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隐中隐剧情:郭氏祖境(1)
作者:金德友谊   末法时期转世见闻最新章节     
    关于历史人物简介之类的大部分来自《百度》或者《360百科》。
    而故事本身以此为基点,却又不尽相同。
    有许多都是作者个人观点,不要求其他人认同,娱乐而已。
    唐《推背图》第62图:
    一金甲将军持戟而立。
    诗曰:
    三人共首吾之姓,水满天下我之名,
    民物好生归有德,何需北战与南征。
    相传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当时着名的天相家太史令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大唐国运。
    两人接令后一人写谶语,一人绘图。
    由于李淳风推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2000多年后的气运,
    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李淳风才停止下来,
    也正因为如此,这本着名的预言书也就以《推背图》来命名。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
    又被称为道德天尊、混元老君、太清大帝等,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为三清。
    相传他化身为周朝的思想家老子,从而传下了道家的经典作品《道德经》。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国际道教节。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
    在隋朝末年,一条李氏当王的谶言传得沸沸扬扬。
    这条谶言脱胎于晋代的一个传说:
    老子后裔李弘当有天下。
    李弘是道教太上老君降世化名,当时农民起义中大都打着李弘降世的旗号。
    正如《老君音诵诫经》所云:
    “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反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
    从此,老子、李氏、道教、皇帝之间便建立某种神秘的联系。
    及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老子后裔将要取代隋朝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
    当时无论朝内朝外,“应谶当王”是普遍受到欢迎的。
    李渊称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追认老子为祖宗,
    并将道教提高到“本朝家教”的尊崇地位。
    李世民即位时,更是发扬了李渊的做法,坚决拥护老子祖先的地位,
    还将道教地位进一步提升,位列佛教之上。
    介绍这些是想说明当初的环境,来展开下面的故事。
    我们先说袁天罡,虽然修道,却在佛教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西游记》中就可见一斑,《西游记》是一本求取佛经的游记,
    许多人都是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当初“来自东土大唐,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而袁天罡的故事能在《西游记》中成为重要的一个桥段,
    就说明了他在佛教之中,同样受到敬仰。
    而关于李淳风的传说并不多,
    李淳风(602-670年),终年68岁,
    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也是道家学者,岐州雍县人(今陕西岐山县)。
    至于他们二人推衍的《推背图》也可以说是佛道两脉的相辅相成,
    至于准确性,就如天庭的司判司画,都是感应天地而成,
    而天庭的司判司画修习的第一课,一定是周易,
    不懂周易,不可能成为司判或者司画。
    所以除了感应之外,还有自身的推衍,十分考究个人的学识和悟性的功力。
    就如这《推背图》的62图:
    李淳风的判词是:
    三人共首吾之姓,水满天下我之名,民物好生归有德,何需北战与南征。
    而袁天罡就画出了一金甲将军持戟而立。
    许多人对“三人共首吾之姓”给出自己的答案,
    其实,这“三人”就是高某,李某和陈某,
    他们的“共首”便是姓氏,
    而三者合一,高氏头,李氏底,陈氏耳朵,此姓为郭。
    至于“水满天下我之名”,许多人都认为是“洪”字,取意洪水泛滥,溢满天下,
    其实这个“水”并非真正的“水”,又是真正的“水”。
    这个字为:泽。
    本义是指水或水草积聚的低洼的地方,
    后引申指土壤中的水分,又引申指雨露,
    因雨水能滋养万物,由此引申出恩泽,恩惠,也可特指俸禄。
    “水满天下我之名”是泽被苍生之意。
    至于“民物好生归有德,何需北战与南征。”
    是说此人以德救世而止兵戈。
    至于袁天罡所画的“一金甲将军持戟而立”,
    正是后文中提到的金甲战神,这是佛界下的一步棋,
    只是这步棋究竟如何,还尚未可知。
    这位金甲战神的来历不仅是天界的金甲战神,还是佛界弥勒宫的司磬童子,
    也是在《西游记》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逢大厄难
    中出现过的黄眉怪。
    他这次是领了携佛界龙骨藏宝图下界转世的任务,
    他选择的转世地点同样是修国净元皇子的转世郭林家中,
    只是因为各方的角逐,意外流产,并没有转世成功。
    而随着他的流产,自身携带的那张龙骨藏宝图也消失无踪,
    就算后来佛界的观音菩萨亲自搜寻,亦没有找到。
    我们先说太极宫的太上老君,他原本姓李名尔,号云聃道长,
    因为琴音卓着,被称为李耳,取意:如听仙乐耳暂明。
    他那个辈分的神者中有人如此评价他的琴音:
    闻聃汝音,仙境飞腾,调息入定,碎裂虚空。
    后来他因为琴音又被人称为李迩,取意:闻名遐迩之意。
    而他的这首《汝》,在末法时期传给了太极宫的大小姐,
    她提升了许多修者的境界,才被下界知晓,世上竟然有如此的修行琴音。
    大千世界,时空纵横。
    而云聃道长曾转世为老子(公元前571年—前471年),李氏,
    一说姓老,一说姓利,名耳或贞,字聃。
    一称老聃,一字伯阳。
    世人尊称为“老子”,生于东周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原属陈国,今河南省鹿邑县),
    师从商容,于东周春秋时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
    其着作被人们广泛称为《道德经》,为道家和道教的经典。
    老子的思想主张包括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物极必反等重要观念。
    他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作品,
    又是早期中国哲学史上非常罕见的一部关于宇宙本体论的思辩书卷,
    被尊为“内圣外王”的必学之书,以及“万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