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崇祯吐血
作者:奔跑的老黄瓜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最新章节     
    半月前才夸下海口天下太平,大臣们觉脸上无光,便没有将所有实情向崇祯如实禀报。仅仅说是南直隶出现叛军,然后下令督促巡抚尽快平叛,且象征性地拨付了一批钱粮。
    崇祯呢,倒也乐得清闲,继续着自己的“搬家大业”,佯装不知,还时不时地夸赞大臣们将天下治理得甚是不错。
    时光悄然流转,一直持续到了崇祯八年的元月。在卢先生的协助下,张献忠发展得极为顺利。其一万五千人的军队迅速扩展至三万人,这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结果。倘若来者不拒,发展到十万人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此时的张献忠已然完全飘了起来,竟做出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袭击凤阳。卢先生在听闻这个计划之时,眼皮不禁猛地一跳。心中暗忖:怪不得陛下前段时间给自己传消息,让自己不要干预义军的任何举动,敢情陛下早就知道这人要搞出个大动静?那凤阳可是陛下的祖地啊,陛下就一点也不担心吗?
    说干就干,张献忠急忙派人通知同样在南直隶一带活动的高迎祥。高迎祥大手一挥,派出李自成与张献忠协同作战,自己则率领军队先行攻打南京。当然,并非真的要攻打南京,不过是做做样子,为张献忠他们吸引一下火力罢了。
    果不其然,南直隶的巡抚被高迎祥向着南京进发的举动吓得惊慌失措,赶忙派兵前去堵截。等那边一开打,高迎祥和李自成也迅速开始行动。
    崇祯八年的元宵佳节,李自成与张献忠联袂挥师,对颍州实施强势合围。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极为强烈的抵抗。
    显然,高迎祥的“飘”是有着十足底气的,这个底气便是在这几个月中缴获的几门明军大炮。最终,他们利用这几门大炮,成功轰开了颍州的城墙,颍州就此沦陷。
    高迎祥那边在吸引完巡抚的主力部队之后,也迅速调头,突袭寿州,成功破城。
    第一步计划的成功实施,给众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张献忠和李自成赶紧向着寿州进发,与高迎祥合兵一处,而后朝着他们此次的目的地——凤阳挺进。
    朝中,大臣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今日的陛下显得有些古怪,来到朝堂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大臣们在台下叽叽喳喳。若要表达什么,也是由旁边的王承恩代劳。
    “报!南直隶急报!起义军于两日前攻破中都凤阳。”
    报信之人支支吾吾,下面的话也没有再说,只是将一道折子递了出来。
    大臣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凤阳可是老朱家的祖地,被义军攻陷了岂能有好结果?完了,自己估计要倒大霉了。
    王承恩走下来,将奏折拿起,送给了崇祯。崇祯打开奏折一看,立即瞳孔一缩。
    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崇祯的动作他们是看在眼里的,这就说明,这折子上的内容,远比凤阳攻破要严重的多。大臣们终于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崇祯半晌没有动作,眼神变的空洞,就那样一眨不眨地望向了大殿的远处。
    王承恩在一旁不停地轻声呼唤:
    “陛下……陛下……”
    又过了好一会儿,崇祯突然从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然后瘫倒在了龙椅之上。
    “来人,来人,快将陛下抬回乾清宫,赶紧通知御医,去乾清宫等着。”
    王承恩在台上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也顾不得台下的众人了,命人将崇祯抬走。
    “陛下,您不能有事啊,陛下。”
    随着王承恩的消失,大殿的官员们赶紧询问报信之人发生了何事,报信之人支支吾吾,还是说了出来。
    “义军攻破凤阳之后,皇陵享殿惨遭焚烧。”
    大臣们一惊,他们懂了,这报信之人说的肯定是委婉了,这大殿都烧了,那老朱家祖坟还能幸免?大臣们感觉自己后背冷汗直冒,强行冷静下来以后又有了别的心思。
    “这崇祯要是被这一下气死了,应该才是他们现在最好的结果吧。他只有一个儿子,才七岁,要是他登基,那他们的命估计也能保住了。要不然等崇祯醒了,估计没有人会有好果子吃吧。”
    可现在宫里的情况已经不是他们能控制地了的,他们现在恨死王承恩了,抬回去干什么,就在这里救治,他们也能查看查看情况。
    大家忧心忡忡,并非担心崇祯是否真的被气出个好歹,而是在担忧着自己的命运。
    等到了下午,宫中传出消息,崇祯醒了,身体也无大碍。大臣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次山西沦陷时候的那种恐惧再一次笼罩了他们。
    但宫中一直没有传出新的旨意,只是通知大朝会暂时取消。这种没有反应才是让大臣们最恐惧的,简直就是煎熬,还不如来个痛快呢。
    到了第二日,宫中下了两道旨意。一道为崇祯的罪己诏,另一道是下令洪承畴、孙传庭二人迅速领兵前往南直隶平叛。
    旨意下完以后,崇祯前往祖庙,告慰先祖。据说,崇祯长跪一日,痛哭流涕。
    从第三日开始,宫中再无任何消息传出。
    第五日,南直隶再次传回消息,起义军在抢劫三日之后,已从凤阳撤离。宫中还是没有反应。
    第八日,孙传庭和洪承畴赶到了南直隶,开始了对义军的围剿。
    第九日,宫中传出了一道耐人寻味的旨意,封皇子朱慈烺为太子。官员们再次疑惑,不知道这崇祯又要干什么。这道旨意好像也和最近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吧。崇祯只有一个皇子,封为太子那是迟早的事,这都封晚了。以崇祯对皇后的宠爱,应该在生下来那一刻就封太子才对。
    不对,会不会是皇帝虽然醒了,但身体真的不行了,要交代后事了?大臣们纷纷激动了起来。
    而坤宁宫的周皇后接到这个圣旨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她现在也非常担心崇祯的情况。自从消息传回来以后,崇祯就没有再见过任何人,包括她这个皇后。自己去乾清宫找他也被人拦了回来。看来这次的事情对崇祯的打击不小。为何现在立太子,她实在想不通。
    第十日,又下了一道圣旨,命太子代替前往南京太祖陵前忏悔。因太子年幼,由皇后陪同前往。
    这道圣旨的传出让大臣们失望了,只是解释了上道圣旨的意图,原来崇祯是想着去南京赎罪,而自己走不开,这才立太子,由太子代替他前往。
    皇后这边收到这个旨意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站在坤宁宫的门口呆呆地望着远处的乾清宫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