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贵人救国:画虎不成反类犬3
作者:溜溜的兔子   锦衣黑明最新章节     
    张辇再次轻咳一声,干脆往上捋了捋。
    “大明立国之初,河套属于大同府治地,整个地区都由代王麾下的参军司和王相府节制。
    但大同府面积太大,当时人口不足三十万,无力防御偌大的地盘,成祖靖难后,为彻底解决草原之患,六进草原,大军直达漠北,封狼居胥。
    永乐朝期间,整个草原空空荡荡,鞑靼人听到大军就跑到极北之地的深山中,人口少,塞外经营属实难以为继,成祖由此回撤大宁与河套,延山脉修建长城。
    几十年后,西域瓦剌挥师东进,占据空荡、又富庶的河套,土木堡之变发生,宣大边军孱弱,无法出击赶走河套的鞑靼人。
    他们越来越多,但这时候大明依旧处于优势,无需担心他们扣关,直到达延汗的出现,重新一统北元,黄金大帐从漠北迁徙占据漠南。
    复苏的鞑靼人不停扰边,不停进入宣大,连内长城也经常被袭扰,大明朝变成了弱势方。
    正德朝武宗挥师西进,与达延汗在内长城大打出手一次,达延汗狂妄进入中原的美梦被打断。
    武宗驾崩,世宗继位,河套达延汗部落也开始了分裂,作为黄金大帐的察哈尔本部先是被赶到张家口外的林地,后继续东迁去往辽北。
    达延汗之孙、土默特酋长孛儿只斤·格根,自封阿勒坦汗,北元开始出现两个大汗。
    土默特势力日强,控制鄂尔多斯、喀喇沁等整个右翼地区,嘉靖二十九年,阿勒坦汗兵临京城,十万铁骑围京,胁求通贡。
    嘉靖迫于威势,开马市于宣府、大同等地,但这是缓兵之计,勋贵外镇后,边镇军务恢复,互为奥援,双方处于均势。
    边军与河套开始二十年的互击,互相之间没占到任何便宜,互市只作为兵事附属手段偶尔用用。
    双方谁都拿谁没办法。嘉靖帝驾崩,隆庆帝继位,边镇已经逐年安静,互相之间不再大战。
    大明朝逐渐无力支持七边庞大的军务开支,君臣都在考虑结束这种疲态。
    中枢高拱、张居正提议,由宣大总督王崇古主导,大同巡抚方逢时、山西参政郑洛协助,勋贵定国公徐文壁、成国公朱希忠监督,正式与阿勒坦汗接触。
    虽然阿勒坦汗也有意结束这种无聊的对峙,但双方都没什么信任基础,就算外镇勋贵陆续回京,隆庆元年到隆庆四年,依旧是口水仗。
    隆庆四年,河套黄金家族发生了一件狗血之事,王崇古抓住了这次机会,一举建立了信任。
    阿勒坦汗的孙儿把汉那吉成年,娶了他姑母的女儿三娘子,结果阿勒坦汗也看上了他的外孙女。
    呵呵,鞑靼人崇拜英雄,不讲伦理,三娘子转投到外祖的怀抱。把汉那吉不满,便与黄金家族十余人等,到长城边界求见。
    王崇古大喜,不顾其他人反对,也不怕双方脆弱的信任,坚持受降厚待,阿勒坦汗随后追至,得知那吉已变为明人,不得不着手谈判。
    大明可以放归那吉,但阿勒坦汗必须提供对等的信任。
    这时候一个民族败类进入谈判桌,赵全,大同地区白莲匪首,此人反叛被通缉后投靠河套,给鞑靼人引路烧杀抢掠。
    赵全逐渐成为阿勒坦汗倚重的帮手,土默特有了很强的组织。锦衣卫密探言,此人多略善谋,教虏计谍,校人畜,益习兵事,令诸镇疲于奔命 。
    大明让阿勒坦汗拿赵全来换那吉,一时间谈判陷入僵持,这时候阁臣张居正上奏:大明有两患,东患在属夷,西患在板升,既如今的归化。二患不除,我朝终无安枕之日! 然西事稍易,宜先图也。
    在朝臣集体上奏附议下,隆庆帝要求阿勒坦汗当卑词效款,或斩吾叛逆赵全等之首,盟誓于天。
    阿勒坦汗苦思无反对之理,遣使乞和,求讨锅布之恳。许以市易,以有易无,则和好可久,而华夷兼利。
    至此,谈判终成,大明封阿勒坦汗为俺答汗、顺义王,意为兄弟王,史称隆庆议和、俺答封贡。
    此后俺答汗绑缚赵全等汉贼十多人献给朝廷,赵全等人在京城被诛杀,大明也放归那吉。
    但这只是初步成功,俺答封贡后,大明与河套玩了二十年的心眼。
    山西参政郑洛作为谈判副使,获得所有人支持,负责封贡诸事执行,隆庆、万历把全部套务交给他。
    郑洛先是做宣大总督,后又做陕西总督,与王崇古一样,总督七边二十年。
    这二十年间,郑洛查探河套各部落态势,针对性开启互市,与王妃三娘子配合,但凡存在劫掠可能的部落全部停止互市,逐渐使整个右翼地区归心。
    万历十八年的洮河兵变,万历二十年的宁夏之役,皆有西土默特、鄂尔多斯等俺答汗侄孙参与。
    朝廷惩罚了这些部落,他们送牛马赔罪,此后大明七边再未与河套发生任何战事,双方百姓频繁来往,互市再不需要大军监督。
    换血计划,听起来有点惊悚,其实就在学习俺答封贡。
    大明重臣有个不可明言的背后目标。即控制互市,暗中放出去大量失地汉民,明面上再吸纳全部牧民内迁。
    因酋长扣剥严重,很多牧民携带牛羊迁徙到七边落户,汉民到河套开荒种田,建造归化城和大量寺庙。
    土默特慢慢定居下来,变为牧场主、地主。
    漠南巅峰期三十万众,六十年后变成五十万,但其中三十多万是汉民后代,成功换走一半牧民,万历帝称赞王崇古乃阳谋至上典范。
    但这事随之带来一个坏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漠南鞑靼人武力比大明边军垮的还快。
    两年前,漠南被林丹汗以寡击众,一战歼灭,黄金大帐重回河套,汉民逃回晋陕,流贼中的假鞑靼就是这些人。
    留守河套的本部牧民,完全忘记了骑射,他们也没有地利,被林丹汗捡了个便宜,十万人吞掉二十万,到现在已全部逃亡。
    察哈尔并没有吃下土默特、鄂尔多斯的人口,而是把他们赶到了七边,大明也吃不下这么多人,这也是流贼肆虐的另一个原因,土默特还有很大一部分去往青海,投靠俺答汗侄儿开辟的高原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