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地图
作者:数字锈斑   神临地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被吕继武戏称为寻宝组的两个人,并没有马上就去寻找林秋妍所提及的那些食物。
    王栋必须先协助于丽珍,前往林间采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
    于丽珍其实也没有见过野外的粘土长什么样子,她上兴趣班时用的都是买来的已经加工好的陶泥。
    但她的制陶老师确实曾经在课堂上讲过寻找粘土的攻略。
    按照于丽珍复述出来的攻略,他们应该在树林里搜寻黄色或红色的小土丘。
    于丽珍的制陶老师曾经说过,那些土丘的颜色应该有些特别,与普通土壤的颜色相比会有明显的不同。
    自从变异后,王栋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好了,于丽珍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想到了树林中的一些地点,他昨天确实在这些地方见过几处这样的小土丘。
    当然,于丽珍也说了,她就算看到了土样,也无法确定它是不是粘土,到底能不能用来烧陶。
    要想确认,只能先按步骤将它们加工成陶泥。
    首先需要筛除掉粘土中的大块杂质,比如混在土壤中的岩石碎块和树叶树枝等,再研磨成粉状,最后泡水弄成泥浆。
    这样,等泥浆晒干形成泥胚后,通过揉捏塑型时的手感,她也许才能有一些把握去做出判断。
    当然,想要最终确认就得等烧出来看结果了。
    既然如此,王栋果断地拒绝了于丽珍一起去树林里采集土样的请求,她就算跟在旁边也给不出什么有用的建议。
    出发前,王栋把采集计划通盘考虑了一下,决定把较近几处符合要求的土样全都采集一份带回来,好让于丽珍逐一尝试。
    但这样做,不但土样要分开来装,还得把标记弄好,写明白它们都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如果把土样弄混了,烧陶实验就相当于白做了,还得再从头来一遍。
    当某份土样被证明真的可以烧出陶来时,下一步显然就需要进行重复采集,所以标记时,必须把采集点所在的位置记得清清楚楚的。
    困难的不是记录,而是怎么记录,这方世界毕竟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的地址系统。
    就算王栋自己能把所有的采集位置都记在脑袋里,他又该怎么告诉别人呢?怎么行文于记录,让别人也找得到呢?
    总不能每次都由他来领路吧,那以后他也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这是个问题,而且不仅仅陶土采集点存在这个问题。
    今后随着林秋妍食物采集方案的实施,食物采集点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重复采集必然常态化。
    也就是说,在这个树林里,人们需要去到达的地方不会再局限于水潭和苹果园了,会多出许多地方来,仅靠在路上摆箭头做标记可指示不清楚。
    用脑袋去死记硬背更是不可能。
    王栋思考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干脆弄个地图出来。
    他先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极坐标系统,以水潭为中心,首先确定目标地点是在水潭的哪个方位,简单分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八个方位,然后再估算目标地点距水潭的直线距离。
    比如,他找到的第一个陶土采集点就被标记为“东南100”,意为水潭东南方向大约100米左右的地方。
    王栋用小刀把这几个字刻在了该采集点附近最大的一棵树的树干上。
    在他绘制的地图上,位置坐标会更加精细些,第一陶土采集点被画在水潭东偏南35度的地方。
    他的方位感能提供的精度也就在5度左右,没办法估计得更精确了。
    有了这样的地图,各陶土采集点就有了自己的地址。
    他先给所有找到的陶土采集点按远近顺序编了号,在地图上只写编号,比如第一陶土采集点就被写作“陶1”。
    地图被画在一张a4纸上,纸的幅度是小了点,字也不得不写得小一些。
    由于没有尺子,比例也只能做到大致精确。
    好在他们现在的活动范围并不大,要标记的地点也不多,勉强够用。
    别人只要拿着这张地图,按图索骥,总能找到想要去的地方。
    这样,王栋就可以从领路这件无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
    土样分开装的问题也被很好地解决了。
    天气炎热,带来的秋裤都没法穿了。只要把裤角扎紧就变成了口袋,然后再按采集点的编号顺序一节一节地装土,每一节装完都打个结。
    这样,不同采集点的土样就被隔离开,连额外的文字标记都省了。
    王栋整整忙了小半天,才把粘土逐一收集好,并送回了海滩营地,交给了于丽珍。
    他总共采集了7份土样,而且这些采集点都在水潭周边一公里的范围内,对今后重复采集来说非常方便。
    接着,王栋又帮着于丽珍对土样进行了筛选和研磨。
    这真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研磨,得用石块慢慢地把土样碾碎成粉,相当地消耗体力。
    于丽珍干了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之后就把这份工作全都留给了王栋。
    一直到了下午王栋才全部忙完。
    下午两点多,被众人寄予厚望的寻宝组终于全员出动了,实际上就是王栋跟着林秋妍在树林里到处转。
    他发挥的作用与电子地图有点相似,就是不停地告诉林秋妍他们现在身处何方,哪个方向他们还没有去过。
    辨认食物是完全指望不上他,不过王栋一直在林秋妍旁边认真学习,将来他要孤身上路去探险,这些知识可是能救命的。
    林秋妍每找到一种可食用的植物,王栋也会把发现的位置登记在他绘制的地图上。并在那个采集点附近,找棵最醒目的大树刻上代表坐标的文字。
    树上的这些文字标记能起到路标和门牌号的作用,它们互相关联起来,不但能让身在此处的人确定自己当前的位置,还能推理出自己行进方向是否正确,至少在地图的范围内应该可以发挥出这样的作用。
    在树木上做标记时,王栋也会顺手刻个箭头,指向水潭的方向。
    相对应的,在水潭那里,对八个方位,他都分别用树枝摆出了箭头标记,甚至用小石头摆出了代表方位的文字。
    王栋深刻地希望,有了这些举措后,大家就再也不会被迷路问题困扰了。
    其实王栋很想在主要地点之间,开辟出几条道路来。
    以他现在的能力其实是做得到的,树木只要不是太高大,他都能像鲁智深一样把它们连根拔出来,其它灌木和草丛清理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只是这样做无疑会暴露自己变异后的能力。
    他不禁内心烦躁,老是这么藏着掖着的也不是个事儿。这两天找机会说清楚得了,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转了整整一个下午,林秋妍收获颇丰,地图上的标记已经被画得满满当当,但两人其实还没走出水潭周边一公里的范围。
    橡子树仅仅找到一棵,也没采集到多少橡子果,想要实现带着一大袋子面包去旅行的愿望,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再找找看才行。
    王栋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走在前面,这个口袋还是用他自己的秋裤扎成的,林秋妍施施然地跟在后面。
    她的体力很不错,一下午的采集活动并没有让她感觉到疲累。按她的说法是,这都是小时候做惯了的活儿。