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胆大包天试如意(十)
作者:与谬说   西游:旃檀大圣金蝉王最新章节     
    当初,领佛祖之命,赶往金山寺的那个夜晚。
    观音菩萨将那片法明长老圆寂后,留下的柳叶交于玄奘。
    这本身,就既是一个阳谋,也是一个考验。
    菩萨在柳叶中,留下了一道自己的神念。
    这一道神念,既可以缓慢恢复柳叶中的法力,也可以给尚且弱小的玄奘多一层保护。
    但与之相对的,观音菩萨也可以通过这道神念,随时了解玄奘的近况。
    更重要的是,这片柳叶代表着那位,从水中救下玄奘,并且将他从小养大的法明长老。
    佛祖曾言,有邪魔意图对取经人下手,甚至很可能已经成功了。
    尽管心中不信,但是为了此次量劫大局,观音菩萨也不会不留后手。
    而这片柳叶,就是观音菩萨的后手。
    如果那位法名玄奘的取经人,真的已经被什么邪魔篡夺了躯壳。
    不再是原本的金蝉子转世了。
    为了避免被柳叶中,菩萨留下的神念监视,那邪魔必定会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辞。
    而如果他还是金蝉子的转世,还是取经人玄奘。
    那么他一定会收下这片柳叶,并且珍之重之,妥善保存在身边。
    就算那量劫邪魔看穿了阳谋,谨慎伪装、收下柳叶。
    它也将落入菩萨的监视之下,不敢轻举妄动,直至某天露出马脚。
    而结果是,玄奘毫不犹豫的收下了柳叶,日夜带在身边。
    即使是后来得到了佛珠空间,他也从未将柳叶存放到空间中。
    甚至在玄奘游历大唐的十多年里,每到清明、重阳佳节,他还会取出柳叶,悉心祭拜。
    结合法明老禅师的记忆中,所有关于玄奘,从小在金山寺长大的种种经历。
    观音菩萨开始逐渐确定,取经人并未受到什么邪魔影响。
    金蝉子的第十世,除了性格上有些跳脱、顽皮,与前九世不同外,并无任何不妥。
    甚至在他游历大唐的日子里,时不时表现出的,诸如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等特点。
    与那个一怒之下,出手重伤阿难迦叶。
    夺回米粒黄金,还与舍卫国百姓的金蝉子,简直是如出一辙。
    再后来,玄奘似乎也隐隐察觉到那片柳叶,可能与菩萨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结果,他不仅没有心存芥蒂,反而继续像原来那样,将柳叶带在身边。
    只不过,在偷偷烤肉,或者喝酒的时候。
    玄奘会开始,似乎是自言自语一样的解释,说他这不算犯戒。
    说僧人也可以吃三净肉。
    说是那妖物自己送上门找死的,浪费了可惜。
    说酒也是粮食酿的,反正醉了能用法力化解,也不会误事,就和液体蒸麦饭没什么区别……
    基本放心下来后,观音菩萨已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时刻分神关注玄奘的动向。
    只用偶尔“抽查”的方式,关注一下玄奘那边,有没有遇到什么需要她出手相助的困难。
    比如五行山崩的那一次。
    还有不久之前,在淮水河畔,为了平息无支祁引发的洪水,玄奘一口气耗尽了柳叶内的法力。
    此举,自然引来了观音菩萨的注意。
    也正因此,菩萨才成为了如今三界之中,最早获悉那通天教主去向的人。
    知晓了通天圣人,竟然在拒绝元始圣人的邀请后,自己又偷偷溜出了紫霄宫。
    还隐藏了气息、身份,在下界寻访昔日故人。
    观音菩萨担心被通天圣人察觉,所以在玄奘与猴子过淮水后,就暂时切断了与柳叶的联系。
    直到玄奘与猴子出发,前往十洲三岛时,才重新恢复了神念连接。
    随着玄奘在昆仑岛上的行动。
    观音菩萨也心情复杂的,看到了如今道门阐教新晋弟子们,惫懒懈怠的样子。
    还有后来,玄奘与孙猴子,戏耍道行天尊的场面,菩萨也差点笑出声。
    提起昔日栖身的道门阐教,观音菩萨心中只觉莫名复杂。
    今日站在凌霄宝殿上,抬头就能看到昔日的师尊,元始圣人。
    观音菩萨心中,又多了几分沉重。
    封神量劫之后,她虽然选择离开道门阐教,拜入西方教出家为僧,远离昔日纷争。
    但对于阐教之主,元始圣人,她心中仍旧存着一份敬意。
    在她看来,原始圣人的性格一板一眼,认真到了偏执的程度。
