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出兵朝鲜的理由
作者:奔跑的老黄瓜   穿越崇祯之贪官大狂欢,朕不管啦最新章节     
    大臣们的这种态度着实把姜逢元给吓得不轻。此时的他,已然顾不上什么党派之争,也不再去计较那些利益得失了。他当机立断,当场脱掉官服,毅然决然地表示要回乡养老。
    本来呢,他的年纪确实也不小了,早就应该退下去安享晚年。可奈何他资历老,而资历老往往就意味着能够霸占着更高的位置,所以他一直紧紧霸占着这个位置不肯放手。然而,这回情况不同了,他可不能为了利益就不要命了啊。
    这礼部尚书的位置空缺了,那可不行。不能没人去辽东合适啊!
    于是很快,礼部右侍郎黄士俊就被大臣们推举了出来成为新的礼部尚书。这效率简直高得惊人,刚刚姜逢元说不干了,仅仅半个时辰,新的尚书人选就被确定好了。这速度之快,简直让人怀疑这还是那个拖沓的大明朝堂吗?
    黄士俊这个人没有加入任何党派,为人倒是颇为正直。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在朝中缺乏有力的靠山,所以当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他就被推了出来。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黄士俊倒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毕竟,若不是这种特殊的机会,他也不可能有上位的可能。而且,他心里清楚,以首辅周延儒的性格,绝对不会将自己置于必死的境地,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会被派去辽东。
    周延儒看到姜逢元辞官,自己也想学他的做法。但东林党的人可不答应,他们好不容易把控了内阁,怎么能这么轻易地放弃呢?而且,如今已经丢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可不能再将内阁首辅的位置也给丢了。
    于是,东林党的官员们开始四处游说大臣们。
    经过漫长的三天时间,大臣们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他们赶紧给崇祯传消息,声称皇帝不在京城的时候,需要内阁首辅坐镇,所以内阁首辅不能前往。使臣团由礼部尚书率领。最为奇葩的是,他们还加了一条询问:
    “陛下身处潼关,正好无事,为显我大明大国威严,不如亲自前往,也能壮大明国威。”
    这当然不是大臣们商量的结果,而是他们身后的士族族长们商量以后提出的。至于那些无党派的官员们,也无奈接受了这个提议。自己身后的那些个小士族,也给他们传了听从大士族命令的消息。
    当然,士族族长们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顺便暗暗地威胁一下崇祯皇帝。大臣们本来不想加上这一条,他们深知以崇祯的脾气,收到这封信后不定会干出什么疯狂举动呢。但传信的人说了,必须加上这一条,他们最终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崇祯收到信之后,大脑瞬间宕机了。这是要干啥?让自己也去留趟学?呵呵,真是牛啊!
    大臣们战战兢兢地等了三天,崇祯的回信终于到了。
    信中说提议不错,除内阁外,每个部门留下两名看家之人。剩余所有大臣们收拾行李,出发前往山海关。
    崇祯要带着他们一起去女真,让皇太极看看,大明一个京城就需要这么多官员,而他们后金那简直就是草台班子,还妄图称帝,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大臣们收到消息后可不乐意了,他们觉得这完全是在找死啊!他们准备立马反驳掉这个提议。但士族族长们听闻此事之后,竟然给他们下令,同意崇祯的提议,所有人陪同崇祯去后金。
    士族的族长们想法很简单,这些朝中的大员们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那都离不开他们背后的支持。现在崇祯既然已经没有办法控制,再任由崇祯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正好崇祯找死,那死一批官员们给他陪葬也不是不可。
    这回官员们真的不干了,这崇祯坑他们就算了,这士族竟然也坑他们?
    是啊,自己死了,很快再上一批官员,虽然不影响士族把控朝政,但毕竟自己是死了啊,士族再怎么发展得好,自己也享受不到了。
    官员们很快达成了一致,不能听从士族的命令了。他们赶紧给崇祯回信,称这没有必要,既然皇太极不合法,那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派使臣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去了反而会让人觉得我们大明好拿捏。直接下道圣旨,昭告天下他们不合法就可以了。
    背后的士族族长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气的鼻子都歪了。他们觉得这些官员糊涂啊!这时候不压制死崇祯,等他真正控制大局的时候,大家都得死啊!死一批和全都死,这样的选择还难吗?
    可官员们才不管他们呢!他们派来京城传消息的人吃了无数的闭门羹,官员们都闭门不见。身后的士族族长们这回也无可奈何了,只能暗暗叹息。
    可他们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崇祯才不会呢?威胁我是吧?那好,互相伤害吧。
    隔了几天,崇祯回信,称不可,大臣们前往山海关的行动不得耽搁。并且为了我大明的正统,不能允许皇太极称帝。仅仅去斥责一下也不行了。现在北方的军队都在平叛,那就将南方的府兵,全部抽调,去陕西集合。主要就是山东,浙江,湖广,广东,南直隶。
    崇祯说得有理有据,称这些地方农民起义军也不多,正好能抽调过来,一举打向皇太极的老巢。
    能个屁啊!这时候,不光大臣们,他们身后的士族们也不淡定了!给你调过去,那他们怎么办?现在农民起义军少,不就是因为他们这里的百姓还算能活的下去,响应起义军的人少一点,还有就是这些府兵镇着吗?你全调走了,那农民起义军听说以后不得来他们的地盘劫掠?
    而且崇祯你的骚操作谁不知道,等给你了,你又不去辽东了,又牢牢把我们的兵掌控在你们手里?我们可就啥也没有了!做梦吧。
    这回官员们身后之人也不再要求他们同意崇祯的操作了,通知内阁赶紧生米先煮成熟饭吧。
    于是,很快,内阁发旨,昭告天下,皇太极登基大明不承认,也不会派人参加他的登基大典。连大印都没有盖,就着急忙慌地发布了。
    此事终于尘埃落定。崇祯哈哈一笑。这第一次和他们身后之人交手,可算是占了点上风。至于那些地方的府兵,你求着送给我我都不想要。
    这明廷的态度,根本没有影响到沈阳的皇太极,本就是恶心一下明廷,没有想着他们真的能派人参加,明廷要是真派人来,他们还得防着。
    皇太极兴奋地等着四月的到来,可到了三月的时候,朝鲜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太极觉得是冒犯到他了。这事情就是朝鲜国王最喜爱的王妃去世了,这事情对皇太极来说简直就是晦气,而且这样的话,那朝鲜国王也就来不了了。
    范文程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则是哈哈一笑。言称机会来了,咱们不仅要派使臣去朝鲜,悼念王妃,还要搞的浩浩荡荡。
    皇太极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转头派遣英俄尔岱,带领二百多的使团,前往朝鲜。
    这英俄尔岱到了朝鲜之后那是横着走,哪是去悼念的啊,根本就是去找事的。这朝鲜的百姓对他们是恨之入骨,在大街上见到就拿石头扔他们。朝鲜也派人对他们进行监视,根本也不背着他们,大明大亮地监视着。
    这英俄尔岱待了几天就一脸愤怒地离开了,好了,任务完成,理由也有了,就等着灭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