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在青城山,常自为诗,遍题壁上,临风对月,潇然有高视一世之意。今日如何不对:“南蒲逢除日,天涯有去舟。蛮城和雨闭,峡水带春流。不负新年感,惟多故国愁。宁无贺春酒,徒此事羁囚。”
“好诗,好诗!”老泉双手击掌,“若论雄浑,台符似略高一筹;如说情怀,少愚似更绵长。”一行人在眉山深处,从一座巅峰到另一座巅峰,从一座峡谷到另一座峡谷,从一座庙宇到另一座庙宇,协调日月星辰与庙里的神、热气腾腾的香火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始终相信在鸟落下的地方,代表着神秘和天的力量在飞行。
蟆颐观就在眼前,像一座背对众生的王,曾经一生一世的浮云,站在更高更远处。几个人下了车,跨过蟆颐堰,拾级三百五十余步,抵达山门。山门两侧有钟鼓楼,门前哼哈二将镇守,再往里泥塑四大天王,各执法器,阴风惨惨。穿过山门,右为道院,有客舍三楹。左上依次为真武殿、张仙楼、纯阳楼、三清殿等。再往上便是春风楼。大殿前的石阶下有仙翁洞,是陆静修讲学之地。洞底的石虩中流出老人泉,泉边有棵荔枝树,果实肉厚籽小,香甜可口,为高海拔荔枝,是荔枝中的珍品。在山门的左侧,则是卖香火、道符、泥人、法器和古董的摊子,争相拦着路人兜售香烛、道符以及留作纪念的小物件。苏洵在一家叫无碍子摊子前停下来,眼光落在一幅画上,画为绢本,画上的人张弓搭箭,花丛中蝴蝶飞舞。整幅画运笔似顾恺之行云流水的技法,线条却更加圆润流畅,人物造型细致生动,设色除敷彩之外,加以明暗渲染,花弓弦弹之属,则描绘工细,“如从绳而正焉。”人物的立体效果突出,表现出丝织品柔软透明的特殊质感。画上还题有一首诗,书法似有唐代“杨风子笔意”。画家见老泉专注于此画,便上前介绍:“此乃张仙也,祷之必应!”老泉的神经,一根细长的弦,飘过所有高山,越过流走的云,承袭上古蜀国的血脉,一个族群悄无声息的澎湃。一来一回,就有了章节;一呼一吸,惊艳落荒而逃:这是后蜀花蕊夫人携带的“孟昶挟弹图”,何以流落至此啊!老泉灵魂出窍,滴水也是汹涌。那生命之源,竟是为自己半路留下的根。他控制住颤抖的手,解下手上的玉环,换下这幅“张仙图”。
苏洵在后来的《张仙碑》中写道:“洵,自少豪放,尝于庚午(1030)重九,玉局无碍子肆中见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老泉也许不知道,他买下了这幅画,也买下了他苏家在大宋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辉煌的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