    看似视规矩大于一切,冷漠无情,甚至稍显残酷。
    但若是能得到元始圣人的认可,他却反倒是三清中,最有人情味的那个。
    太清圣人行无为之道,不开宗立教,仅偶尔收几位道童在身边。
    最“有为”的一次,也不过是分出一位善尸,入轮回,化作凡人李耳行走世间。
    只传道理、不留道统。
    引世人自行理解、自行思考、自行摸索道之玄妙。
    上清通天圣人,行事激进、心比天高。
    不加鉴别,广收一切众生进入截教。
    但对于门下,绝大多数弟子的修行困境,生死劫数。
    通天圣人顾不过来,也没有打算全都照顾到。
    绝大多数的截教弟子,主要依靠的还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真要遇到生死杀劫,通天圣人也只会摇头感叹,门下弟子学艺不精。
    除了广成子三谒碧游宫那次事件之外。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通天圣人都从未插手过晚辈之间的争斗。
    但元始圣人则不同。
    封神量劫之前,他只根据修行者的出身族类,还有修行天赋收徒,而且标准极为严格。
    若是想要蒙混过关,少不了还会挨一顿圣人的贬损斥责。
    可一旦得到元始圣人的认可,成为阐教弟子。
    他就会亲自赐下适合的功法、顶尖的法宝灵物、充足的修行资源。
    确保每一位阐教门下弟子,都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修行,充分发掘自己的天赋。
    对于门下弟子的修行情况,元始圣人也会认真考较、亲自督促。
    甚至允许当年的十二金仙,若是修行遇阻,可以随时前往昆仑山玉虚宫求教。
    圣人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事,优先指导那十二位出身好、天赋高的弟子修行,突破瓶颈。
    如今的观音菩萨,当年的慈航道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在封神量劫时期,每次听闻门下弟子遭遇困境,元始圣人都会竭力出手相助。
    三霄娘娘设下九曲黄河阵,十二金仙被困其中,散了胸中五气,修为一跌到底。
    惊闻此事,元始圣人不惜拉下脸面,亲自出手,也要先将门下弟子从阵中救出来。
    之后,为了帮助十二金仙尽快恢复修为,元始圣人更是费尽了心思。
    然而,却也正是因为元始圣人,对于门下的弟子太过在意、太过关照。
    才养出了诸多阐教门人,心高气傲、自私自利的心性,行事也愈发的肆无忌惮。
    封神量劫后,慈航曾向圣人提出。
    阐教收徒不应只看族类天赋,更应注重心性。
    对于当前门下那些心性恶劣,惹出大祸的弟子,也应严惩不贷。
    而原始圣人却坚持认为,族类与禀赋乃是天数,不可变,而心性可变。
    门下弟子行事逞凶斗狠,招来诸多灾祸,只是因为经历的挫折和考验还太少。
    上等族类与上等天赋,就是命定的高贵者,无论走多少弯路都注定不凡。
    下等族类与下等天赋,就是命定的卑贱者,无论心性如何,最终都将无足轻重。
    曾经的慈航道人,终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灰心失落之下,她只能选择离去,成为了如今的观音菩萨。
    再到此时,于凌霄宝殿中与昔日恩师重逢。
    观音也只能选择与这里的所有仙神一起,沉默不语。
    然而,就在下一秒。
    这凌霄宝殿中的沉默,却被一连串自殿外而来的笑声,轻易打破。
    这笑声爽朗不羁,犹如夏日突至的雷鸣。
    虽能听出是女子在笑,但笑声中凌厉的杀伐之气,却让殿内众仙佛神圣,心中一颤。
    笑声未止,便听那殿外女子,竟又如同身在战场一般,恣意高喝道。
    “两位圣人,你们到底打是不打?!
    若是不打,就别怪本将先出手了!”
    话音才落,两柄若纯金铸就而成,造型张扬的飞金利剑,已经贯穿凌霄宝殿的大门。
    一柄刺向如来佛祖,一柄径直斩向元始天尊,都没有半点迟疑留情的意思。
    直到此时,才听见殿外,有仙吏慌张通报道。
    “起奏陛下!北天门总兵大将斗姆元君,入朝觐见!”
    ……
    听闻此声通报,大殿之上,沉默已久的玉皇大天尊。
    眼底,终于闪过一道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