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苍髯白甲待归来(四)
作者:凤岛   大宋苏轼最新章节     
    十二月一日,苏洵上书仁宗,辞以病不能赴阙并附十策:“臣不幸有负薪之疾,不能奔走道路,以副陛下搜扬之心。”老泉在这里化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的一段:“臣弘行能不足以称,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毕竟是有志于当世,他仍然不忘政治革新主张,“条为十通,以塞明诏”。相较于个人得失,社稷、家国、天下之忧,更深刻、更悲观、更寂寞。
    善良的命运之绳,牵着我在陡峭的仕途边缘行走,功名的脚步声近了,却又离开。退回命运的一箭之地,我心旌如雪。摒弃欲望的苏洵,不再俯首贴耳,他又致书雷简夫、梅圣俞发泄胸中的自怜自伤之情。
    在《答雷简夫书》中写道:“向者《权书》、《衡论》、《几策》,皆仆闲居之所为,其间虽多言今日之事,亦不自求出之于世,乃欧阳永叔以为可迫而进之。苟朝廷以为其言之可信,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一日仓卒之言,又何足信邪?”
    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
    梅圣俞收到苏洵的信后,理解老泉的“孤寒无援”,一想到他身后的苏轼与苏辙,梅公焕发出一种悲壮,为苏家也为大宋,他必得温以微焰,燃以星火,于是写下《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作为回复,劝其进京:
    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
    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
    渊中必有鱼,与子自倘徉。
    渊中苟无鱼,子特翫沧浪。
    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皇。
    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
    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
    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傍。
    老人泉已无鱼可钓;苏轼苏辙,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的麒麟,岁月催人老,不要让其终老泉旁;当今天子圣明,劝君不要再玩沧浪。
    “去为仲尼叹“,典出《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晋·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叹息时世无明君,伤周道不兴,悲嘉瑞遇获,因而说“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知已不能有所作为,其撰《春秋》也绝笔于“获麟”。
    半年多后,因朝廷再次催促苏洵赴阙,苏洵旋即又致书欧阳修,愿东上复命:“王命且再下,洵若固辞,必将以为沽名而有所希望。今岁之秋,轼、辙已服阕,亦不可不与之俱东。恐内翰怪其久而不来,是以略陈其意。”
    不同于老父亲,苏轼心中,虽然属于母亲的那一份欢笑就此搁浅,但时光以最快的速度令他再度启航,他嚼着眉州一地的花瓣与青梅,思想的风景已飞出大山之外。三年的时光,他没做一首诗,梦里居住的长老,正在筹划他的命运——他要走的路,要受的伤。他把之前读过的书又读了一遍,把之前没读过的书也读了一遍,等待从经书里长出天涯。但凡出门,不是带着王弗去母亲的坟上,就是去坟地的路上。王弗也就跟着走过去,不索求,不疑问。岁月如诗,他的开场精彩绝伦,收尾意犹未尽;她润色高潮,强调恰到好处,共同成就一场献祭仪式。他们在墓地栽种松树,站在宽阔的高岗上,摘一朵朵鲜花,收一捧捧果实,其中的往事在堆积的落叶里,在开放的山菊中,在清风明月里。
    “母亲,我回不去了,我只想念从前,可我梦不到你!”三十年后,元佑元年(1086),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一年三迁,官至翰林学士。贾讷将出眉州副知州,苏轼求他代为去看顾父母的墓地,问候家乡父老,并作诗相送。
    《送贾讷倅眉》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老翁山下,清泉绕环,青松三万我亲手所栽。父老乡亲见信如面,小轩临水一定为你打开。看劲松动如龙蛇,听萧萧风雨洒落江天。有你在,松树将和杜梨一样不被剪断,老翁苍颜白发,正待君来。
    “甘棠”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周代召伯出游,听男女之讼,不叨扰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甘棠因召伯而受到保护,青松也会因贾讷不被砍伐: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