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皇上端坐龙案后,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思,手指轻轻叩击案面,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几位心腹大臣站立在下首,气氛显得格外凝重。首辅陈大人拱手上前,沉声道:“皇上,许尚书被拿下之后,朝中一些顽固派官员明显心生惧意,但文王爷的动作却似乎愈发隐秘。”
皇上冷冷一笑,目光微凝:“文王爷果然不甘示弱,但越是隐忍,便越说明他有所图谋。朕不能掉以轻心。”
陈大人微微躬身,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皇上,文王爷的心腹在朝中仍有不少,若此刻不进一步整肃,只怕后患无穷。”
皇上略微点头,沉声道:“此事朕已有安排。但要在动手之前,稳住朝中忠诚之臣的心,否则难免引起波动。”
陈大人抬头问道:“皇上,是否需要让忠臣们事先知晓皇上的决心,以防他们心生疑虑?”
皇上略作沉思,目光中带着一丝冷冽:“不错。忠诚之臣应当知晓朕的用意,才能在关键时刻毫不动摇。”
正在此时,内侍总管李公公悄然上前,低声禀报道:“皇上,御史大夫在殿外求见。”
皇上点了点头,沉声道:“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御史大夫步入御书房,见皇上威严地坐在龙案之后,心中不由得一紧。他拱手一揖,沉声道:“臣拜见皇上。”
皇上略微抬手,示意他免礼:“御史大夫,你为何求见?”
御史大夫深吸一口气,拱手道:“皇上,臣近日感到朝中风波暗涌,几位重臣心绪不宁,恐怕会对皇上的整肃之举产生误解,因而特来面见,恳请皇上开示。”
皇上眉头微皱,目光深邃:“几位重臣心绪不宁?你指的是哪些人?”
御史大夫低声答道:“回皇上,礼部尚书、兵部侍郎等人,近来屡屡与臣等讨论新政事宜,言辞之间颇多忧虑。臣担心,他们或许心生疑虑,不明白皇上此举的真正用意。”
皇上冷冷一笑:“他们心生疑虑,是担心朕的决心吗?”
御史大夫面色肃然,拱手道:“皇上,臣等绝对忠心,但臣忧虑,这些人若不明皇上用意,恐怕会在关键时刻生出退缩之心。臣斗胆进言,还请皇上多加安抚,让他们坚定立场。”
皇上目光微冷,语气中透着一丝不耐:“他们的疑虑,是担心新政影响他们的利益,还是担心文王府的报复?”
御史大夫不敢正视皇上的目光,低声答道:“臣以为,他们或许只是畏惧皇上整肃之举过于果决,担心朝局不稳。”
皇上眼神渐冷,冷声道:“畏惧?他们若真心忠诚,何须畏惧?朕的决心已下,任何阻挠之人,皆不会被宽恕。”
御史大夫闻言,连忙拱手道:“皇上,臣明白您的决心。但臣斗胆进言,若能多加晓谕,或许能稳住更多忠臣的心。”
皇上沉默片刻,目光微转,随即缓缓点头:“御史大夫,你的忠诚朕知晓。既然如此,朕会在下次朝会上,公开表达朕的决心,以免忠臣们误解。”
御史大夫心中略感宽慰,拱手道:“皇上英明。”
此时,一旁的陈大人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御史大夫的建议确有道理。若能先稳住忠臣们的心,再行整肃,必能减少动荡。”
皇上略微点头,随即看向御史大夫,语气稍显缓和:“御史大夫,既然你忧虑忠臣之心动摇,朕便听你的建议。你要记住,朝局动荡时,忠诚尤为可贵。”
御史大夫连忙拱手道:“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上所托。”
皇上略带沉思,缓缓道:“这次的整肃行动,朕将以雷霆之势展开,不论是文王府的亲信,还是顽固派中犹豫不决之人,朕皆不会留情。你们要传达朕的决心,让朝中所有人明白,朕的手段绝不软弱。”
陈大人和御史大夫齐声道:“臣等明白。”
皇上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望向远处的天空,轻声道:“朕知道,这次行动必定会引发风波,但有些事,朕必须亲手清理,绝不留给后人去承受。”
御史大夫心中一震,感受到皇上深沉的忧虑与坚决。他深深拱手,语气中带着敬佩:“皇上以社稷为念,臣等必不负圣恩。”
皇上转过身来,目光坚定:“朕所求的,不是虚名和表面的平安,而是真正的太平盛世。若要达成此愿,必要时,朕愿承担一切骂名。”
御史大夫心中震动,愈发明白皇上的决心。他再次深深一揖,低声道:“皇上英明,臣必誓死效忠。”
皇上微微颔首,随即沉声道:“你去传达朕的意思,让那些犹豫不决之人明白,朕的整肃不是为了私怨,而是为了朝纲社稷。”
御史大夫拱手领命,转身离开御书房。他心中虽有些不安,但也明白,皇上的决心已是不可动摇。
待御史大夫离去后,陈大人上前,低声道:“皇上,这次的整肃行动,是否需要事先布置得更加周密,以防文王府的反扑?”
皇上微微一笑,眼中透出一丝冷冽:“放心,朕的布置已在进行中。文王爷以为隐忍便能保住权势,但他不知道,朕的每一步都在观察着他。”
陈大人闻言,深深一揖:“皇上深谋远虑,臣等必全力配合。”
皇上点头,随即叮嘱道:“这次的行动,必须确保绝对的隐秘与突然,绝不能给文王府留下任何反应的机会。”
陈大人拱手道:“臣明白。”
皇上最后望了一眼远处的天际,语气中透出几分感慨:“这场风波,若能平息,朕的心愿也就能稍有宽慰。但若有任何人敢逆天而行,朕绝不容情。”
御书房内的烛火微微晃动,仿佛映照出皇上心中那深藏的决心与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