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冬日愈发寒冷,冷冽的风从城外吹进城中,带来一丝刺骨的寒意。皇宫内,朝堂的争斗也在悄然酝酿着风暴。随着新政的推行,内阁中的权力平衡开始被打破,分歧日益加剧。各方势力在暗中角力,矛盾在无声中不断发酵,最终迎来了不可避免的分裂。
在尚书省的议事大厅内,几名高官围坐在长桌旁,气氛压抑而紧张。内阁的几位核心大臣正在讨论新政推行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意见分歧已经愈发明显。内阁之首的尚书令严景行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冷峻,似乎在等待着各方的发言。
“各位,”严景行轻咳一声,打破了沉寂,“新政推行已逾半年,各地传来的消息如何,各位心中应当有数。如今民间不满情绪日益增多,我认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适当缓和赋税,减少地方的动荡。”
坐在左侧的礼部尚书卢昭面色不悦,他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只有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重塑大唐的政治格局。听到严景行的提议,卢昭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冷声反驳道:“尚书令大人,新政刚刚开始推行,怎能因为一时的风波便轻言退缩?这只会让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得逞。”
“卢尚书,我并非说要撤回新政,而是要合理调整。现在的问题是,地方官吏在执行时过于苛刻,这才激起了民间的不满。”严景行皱起眉头,语气依然冷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可若如此调整,岂不是示弱?”卢昭提高了声音,“改革之路从来都是艰难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妥协,而是坚持到底。”
尚书省内的气氛愈加紧张,两人之间的对立已经愈发明显。严景行代表的是以稳妥着称的保守派,而卢昭则代表着激进的改革派。两派之间的矛盾,在朝堂中逐渐浮现,内阁的分裂已成事实。
“严大人,卢大人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另一名大臣开口打破僵局,“新政推行之初确实有些波折,但这也是改革的必然过程。或许我们应该在继续推行的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
这名大臣的发言显然是试图在两派之间调和,但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严景行和卢昭各持己见,显然都不愿轻易让步。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各怀心思,他们在沉默中观察着局势的发展,心中暗自盘算着自己的立场和未来的走向。
在内阁的角力中,朝堂上的风向也开始悄然变化。新政的推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些大臣开始对改革派的强硬态度感到不满,而另一些大臣则对保守派的谨慎态度表示担忧。随着两派的争斗愈演愈烈,内阁内部的裂痕逐渐显现。
尚书省内的争论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息,反而愈加激烈。两派之间的对立,不仅是对新政的不同态度,更是对未来权力格局的争夺。每一次的辩论,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些无形的冲突,正一点点削弱着内阁的团结。
数日后,一封密报悄然送到了尚书令严景行的案前。严景行展开信笺,脸色微微一沉。密报中所述,正是礼部尚书卢昭与几名激进派大臣的私下聚会内容。这些密谈表明,激进派不仅在推动新政,还试图通过进一步的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
严景行放下信笺,目光中闪过一丝寒意。他明白,这场内阁的分裂已经不可逆转,而接下来的争斗,将会愈加激烈。
而在另一边,卢昭也得到了来自保守派的动向。他知道,严景行正在拉拢一些立场不明的大臣,试图通过“妥协”来削弱改革派的影响力。卢昭心中愤愤不平,认为保守派的举动无异于背叛改革的初衷。
“若继续这样下去,朝堂的改革将彻底失去动力。”卢昭在心中暗自思忖。他决定加紧行动,在改革派内部形成更为稳固的联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内阁内斗。
冬日的寒风卷起尚书省的红墙绿瓦,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朝堂内外暗流涌动的故事。内阁的分裂,不仅是政治立场的分歧,更是对未来大唐权力格局的深刻冲击。严景行与卢昭之间的角力,已经不仅仅是意见之争,而是关乎朝廷未来的方向。
内阁的裂痕逐渐扩大,每一位大臣都在这场无声的权力博弈中寻找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