
    “明天,待大殓之后,再瞻仰太上皇和太妃的仪容。”
    “三日后,各回本家哭灵。”
    “停灵二十一日后,请灵入皇陵,祭拜和护丧的官员择日再定。”
    “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婚嫁。”
    “在神京的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三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娱乐。”
    随着隆正帝一声声沉重的话语,太上皇和太妃驾崩的消息被正式宣告,现场的官员们,瞬间被悲痛所笼罩。
    远处,民间也隐约传来了哭声与哀嚎,百姓们虽身处皇城之外,但大抵也能猜到发生了什么。
    太上皇的驾崩,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结束。
    百官齐齐跪道:“请陛下节哀顺变,保重龙体。”
    三日哭灵也不是一直不能回家,只需卯时至,亥时回即可。
    像王爷、皇子、公主、长公主、公爵、侯爵、伯爵这种高级贵族可以各自回家进行斋戒;各部院大臣和官员要到本衙门宿舍中集体住宿斋戒,不许回家;至于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午门斋戒住宿。
    像宁荣二府,虽然袭的不是公爵爵位,但也属于公爵之家,家庭成员是可以回家的。
    像林如海这种五世列侯之家,爵位已经断了,所以只能去户部衙门。
    好在黛玉没有诰命在身,不然,这么一折腾,再好的人也折腾出一身病了。
    今天暂时还不能走,才刚过酉时,距离亥时还有两个时辰。
    百官们就跟着隆正帝去了大明宫,命妇们跟着张皇后去了慈宁宫。
    哭灵的座次也是按照官位品阶排列的,最前面的是皇室成员,其后才是勋爵大臣们。
    几千人跪在一起哭灵,那场面,可以说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就算本来不伤心的人,在这种气氛下也要流几滴眼泪。
    夜幕低垂,紫禁城内的灯火昏黄而沉重,仿佛连光线都承载了无尽的哀愁。
    贾珠和太上皇、甄太妃都没什么交集,只是和太上皇见过一面。
    作为开国皇帝,多少是有点东西的,只是可惜贾珠和他不是一个时代,不能亲眼见他年轻时的英姿。
    不过,太上皇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拿得出手的战绩貌似还真不多。
    大明的灭亡很偶然,根基并没有完全断绝。
    太上皇在一个富庶之地起兵,有钱有粮有人,又拥立大明皇室的后人为帝,收复京师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然后又在以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劝进之下,黄袍加身,建立大乾王朝。
    期间,并没有经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就算太上皇不出兵,鞑靼也可能自己会从神京退走。
    更不用提后来与大金的惨败了,那是太上皇在位期间很难抹除的污点。
    境内几大异姓王也没有消除,而且也不属于农民起义,为了拉拢反叛的力量,也保持了世家门阀士大夫们的利益。
    归根到底,大乾王朝的建立很偶然,太上皇也并非是一代雄主,只是抓住了机遇。
    革命不够彻底,这才导致大乾仅仅几十年就各种矛盾频发,已经出现王朝末期的一些特点。
    与其说是大乾王朝,不如说是李氏皇族领导下的明朝末期。
    历史周期律是每隔几百年,由活不下去的一批人,取代活得最好的那一批人。
    “鹿亡秦,蛇兴汉”,兴衰治乱,循环不已。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是大乾朝是由活得次好的一批人取代了活的最好的一批人,活不下去的那一批人并没怎么参与进来。
    如今活不下去的那批人更加活不下去了,所以社会冲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战争才可能暂时中止。
    只有解决了生存和公平两个问题,战争才可能永远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