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匄,
即周敬王,
姬姓,名匄,
东周第十四任君主
(前519年—前476年\/
公元前477年在位)。
他是周景王的儿子,
周悼王之弟。
前520年,
周景王去世,
周悼王未继位
就遭遇王子朝之乱,
同年冬去世。
晋国攻打王子朝
而拥立周敬王,
次年(前519年)
为周敬王元年。
因王子朝在雒邑(王城)势大,
敬王迁都至
雒邑之东的狄泉(成周)。
敬王与王子朝
不时仍有冲突。
前516年,
王子朝逃到楚国。
前505年春,
楚国被吴国击败,
险些亡国,
周敬王趁机派人
在楚地杀死王子朝。
儋翩带领王子朝的支持者
在次年起兵举事,
敬王出逃,
在前503年
得晋国帮助下回都。
前476年,
周敬王在位
四十四年而卒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作公元前477年),
葬于三壬陵。
因其去世时间
恰好处于春秋、
战国之交这段时期,
故以其去世之年
作为划分春秋、
战国时期的分界点。
敬王继位后,
和西王姬朝
长期相互攻伐,
争夺王位。
六年后,
他在晋兵帮助下,
击败姬朝,
巩固了王位。
公元前476年,
姬匄病死,
死后的谥号为敬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左传》
姬仁(?―前469年),
谥号周元王,
东周第十五任君主。
周敬王姬匄之子,
前475年至
前469年在位,
在位8年。
姬仁在位期间,
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
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
在徐约
齐、晋、鲁、宋等国
会盟。
会盟后,
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
姬仁也回赠勾践
以祭祖用的肉,
册命他为伯,
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
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
公元前469年冬,
姬仁病死。
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元王八年,
逝世,
儿子定王介登位。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姬介,
周贞王(?-前441年),
姬姓,名介,
东周第十六任君主,
周元王子,
在位28年,
谥号贞定王。
姬介在位期间的
公元前453年,
晋国的三家大夫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
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
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
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
(赵国、韩国、魏国),
晋国国君晋幽公
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
公元前441年春,
姬介病死。
姬介死后的谥号为
贞定王。
姬介是周元王之子,
元王死后继位,
前468年―前441年在位,
在位共28年,病死。
周哀王,
贞定王长子,
继承王位三个月后,
即遭其弟王子姬叔袭杀。
周思王,
王子姬叔,
杀哀王而即位。
同为周贞定王之子,
哀王之弟。
在位仅五个月,
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周考王,
王子姬嵬,
贞定王之子,
哀王及思王之弟,
杀兄周思王,
在位前440-前426年,
共15年。
西周桓公,
王子姬揭,
贞定王之子,
周考王将他封于河南,
以续周公之官职。
是中国战国时期
小国西周的首任国君
(这是东周再一次分裂,
国土缩小)。
元王八年,
崩,
子定王介立。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姬叔,
周思王(?-前441年):
姬姓,名叔,
东周君主,
他是周贞定王之子、
周哀王的弟弟。
公元前441年三月,
姬叔袭杀周哀王、即位,
史称“周思王”;
在位仅五个月,
同年八月、
即被弟弟姬嵬杀死。
祖父:周元王姬仁
父亲:周贞定王姬介
哥哥:周哀王去疾
弟弟:周考王姬嵬、西周桓公姬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二十八年,
定王崩,
长子去疾立,
是为哀王。
哀王立三月,
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
是为思王。
思王立五月,
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
是为考王。
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姬嵬(?—前426年),
周朝第三十一代君主,
周贞定王之子,
周哀王与周思王之弟。
公元前441年,
姬嵬杀害其兄
周思王自立,
在位15年。
公元前426年去世,
谥号考王
(《帝王世纪》
云“考哲王”,
又作“考悊王”)。
其子姬午接替即位,
是为周威烈王。
公元前441年,
周贞定王崩,
其有四子,
长子姬去疾继位,
即周哀王。
三个月后,
二子姬叔弑兄篡位,
即周思王。
五个月后,
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
即周考王。
姬嵬弑兄篡位之后,
忧前事重现,
遂在即位后
划王畿河南之地,
封其弟姬揭于王城,
疆域为
瀍水以西、
洛河以南,
是为西周桓公。
西周桓公死,
传位于子西周威公。
公元前367年,
威公卒,
公子朝继立,
即西周惠公,
公子根遂叛。
赵成侯与韩懿侯
乘乱侵周,
分周为二,
逼周显王
封公子根于巩,
即东周惠公。
周王畿
于是分裂为
西周国和东周国
两个小国。
周王地盘
越来越小。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姬午,
周威烈王
(?—前402年),
周朝第三十二位国君,
姬姓,名午,
在位24年。
(前425年——
前402年在位)
周考王之子。
公元前403年,
封晋国大夫
韩虔、赵籍、魏斯
为韩景侯(韩虔)、
赵烈侯(赵籍)、
魏文侯(魏斯),
此即“三家分晋”。
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也有人认为前476年
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周威烈王,
在周考王死后继位。
在位24年,
病死。
周威烈王
在位期间的
公元前403年,
分别册封魏、赵、韩
为诸侯国。
公元前402年,
姬午病死。
死后的谥号为
威烈王。
谥法:
猛以刚果曰威,
有功安民曰烈。
《资治通鉴》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开始写起。
考王死后,
其子姬午即位,
是为周威烈王。
周威烈王觉得
自己这个天子
比较没有安全感,
打算对诸侯
施以一些“恩泽”
换取诸侯的支持。
可是大周天子
发展到考王的时候,
已经到了无土可封的地步,
实质性的“恩泽”
最后彻底用尽了,
就只好用名义上的恩泽
来讨好诸侯了。
所谓名义上的恩泽,
就是指名义上
爵位的册封。
当年(公元前453年)
周贞定王的时候,
晋国的三个大夫
(当时的大夫
都是有自己的
封地和军队的)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
合力攻灭了
最后一家贵族——智氏,
瓜分了晋国的全部领土,
晋国国君已经沦为
三家手中的傀儡。
因此,
这三家大夫
实质上已经相当于
三个独立的国家了。
虽然三家实质上
已经是独立的国家,
但是在名义上,
却还是大夫之国,
而非正式的诸侯。
这样,在外交方面,
三家就显得很没有面子了。
周威烈王投其所好,
在公元前403年,
正式册封
魏、赵、韩三家
大夫为诸侯国,
三家大夫
按照礼仪
叩谢王恩,
周威烈王
终于又享受了
一次天子的感觉。
姬午在册封三晋之后的
第二年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